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鯽魚用多長的子線?多年實戰得出思路,幾分鐘讓你漁獲翻倍

平時我們野釣鯽魚到底該用多長的子線?雖然這個問題的熱度遠不如調漂,但是它對漁獲的影響卻是實實在在的。別不信,子線長度一選對,自帶誘魚效果,魚會越釣越多,同時浮漂出口也會變得更好。

平時我們野釣鯽魚到底該用多長的子線?雖然這個問題的熱度遠不如調漂,但是它對漁獲的影響卻是實實在在的。別不信,子線長度一選對,自帶誘魚效果,魚會越釣越多,同時浮漂出口也會變得更好。

釣鯽魚短子線會比長好用

首先一個最基本的常識,子線長度越長,它的拉力值就越大,誘魚效果就會更好,同時靈敏度下降。考慮到我們作釣目標魚是鯽魚,體型再大也在1斤以內,基本上就不存在靠長度來加強子線拉力值的情況,加上野釣多多少少會有幹擾,所以總的結論是短子線比長的會好用一點。

常用的子線長度有兩種,分情況使用。

幹擾因素小

第一種情況,你釣魚的這個地方水深在兩米半或是以上,同時沒有什麼太大的水流、水底的構造也比較平,也就是說額外的幹擾因素比較小。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采用40公分對折的子線去釣(長子線22短子線18),這種長度剛好可以發揮出我們臺釣最大的優勢,那就是“動”。

正常我們臺釣釣魚,隨著你拋竿鉛皮座一到位,浮漂會翻身並停留一段時間,接著子線慢慢地從上到下擺動下來。在這個過程中餌料可以產生一個動態誘魚以及加強霧化的效果,幫助我們把周圍這些魚給它誘進來,或者說提高它們吃食的活躍度。

臺釣臺釣,說白瞭釣的就是這一小段會動的距離,所以額外幹擾因素沒有很大,我們就應該盡可能的把優勢保留下來。這裡需要強調一下,除非是釣黑坑,否則釣鯽魚子線長度別超過45公分,不然負面影響會大幅增加。

幹擾因素大

第二種情況,你釣魚的地方水很淺,或者是水流偏大、水底不平,這些額外幹擾因素多且大,那我們就應該適當減少子線的長度。

它的道理是這樣的,一個地方一旦有瞭較快水流,那麼子線擺動所產生動態誘魚,以及加強霧化的效果基本上就不存在瞭,大部分情況下隻能夠依靠我們事先打下去的底窩來進行誘魚。而且受水流的影響,子線還會產生一個彎曲的效應,你用的子線越長彎曲程度越大,靈敏度越低。有時候甚至會出現魚咬到鉤子上瞭,浮漂都都不帶動的。

釣點不平的道理也是類似,比如說這竿拋到一個比較淺的地方,那麼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數就會增加,我下一竿拋到比較深的地方,那麼浮漂的目數就會變少。這隻是表面現象,真正麻煩的地方在於,如果用的子線太長,那麼拋下去的每一竿,這個浮漂的漂相以及靈敏度,都有非常非常大的差別。作為新手你釣幾竿之後就不會釣魚瞭,根本不知道怎麼樣去抓魚口。所以當你遇到這些額外幹擾因素比較多,我們就應該換上25公分對折的子線去釣。短子線它的信號比較靈敏,抗幹擾能力也強,這種長度的話無論釣組是正常調釣還是跑鉛都可以使用。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14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