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釣友拿新墳花圈當遮陽傘,驚愕之餘深思:釣魚人的底線在哪?

垂釣這項活動在我國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古代上至皇室貴族,下至市井百姓,參與其中的人並不在少數,發展至今釣魚人數更是呈幾何倍數地增長,它不僅男女老少皆宜,更是因為可以釋放工作和生活帶來的壓力,置身青山綠水,相伴閑雲野鶴,岸邊拋竿垂綸,放飛自我,按說是一種高雅、文明的有益活動,但可能是因為人數眾多,其中啥樣的人也有,個別釣友的行為讓人大跌眼鏡、哭笑不得。這不,我在網絡上瀏覽到一段視頻,視頻中的這位釣友可

垂釣這項活動在我國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古代上至皇室貴族,下至市井百姓,參與其中的人並不在少數,發展至今釣魚人數更是呈幾何倍數地增長,它不僅男女老少皆宜,更是因為可以釋放工作和生活帶來的壓力,置身青山綠水,相伴閑雲野鶴,岸邊拋竿垂綸,放飛自我,按說是一種高雅、文明的有益活動,但可能是因為人數眾多,其中啥樣的人也有,個別釣友的行為讓人大跌眼鏡、哭笑不得。

這不,我在網絡上瀏覽到一段視頻,視頻中的這位釣友可能沒有釣魚傘,抑或忘記帶釣魚傘,他為瞭躲避烈日的暴曬,跑到附近一座新墳處拔起一頂花圈帶回釣點,支撐開當作遮陽傘,還別說,遮陽效果是真心的不錯,不亞於真正的釣魚傘。

這位釣友在花圈的“庇護”下,開啟瞭悠哉悠哉的釣魚“歷程”。

我瀏覽瞭評論區裡網友們的留言。

有人說:這哥們陰陽兩道通吃,在釣魚界絕對是一等一的大師!

有人說:垂釣結束,走時記著把“傘”還回去,省得人傢找你討要。

還有人說:這是對逝者不尊重,釣魚人為瞭自己舒適、方便,沒有瞭底線。

……

總之,眾說紛紜,不論是批評也好,調侃也罷,但有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釣魚有沒有底線?釣魚人的底線又在哪?

我們先就事論事,絕大多數釣友都是無神論者,或許會認為,拔頂花圈當傘是廢物利用,並沒有什麼不妥,但你想過嗎?如果這一幕被逝者的傢人看到絕對會去幹涉,引起爭執也說不定。

我們去釣魚為的是釋放壓力、放飛自我、愉悅心情,如果被人惡言相向幾句或者吵上一架,大好心情自然會喪失殆盡,這與釣魚的初衷大相徑庭、背道而馳。

由此可見,釣魚這項活動是有底線的,起碼在行為上有底線。

釣友圈流傳一句話:“不要為瞭正事耽誤釣魚”,這話雖然有詼諧、調笑的成分,但也有個別釣友實施在實際行動中,不是有為瞭去釣魚“騙婆姨說正加班兒、騙老板說吃藥片兒”的人嗎?這就是典型的突破底線行為,正事都耽誤瞭哪來的快樂可言?

釣魚的確容易上癮,擡竿中魚,與大物鬥智鬥勇,荷爾蒙分泌加劇,能滿足男人們刻在基因裡的狩獵天性,這些都無可厚非,但釣魚本身是一種“騙”魚行為,我們把餌料配製成甜的、香的、腥的、酸的,再包裹上魚鉤,“誘騙”魚咬餌,但如果把這種“騙”的思維延伸到生活中,就有嫌突破瞭底線,“騙釣友說正連竿兒,目的是釣魚找個伴兒”的情景並不少見,這也無傷大雅,但如果像上面提到的“騙婆姨說正加班兒、騙老板說吃藥片兒”,就沒瞭底線,有失水準。

我們這裡就有一位釣友,原來經營著一傢飯莊,男主外女主內,小日子過得如火如荼,但因後來癡迷釣魚,生意疏於打理,作為老板娘的老婆也有瞭外遇,一頂綠油油的帽子扣在他頭上,最終飯莊盤瞭出去,再後來妻離傢散,聽說他把小區的單元房也變賣瞭,現在住在農村老傢的舊房子裡,可至今在釣場上並不乏他的身影。

這位大哥的釣魚精神可嘉,但要知道世界上不論什麼事、不論做什麼都要有個度,這個度就是底線,突破瞭就會帶來負面效應。

所以,奉勸釣友們“釣魚誠可貴,正事價更高,經常突底線,煩惱無處拋”,像視頻中那位拔花圈作遮陽傘的哥們,類似這類事還是少做為佳。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1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