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大魚就要打重窩?別一概而論,根據魚的攝食量來打窩才對路

打重窩守大魚是大部分釣友都認可的垂釣思路,也是江河湖庫等自然水域最常見到的一種釣法。正常情況下我也這麼釣,不過我認為的打重窩更偏向於養窩,連續多天打窩料,讓該窩點始終有食物,這樣魚隻要經過就能及時發現,哪怕當時不吃,當他餓瞭或感覺安全瞭,總會過來的。

打重窩守大魚是大部分釣友都認可的垂釣思路,也是江河湖庫等自然水域最常見到的一種釣法。正常情況下我也這麼釣,不過我認為的打重窩更偏向於養窩,連續多天打窩料,讓該窩點始終有食物,這樣魚隻要經過就能及時發現,哪怕當時不吃,當他餓瞭或感覺安全瞭,總會過來的。

不過,打重窩也得分時候,魚的體型越大吃的越多不假,但它們也不是所有時候都那麼會吃。

拿草魚舉例,很多人說草魚食量驚人,能夠吃掉大約自身體重70%左右的食物,也就是一條十斤的草魚一天可以吃七斤窩料,這種說法不能說錯隻是他們忽略瞭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在水溫適宜、草魚活性、食量達到最強的時候才能吃掉這麼多。冬天大部分大魚都蟄伏在水的深處,很少進食,開春後溫度逐漸上升,大魚們要慢慢行動起來覓食瞭,有些釣友就很激動,準備瞭一大桶窩料準備去爆護,結果釣瞭一天都沒收獲還疑惑是不是時機還不成熟,而真實情況是你把它們餵飽瞭~

魚對食物的需求、攝食量會隨著水溫的變化而變化,春季是一個過渡期

魚是變溫動物大傢都應該知道,水溫低的時候魚的體溫也會下降,體溫下降以後很明顯的幾個特症就是活性變差不愛動、食欲下降吃得少,這個很好理解它不怎麼動,體力消耗就不大,體力消耗不大就不需要頻繁大量地進食。當水溫低於一定程度,魚就會死亡(每種魚的耐寒能力不同),所以在冬天水溫達到最低的時候,很多大魚、耐寒性較差的魚就會跑到水深的地方,然後盡量保持不動,減少體力消耗。春天溫度上來瞭,魚兒是能夠感覺出來的,它們會慢慢從深水往淺水轉移,找吃的、然後為產卵做準備,溫度越高它們活性越強、覓食欲望越強烈吃得也多。春季是一個過渡期,大概可以分為早春和晚春兩個階段,早春離冬季近,水溫總體偏低、魚的活性不怎麼樣,隻是慢慢恢復過來瞭,有時候還得按照冬季的釣法,窩料自然也得控製。晚春則溫度完全上來,而且能夠穩定在一個比較高的範圍內,這時的魚大批量開始產卵,巡遊的範圍也比較大,窩料相對可以多一些。需要補充的是,有些地方四季溫度都比較高,冬天都不是特別冷,那麼這種地方就不能明顯感覺早春晚春瞭,魚情的變化也不是特別明顯。

打窩需要根據魚的攝食量來決定,除瞭水溫之外還有什麼能影響魚的攝食量呢?

除瞭水溫之外,還有水中的植被、藻類及浮遊生物等也能影響魚的攝食量。這些東西都是魚兒們的食物,如果某個地方食物夠多,即使是冬季魚兒們隨便找找都能找到吃的的話,開春後也不會多瘋狂地覓食。反之如果水很瘦,水裡食物不多,那麼等溫度上來以後魚開始活動瞭就會很著急地找東西吃,一方面它們可能在去年入冬前就沒吃太飽,經過一個冬季的消耗非常需要補充能量,另一方面要為產卵做準備,也必須補充足夠的蛋白質。以上隻是大魚本身對食物的需求量,但咱們在實際打窩時還需要考慮一些問題。這裡就舉兩個例子:第一個是水的深淺:水淺窩量要少,因為魚上淺灘覓食本身就比較警惕,窩量太多可能不敢吃,即使吃瞭也是吃完就走;水深窩量要適當增加,尤其是粉狀餌料,極容易在下降過程中被水流沖走,就算不沖走窩料到底後也是散成一攤,弄不好還掉進石頭縫、水草間隙中。

第二個是小雜魚的鬧窩程度:大部分窩料隻要能招大魚的,那麼也肯定會招小魚,而且小魚會來的更快、聚的更多。小雜魚對窩料的消耗相當厲害,就算你用玉米它都可以吃的就剩外面一層皮。咱們打窩要根據水中大魚的數量、進窩速度,和小魚的數量來調整一下窩量,不要還沒等大魚進窩,窩料就被小魚吃完瞭。雜魚多,可以用稻穀、蠶豆等外面有殼的農作物打窩,或者煮玉米盡量不要煮開花。

結合實戰,相對具體地說說具體的打窩方法及窩量(以鯉魚為例)

有些釣友可能會說:我不想知道水溫、魚的攝食欲望、食量這些東西,你就告訴我什麼時候什麼情況打多少窩,怎麼打就行瞭,能幫我釣到魚就好。

釣法及做窩都要根據實際魚情來決定、調整,沒有具體標準或者通用的辦法,我也隻能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談,希望大傢客觀看待。鯉魚的耐寒性比較強,大部分時間都會開口,春季溫度上來後也是比較好釣的中大型魚種之一,所以就以它為例。

釣中等及偏小的鯉魚,個體大概在一斤多到三斤左右

這樣體型的鯉魚實在不能叫做“大魚”,但部分地區資源有限,這樣的體型可能也比較大瞭。釣這個檔次的魚,不需要多深1.5米~3米就行,溫度平穩偏高、水質混濁釣淺點就好,如果釣點一大片淺灘要用4.5以上的竿子。窩料用酒米顆粒混合即可打窩,酒米一把顆粒兩三把的樣子。如果發現一個極好的釣點,但水深隻有一米多,可以不打窩,直接使用搓餌,前期可以搓成鵪鶉蛋那麼大,連續抽個十幾竿左右。

或者你用顆粒為主混合一些腥味的商品底窩料,找兩三個位置打窩,每個窩子兩把窩料,然後等一段時間再去釣,類似於穀麥釣法。無論什麼時候,小體型的魚肯定比大體型的魚更活躍點,佈下多個窩點輪番釣,哪怕是早春溫度低也能行得通。

釣五斤左右的中等體型的鯉魚

早春的時候垂釣這個體型的鯉魚不太建議釣太淺的水,因為魚越大越謹慎,而且早春溫度沒有完全上來稍大體型的魚並不會有太大範圍的洄遊,一般隻是從深處從較淺處轉移。釣這類體型的魚建議水深還是在三米以上,如果是湖庫等本身就是鍋底型普遍較深的水域,可以釣到四五米。而且需要找障礙物,能夠找到坎位是最好的,首選坎下作釣,沒有坎就找水草縫隙、枯樹邊上下桿,沒水草等障礙物就釣亂石區、橋洞、深坑,盡量不要在水底幹凈又平坦毫無遮蔽的地方作釣,水質清澈的地方尤其不能坐。

窩料的種類方面沒有特別的講究,反正用來用去也就那幾樣,而且水溫低魚類更喜歡偏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因此不必刻意地使用素餌。我們用堅硬、有外殼的窩料很多時候是為瞭避開雜魚。打窩量方面,考慮到魚個體和水深,我建議三四米水深可以打半斤至一斤的量,當然這需要大傢根據雜魚鬧窩的情況適當增減,你也可以分幾次打下去,例如剛開的打大半斤,其餘的用來補窩。市面上比較常見的發酵玉米窩料如老壇玉米一般是2斤的量,那麼你可以先打小半包,然後根據上魚情況後期用打窩勺少量的揚個十幾粒補窩。或者可以用菜籽餅麥麩加上自己煮熟的玉米粒摻點泥巴、或玉米粉混合打窩。菜籽餅和麩皮多加沒事,這玩意兒是虛的,入水即散主要是誘,吃的話不容易飽,倒是玉米粒最好用熟的,生的不容易消化,吃飽瞭就不會咬鉤瞭。

最後補充:

春季等溫度高起來的時候,釣友們可能會看到三五成群的大魚在淺水遊來遊去甚至跑到岸邊的水草處嬉戲打鬧 ,這種情況是不太好釣的。人傢忙著“談情說愛”哪有空理你,而且要釣也不能選在特別淺的位置,淺水魚願意去,但不代表會開口吃食,尤其是你人在岸邊的時候它們就不靠近瞭。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註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14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