深秋好釣鯽魚?出釣一天卻漁獲慘淡,隻因犯瞭這6個錯誤
#秋日生活打卡季#釣友們常說秋天是釣魚的黃金季節,其實嚴格來說應該是深秋好釣鯽魚,天氣轉涼,鯽魚在諸多常釣的淡水魚中算是活性最強的一個。另外此時像麥穗、白條類的小雜魚幾近絕跡,給我們用粉餌、用腥餌帶來很大便利,即便這樣很多釣友出釣一天卻漁獲慘淡,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秋日生活打卡季#釣友們常說秋天是釣魚的黃金季節,其實嚴格來說應該是深秋好釣鯽魚,天氣轉涼,鯽魚在諸多常釣的淡水魚中算是活性最強的一個。另外此時像麥穗、白條類的小雜魚幾近絕跡,給我們用粉餌、用腥餌帶來很大便利,即便這樣很多釣友出釣一天卻漁獲慘淡,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不同的季節垂釣不同的魚種所采取的策略和釣法也不盡相同,如果選用的不合時宜,漁獲慘淡就很正常,深秋釣鯽魚也一樣,除資源匱乏的原因外,往往是犯瞭以下6個錯誤。
一、用太長的竿
釣魚諺語說“秋釣邊”、“秋釣草”,有草的地方往往是淺水,是近岸的地方。但很多釣友總感覺氣溫降低,水溫也隨之降低,去釣遠釣深,總以為深處溫度高,殊不知遠方的深水處食物相比近岸更少,比水草處差距就更遠瞭,另外近岸的淺水處溫度回升的也快,深秋很少夜釣瞭,多數是白天釣魚,當太陽普曬這些地方溫度會很快回升,所以我們深秋釣鯽魚還是最好不要用太長的桿子。
我認為超過5.4米(包括5.4米)就算長竿,此時我們使用的是細線、輕墜、細尾小浮漂,僅就觀漂就不適合用長桿,加之此時魚的活性降低,開口小、吃口輕,浮漂表現的目數往往會是一目或者半目,因視力達不到,察覺這些吃口就成問題,錯過魚口你說能多釣魚麼?
有釣友說深秋適合用長桿短線傳統釣,其實這裡說的長桿也絕非是6.米3、7米2的長桿,而是相對較長的4米5、5米4。
二、釣太深的水
上面提到深水處溫度回升慢並且缺乏食物,在自然水域野釣,就是水深達到3米也幾乎不存在恒溫的問題,太深的水深鯽魚很少光臨,所以不要釣得太深。
但如果釣淺水,指1米左右的水深,面臨一個難題,那就是因操作不當很容易驚嚇到魚,鯽魚吃口文靜但並不代表它警惕性低,我們拋竿、打窩、遛魚等要動作輕,所以在不釣深水的時候更要有個相對安靜的環境。
三、用偏粗的線
深秋季節有的釣友還在沿襲以往的粗線組,認為可能偶遇大魚,一邊想大小通吃,一邊是漁獲慘淡,偏大的線組的確釣中大魚不容易切線,但此時遇到大魚的幾率很低,我們之所以把目標魚定為鯽魚,就是因為這。
深秋的鯽魚活性明顯下降,幾乎都成瞭輕口魚,較粗的子線容易出現檔口現象,較粗的主線不利於信號的傳導,所以釣友們要改正以往使用偏大線組的習慣。
深秋其他魚種活性也不大,用0.8的子線就是偶遇5斤鯉魚也有可能將其降服,因為此時的鯉魚同樣活性低,掙紮力度大不如從前。小鉤細線博大魚往往是在深秋這個時候發生的。
四、打太大的窩
雖說秋季是魚貼秋膘的時候,但到深秋天氣幾近寒冬,水溫呈冰涼狀態,魚的食量也會隨之下降,鯽魚也不例外,因為它耐寒還在尋覓食物,但食量有明顯降低,所以我們所打的窩子絕對不能像以往的夏季一樣做成重窩,避免幹出浪費窩料並減弱垂釣效果的傻事。
深秋釣鯽魚打窩多用酒米,有的釣友撒一把酒米就開釣,的確形不成種窩,但酒米的誘魚效果非常有限,所以建議還是要夾雜一些粉狀窩料,這樣有誘魚的有留魚的就完美瞭。
另外要註意,如果垂釣的時間長瞭就需要補窩,補窩的量同樣不需要太大,一把或者大棗大小的一團窩料足矣。
五、沒選對出釣天氣
釣魚是靠天吃飯,深秋垂釣鯽魚也是如此,關於沈陽天氣適合垂釣網上介紹的文章很多,至於深秋季節的鯽魚我們還是要選氣溫連續幾天變化不大的時候出釣。
天氣忽冷忽熱會導致水溫的不穩定,引起鯽魚的不適,影響開口覓食,但當氣溫下降,在下降的頭一天或當天適宜出釣,前一天是因為前期是穩定天氣,當天是因為水溫的變化遲後氣溫的變化。也有一種說法是魚能預知溫度降低,所以會更加積極覓食。
另外,陰天的時候往往是溫度變化不大的時候,很多釣友選擇此時出釣也是這個道理。
六、迎風釣魚
俗話說“順風尿尿、頂風釣魚”,意思是釣下風口,但在深秋這個時候千萬不要這麼做,下風口處上下水對流嚴重,很容易使整個水體呈現低溫狀態,導致魚兒遠離。
相反,那些上風口處就不存在類似情況,所以說深秋釣鯽魚要選上風口處,尤其是刮北風的時候,選擇向陽的下風口往往會有不錯的漁獲。
寫到最後
大傢不犯以上這6個錯誤,在深秋季節釣鯽魚還是很有可能漁獲頗豐,過上一把釣魚癮;但要註意裡面所說的是正常情況下的情景,如果遇到特殊環境要靈活運用、區別對待,比如對於大片淺灘,如果草窩距離岸邊較遠,此時還是需要用長桿的,甚至用那種需要不斷抽拉才能方便上餌或者摘魚的桿子(長桿短線釣法)。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12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