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野釣有“五小”,這些都做到瞭魚獲自然不會差

#頭條創作挑戰賽#
冬季溫度低,魚活性差,所以我們作釣也需要精細一點。當然瞭,有的釣友可能會說:我就按照夏天秋天的方式、用粗鉤大線大漂,一樣能釣到。

#頭條創作挑戰賽#

冬季溫度低,魚活性差,所以我們作釣也需要精細一點。當然瞭,有的釣友可能會說:我就按照夏天秋天的方式、用粗鉤大線大漂,一樣能釣到。

要註意,“能釣到”和“釣得多”是兩碼事,空鉤有時也能釣到魚,但你總不至於每次出釣都不帶餌吧?

還有一個就是資源問題,資源要是特別好,那麼對於裝備、技術的要求相對就沒那麼高,畢竟資源是王道嘛。但如果你那邊資源一般、或者說很差,那肯定是需要講究的。

廢話不多說,進入正題吧,針對冬季野釣我列舉瞭5件需要註意的事,下面一一和大傢分享。

冬季野釣有“五小”,第一小是溫差小

釣友都知道陰雨天好釣魚,但不知道好在哪,其實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陰雨天沒有太陽照射、溫差比較小,而溫差比較小的情況下,魚就比較老實。

夏秋季節是這樣,冬季也是這樣,冬季不用擔心魚因為缺氧而起浮,但這並不代表它們就不起浮。比如像太陽照射比較強烈的時候,一天之內,上下層水溫的變化是很大的,而魚又是變溫動物,所以當白天表層水被太陽曬熱時,它們就會更喜歡跑到上層活動,這對我們作釣自然不利。

而陰雨天光照弱,溫差小,所以水裡的溫度變化也不是很明顯,這樣魚就比較老實,咱們釣一天都有口。

所以冬季出釣不怕天氣冷,而是怕突然變冷(降溫)或者是怕早晚的溫差特別大,這都是對垂釣不利的。

冬季野釣有“五小”,第二小是水域範圍小

夏季作釣,咱們可以選擇大水面,比如大江大河大水庫,因為夏天經常會缺氧,一缺氧魚就浮頭不咬鉤,而大水面沒那麼容易缺氧,相對來說要好釣點。

還有一個原因是大水面藏大魚,相比小水面,大江大河更有神秘感、更值得期待。

冬季剛好相反,天冷後大魚不怎麼愛開口瞭,咱們主要就是釣鯽魚為主,而鯽魚最好是釣小水面,找點水草、蘆葦或者枯枝爛葉也行,要麼就找那些犄角旮旯,反正都要比大水面好釣。

我建議是釣小河道、小野塘或者一些小型的水庫為主,水草等障礙物豐富的可以優先選擇。

冬季野釣有“五小”,第三小是窩量小

這個大傢應該知道,我在之前的文章裡也反復強調,冬季作釣打窩量一定要嚴格控製,這絕對是能影響到你的魚獲的,而且影響還很大。

你覺得自己控製不好,那索性就不要打窩,直接搓餌抽幾竿就行,抽個七八十來竿就算做窩瞭,如果按照之前我給的方法,將酒米和商品餌混合,搓成鵪鶉蛋大小,那麼四五竿也夠瞭。

哪怕鯽魚很多,他們也不會很快的把窩料消耗掉,即使把窩料全吃完瞭,他們也不會立刻離去!之前有釣魚作者還搞過水底測評,看到魚要把窩料差不多吃完瞭才肯吃餌料,如果這個正確的話,那就更不能打大窩瞭!

冬季野釣有“五小”,第四小是線組小

一年四季唯獨冬季是最提倡小鉤細線的,原因有三個:第一是冬季主釣鯽魚,不用太考慮其他魚種;第二鯽魚體型小力氣也小,低溫季更是沒啥勁,所以粗線也沒必要;第三是小鉤細線確實能夠反應更多的信號、入口性也更好。

用商品餌和用蟲餌,選擇的線組是不一樣的,總的來說用商品餌就應該用更細的線。舉個例子,同樣是釣一二兩的鯽魚,你掛蚯蚓線組就可以用1+0.6,而掛商品餌就建議0.8+0.4瞭,甚至更小。

單從信號傳遞、入口性來看,線是越細越好,但考慮到操作、跑魚等問題,就不能一味的細瞭,我個人的習慣,最細用到0.6+0.3,再細我就不想搞瞭。

線可以細,浮漂卻不能太小,尤其釣深水時一味用小漂反而影響信號傳遞,因為小漂繃不緊線組。長竿也不能用小漂,影響拋投,如果餌料無法精準送入窩點,線組再靈敏又有何用。

冬季野釣有“五小”,第五小是動靜小

大板鯽人人想釣,但絕不是人人都能釣到的,自然水域的任何魚種都是小的多大的少,正宗野生的土鯽要長到半斤以上可不容易,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說咱們想釣的大板鯽那都是猴精猴精的。

鯽魚膽子本身就不大,大鯽魚則更是膽小又謹慎,如果你的目標是想釣大一點的,那麼保持安靜、避免來回走動是很有必要的,包括擺弄魚竿、打窩、遛魚等一系列操作,動靜都要小一點。

我出去釣魚從來不喜歡去人多的地方,一是太鬧騰釣得不舒服,二是釣友之間相互影響,不太利用釣大點的魚。不知道釣友們有沒有同感,可以留個言看看。

最後再補充一句:冬天是人找魚,所以不能太死板,不要老是盯著一個位置不放,哪怕那是個老釣位、是前一天有人爆護的地方,都不代表會一直出魚。

我覺得應該靈活應變,下桿前就做兩手準備多打幾個窩(不要怕釣位被搶,搶瞭就搶瞭,少打點窩就行),如果一段時間釣不到則應該果斷換位置。當然瞭,這個釣位也不要完全放棄,過一會兒可以再回來試幾次。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12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