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釣鯽魚有訣竅,三個細節助你調出大頓口,魚口再輕照樣狂拉
冬天的魚口是越來越輕瞭,新手面對這種魚情往往會有一種疑問:為啥別人浮漂一頓就上魚,動作既幹脆又漂亮,自己的浮漂動作卻是亂七八糟的呢? 浮漂一頓就上魚,這個是很多釣手的追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釣鯽魚標準漂相。其實這個問題也很容易解決,我們隻需要從三個細節入手,就可以調出一個完美清晰的頓口。
冬天的魚口是越來越輕瞭,新手面對這種魚情往往會有一種疑問:為啥別人浮漂一頓就上魚,動作既幹脆又漂亮,自己的浮漂動作卻是亂七八糟的呢? 浮漂一頓就上魚,這個是很多釣手的追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釣鯽魚標準漂相。其實這個問題也很容易解決,我們隻需要從三個細節入手,就可以調出一個完美清晰的頓口。
調釣
第一個細節就是調釣。要調出頓口,首先就要明白頓口產生的機理以及它和調釣、鯽魚吃口之間的聯系。
一般鯽魚吃餌它會有三個步驟,首先第一個步驟就是鯽魚試餌。鯽魚看到有一塊餌團出現在塘底,它並不會馬上著急就過去吃,它會先試探一番。用嘴巴、用頭、用尾巴去撞擊餌團,反應到浮漂上就是浮漂出現上下左右的微微顫動。
接著鯽魚感到沒有危險之後會進入第二個階段,鯽魚吞餌。鯽魚靠近這塊餌團,把嘴巴張開在口腔內形成一個負壓,把餌團吸到嘴裡去。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你的調釣靈敏度較高,子線有足夠的繃直趨勢,那麼鯽魚把鉤餌吸到嘴裡去的一瞬間,線組就可以捕捉並把這個信號傳遞給這個浮漂,反映到浮漂上就是頓口。調釣得當,這個頓口就越是清晰有力,那麼你抓口的成功率也就越高。反過來說,如果你的調釣靈敏度比較低,直線彎曲的程度很大,那麼鯽魚把這個鉤餌吸到嘴裡去的那一瞬間,線組就沒有辦法把信號捕捉、傳遞到浮漂上,頓口就不會產生。
沒看見頓口,所以你沒有揚竿刺魚,那就會進入第三個步驟。鯽魚把鉤餌吃到嘴裡去之後,它會把身體擺正,在原地咀嚼、品嘗這塊釣餌,隨著鉤餌一離底浮漂失重,它就會頂上來,從而產生頂漂中魚。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頓口產生的一個很重要前提條件就是你的調釣靈敏度要夠,子線要有相當的繃直趨勢,不然頓口就會被過濾掉,隻能頂漂上魚。這裡筆者給大傢提供兩個調釣方案,如果你是用搓餌釣那個大鯽魚,你的調釣方案可以是帶鉤調5目去釣3目。如果我是用拉餌去釣中小型的鯽魚,我們就可以帶鉤調3目去釣3目。這兩種調釣方案,其實道理都是一樣,就是把釣組卡在一個不靈不鈍的狀態上,此時釣組的狀態有一定的繃直趨勢,而你揚竿刺魚命中率也比較高,靈敏度以及穩定性都處於一個比較適當的範圍。
線組搭配
第二個細節線組搭配,冬天釣鯽魚奉行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小鉤、小線、小漂。鉤子我們野釣標配是3號袖到4號袖,但是由於每個品牌的鉤子標準並不一樣,所以我們選擇的時候你要看鉤門的寬度,我們就選溝寬在3.2-4.5mm左右,你照這個標準選基本上就八九不離十瞭。至於線組的話,可以用1.0的主線去配0.6的子線。
野釣鯽魚的鉤線搭配沒啥爭議,真正考驗釣手的在於浮漂的選擇上,線組你有本事用小的就不要用大的,但是浮漂不一樣,浮漂的話吃鉛量不能太小瞭。主線的號數加上水的深度除以2.5,這條公式可以算出浮漂的最低吃鉛量,我們在選擇浮漂的時候,浮漂再小不能小於最低吃鉛量,不然釣魚的時候信號會丟失。道理很簡單,因為線組它是有體積的,你把它扔到水裡去之後,因為體積的存在會產生對應的浮力。如果使用的浮漂吃鉛量太小瞭,鉛皮具備的重量沒有辦法把這條主線給它拉直,那麼信號就會丟失。
最常見的就是深水釣鯽魚,因為水位比較深,那麼線組在水裡的體積就比較大,你會發現這條浮漂它會上頂中魚,它也會黑漂中魚,但是卻很少頓口上魚,這就是你用的浮漂太小瞭,頓口被過濾掉。
修正頓口
第三個細節修正頓口,這個是重中之重。在實戰中,釣手隻要按照前面提到的兩點,註意一下釣組搭配、調釣,頓口是很容易弄出來的,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調出清晰有力且命中率高的頓口。
下面筆者把經驗分給大傢,如果你在釣鯽魚的過程中,發現浮漂所產生的頓口,頻率很高但是沒有力,輕飄飄的(刺魚命中率低),一般可以先從調釣解決。剛才調釣的方案是調3目釣3目,浮漂頓口頻率太高、無力,我們可以把釣目擡高1目,調3目去釣4目,加強釣組的穩定性進而提高刺魚命中率。
第二種情況,釣手在作釣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浮漂頓一下(無力),接著又慢慢地擡上來,就是先有一個小頓口,然後頂漂中魚,這種情況往往就是餌團過大或者是你的鉤子太大引起的。餌團稍大,鉤子稍大,那鯽魚在吞食的那一瞬間,沒有辦法很幹脆利落地把整個鉤餌吸到嘴裡去,它會到嘴邊卡一下,反映到浮漂上,浮漂就會產生一個很輕微的下頓,最終就會演變成頂漂上魚。所以你一旦發現這個浮漂老是會產生一些很輕的下頓,亦或是頓口不中魚,在排除調釣因素之後就要考慮下餌團乃至鉤子的大小問題。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14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