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鯽魚經不起三逗”,殊不知手法不對,釣魚不成反驅魚

喜歡釣鯽魚的朋友應該聽過一句話,叫做“鯽魚經不起三逗”,尤其是玩傳統釣,逗釣是必須要掌握的。
所謂逗釣,看似不難,無非就是提一提魚竿,讓餌活動起來。

喜歡釣鯽魚的朋友應該聽過一句話,叫做“鯽魚經不起三逗”,尤其是玩傳統釣,逗釣是必須要掌握的。

所謂逗釣,看似不難,無非就是提一提魚竿,讓餌活動起來。但實際操作並不簡單,逗釣手法要是不對,不僅釣不起魚,反而會驅魚!

入冬以後很多玩傳統釣的朋友問我:都說釣鯽魚要逗,為什麼我逗釣卻沒效果,甚至不如不逗。原因很簡單,就是手法不對。

釣鯽魚該如何“逗”,隻需要掌握一種方法

逗釣分很多,比如提逗法,讓餌料上下運動,再比如平拖式逗法,讓餌料水平運動。還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先將餌提起、再往某個方向平移,等待一二秒再放下。

會玩的人不用教,不會玩的教多瞭消化不瞭,所以我隻介紹一種逗釣方法,這種方法也是我用的最多的,那就是“提逗法”。

正常操作是將魚竿輕輕提起,讓釣餌離底10~20公分,等待一二秒以後再緩緩放下。

註意事項是整個逗釣過程,操作盡量緩慢一點、溫柔一點、動作幅度小一點。我看過很多釣友逗釣,擡桿幅度很高、動作很誇張,這樣不僅沒啥用,還容易驅魚。

小幅度逗釣更適合輕口魚

擡桿幅度大、動作誇張,這種逗法僅適合魚多、活性高的情況下,但說句實話魚要是多、活性要是高,也用不著逗釣瞭,不逗它也吃。

逗釣肯定是在口不好的時候,或者魚口比較輕的情況下,經過無數次的實驗以及水下攝像頭的觀察,對付輕口魚,小幅度逗釣效果更好。

操作手法和上面說的差不多,但不需要將餌拉到離底十幾二十公分,隻需要餌微微動一下就行,這就需要比較細膩的操作手法。

我玩傳統釣用的都是立漂,浮漂十五六公分的長度,漂尾五目,用小逗基本就是把浮漂提出水面幾目,並不需要整個拉出水面。

提逗時動作一定要輕、要慢,但可以連續逗2~3次,如果不給口,等個三五秒接著逗。由於動作輕、幅度小,基本不會驚魚,很多時候不逗一口沒有,而輕輕逗一下,還沒等浮漂到位就給接口瞭。

而且我做過對比,如果是大幅度的引逗,魚就不吃,也不是完全不吃,偶爾也能上,但總體的效果是不好的。

為什麼有些逗釣反而會驅魚?

既然說到這瞭,索性就聊一聊。如果窩子裡魚多、活性好,那逗釣動作大一點沒事,因為魚多膽子大,活性好有時候它們吃餌就很容易亢奮(比如搶食),這時外界幹擾對他們影響並不是很大。

但如果魚數量少、活性差,那它們要麼警惕性很高,要麼狀態很低靡,你如果大幅度的引逗,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它們警惕起來。起來

我之前特意拿攝像頭觀察過,把攝像頭丟窩子附近,再把餌丟下去看魚的反應。在魚活性差的時候,它們就隻吃窩料不吃鉤,明明蚯蚓就在眼前它們也當作看不見。

這個時候我就主動提瞭一下魚竿,逗瞭一下,本以為魚會給口,沒想到結果卻是大跌眼鏡,魚看到餌動瞭,就像是受瞭什麼驚嚇,馬上轉頭就跑瞭。

一次我以為是偶然,兩次以為是運氣差,可好幾次都是這樣,就不是用巧合或者運氣能解釋的瞭。也就是從那時起,我逗釣就很註意,一直以“小逗”為主。

最後關於餌料的補充

不管是逗釣還是正常釣,我都建議冬釣鯽魚蚯蚓用小一點,可以說是越小越好,這樣適口性好、空搶率和脫鉤率都低,在進行逗釣時也不容易驚嚇到魚。

這裡要說一下,魚在活性很差的時候,對於大塊的食物是沒有興趣的,因為它們張不開嘴、吸食的力度又不夠,看到食物太大,索性就放棄進食瞭。

紅蟲體積要比蚯蚓小很多,所以作釣效果比蚯蚓好,尤其是魚活性差的時候,但使用紅蟲一般都是好幾根一起穿,這點大傢也要註意一下,口差、口弱時少掛幾根。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12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