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線加鉛!隻能在特殊魚情的時候用!這麼多年,白白浪費瞭資源!
子線加鉛,法力無邊。這個鉛可不是隨便加的!他是需要根據魚不同的狀態和水底環境綜合來調整的。
子線加鉛,法力無邊。這個鉛可不是隨便加的!他是需要根據魚不同的狀態和水底環境綜合來調整的。可不是整一塊鉛皮往子線上一加就完事瞭。那樣隻會讓你喪失更多的上魚機會。有人說我用子線加鉛,一直用的很好啊。你那叫曬資源。真到瞭魚特別少的地方,你試試。子線加鉛之所以受到這麼多釣魚人的認可,完全是因為他靈活。如果單純的用子線加鉛釣底的話,我們可以說他不如單線通鉤好使。我們現如今很多釣魚人,隻是看到別人怎麼用。他就這麼用而已。好瞭,還是那句話,不是釣魚人也寫不出來,不是釣魚人你也看不懂。
直接上幹貨!就是愣懟!讓那些釣魚的科學傢無路可走。
在開始之前,按照我們的老規矩先說一下釣魚的底層邏輯。我們釣魚實質上就是釣魚的習性和魚當時的狀態。魚的習性更多的是表現在釣位的選擇上。魚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就在一個地方休息、覓食。這個地方必須滿足魚在現在這個季節、時間段內的需求。同樣的道理。不同時間,不同季節,魚也會有著不同的狀態。就比如在春季空軍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魚起浮。而此刻你非要去釣底的話,當然是釣不好瞭。所以釣魚就是釣魚的習性和狀態。所有的釣法和餌料隻是輔助,能夠讓你多釣點魚,釣的舒服一點而已。真正的窩子裡沒有魚,你使用什麼也白搭。
我們現如今很多釣魚人都有著這樣的思維。那就是不管在釣魚活動中遇到什麼情況,都要想靠餌料和釣法去解決。在原本就不適合魚停留的地方,想要靠餌料的味道把魚誘過去。在窩子裡本身就沒有魚和魚起浮的狀態下。想要靠浮漂的靈敏度把魚釣上來,這不都是胡扯嗎?這和我們現如今的垂釣知識有很大的關系。很多大師,很多主播在上千塊乃至上萬的黑坑裡表演餌料的誘魚功能和浮漂的靈敏度。真正的有那個資源用你表演嗎?誰傢的餌料也能釣到這些魚?就是不會調漂的小孩釣魚,浮漂也能給你拱翻瞭。所以我們釣魚人一定要抓住本質上的東西。而不是把所謂的爆連餌料硬生生的搬到野釣和小票黑坑當中,你就能爆連瞭。
直接步入正題。
一、子線加鉛純釣底,未必好用!
1,上來先給大傢上個狠活。單純的釣底,子線加鉛並不好用。而且要求很嚴格。子線加鉛是在下子線上加一個鉛皮。如果這個下鉛皮的位置在上子線魚鉤的上方,那麼它入底以後,上子線是彎曲的,下鉤是塘底的。下鉛皮和魚鉤平行。那麼上鉤就是觸底。下鉤塘底。同樣的道理,下鉛皮在魚鉤的下方。上鉤有可能是懸浮,有可能是觸底。下鉤躺底。
那麼單純釣底的話,這個問題就來瞭。我們以前分析過臺釣的雙子線,現在和他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果用子線加鉛這種方式,你的下鉛皮在魚鉤的上方。那麼你的釣魚盲區就是上子線。這個時候鉛墜在下方牽著你的浮漂。魚吃到上鉤以後,隻要他不遊出上子線的範圍。你都不會有任何的信號。
如果你釣的是魚鉤和下鉛皮平行。又會出現上鉤太過於靈敏。我們都知道子線但凡是牽著魚鉤的時候,就會有檔口的現象。會造成你的空桿比較多。而且由於子線加鉛的上鉛,大部分調整的是全目。那麼魚要克服你巨大的浮漂上牽力才能拉動你的浮漂產生下頓。會出現魚吸不動的現象,會出現小幅度的點動。
如果釣的是下鉛皮在上魚鉤的下方。那麼這個時候就要註意兩個點。一個是你的上鉤餌料比重,要小於你浮漂整體的浮力。如果你上鉤掛一個餌料,就能夠把整隻浮漂壓到水中的話,你的上鉤就會在水中呈錨定的現象。此時你的盲區就是下子線。隻要這個魚不把魚鉤拉出下子線的長度,你的浮漂就不會有信號。另一個點是,你的上鉤是懸浮的,餌料比重很輕。那麼這個時候你又會出現。上鉤釣的太靈敏,空桿幾率比較大的現象。
所以我們經常說純釣底的時候,子線加鉛不一定比單鉤通線好用。但是子線加鉛之所以會受到這麼多釣魚人的認可,必定有它獨特的優點。當然同樣是使用子線加鉛。一個人和一個人的收獲絕對是有著巨大差異的。還是那句話,好多東西並不在於模式。而是在於你懂不懂其底層的邏輯。下面我們說一下子線加鉛更加適合的魚情。
二、子線加鉛更適合比較復雜的魚情。
1,水底有水草。
我們釣魚人都知道水底有水草的地方。很多時候我們的餌料或者是鉛墜會直接落入到水草當中,導致我們的窩點經常性地冒泡,但是始終看不到魚咬鉤。但是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釣魚人,你會發現在浮漂下降的過程當中,快要到底的時候會有一個小小的加速。也就是我們釣魚人所俗稱的接口。那麼這個時候我們的子線加鉛,它的優勢就能完全的發揮出來。我們可以選擇把上鉤和下鉤之間的鉤距加大。有的甚至會加到到十多公分以上。目的就是讓下鉛皮在水底躺著。上鉤懸浮在水草之上,把魚鉤凸顯出來。讓魚及時發現我們的餌料並且吃到嘴裡。但是這種釣法有一個弊端那就是上鉤釣的容易過靈。導致空桿現象比較明顯。
2,魚起浮的情況下。
我們曾經多次說過水溫分層的現象。也就是說當太陽出來以後,加熱我們所垂釣的上表層水的時候,那麼水的溫度越高,它的密度就會降低,所以它會漂浮在整個水域之上。這個時候上、下層之間就不會再進行交換。而是形成上層熱水,中間平衡層,下邊涼水的情況。那麼這也會就導致上表層富含氧氣的水交換不到水底,水底會出現缺氧的情況。天氣越熱越明顯。所以魚會因為追逐溫度和氧氣的特性而起浮。這個時候我們單純釣底是絕對釣不好的。此時就可以使用上鉤懸浮,根據魚起浮的高度,設定我們的上鉤懸浮的高度。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采用水底有水草的那種釣法,把上、下鉤之間的距離加大。作類似於我們隨波逐流的釣法。這樣可以增加我們上魚的概率。讓魚可以在他遊動的這個水層當中及時的發現我們的餌料。而且這種餌料由於是在漂浮的狀態下,所以它是動態的。會增加於吃餌的欲望。其實和隨波主流釣法道理是一樣的。就是動態。可以說動態在釣鯽魚的時候是個必殺技。而且下鉤躺底,還能減小底層警惕性高的魚類,比如鯽魚、鯉魚。
說到這裡,長子線,超長的鉤距。對釣草魚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們都知道草魚未必都是在水底活動的。他們常常是在水的中層和下層活動居多。那麼這個時候如果你使用的是下子線1m長,上子線10cm。對釣草魚這種淡水的魚種是十分有利的。它可以在運動當中就把你的玉米吃到嘴裡。說到這裡,隻要你會!底釣鰱鳙都可以。
3,可以對抗輕微的走水。
子線加鉛,這個鉛是在水底成錨定作用的。如果輕微的走水,它是可以抵抗的。它不像我們正常的雙鉤垂釣。雖然也可以保證上鉤是懸浮的,下鉤是觸底的。但是稍微有點風,你會發現你的浮漂會順著風走。根本就定不住。
4,可以對抗小雜魚鬧鉤。
很多時候我們的水底窩子裡不是沒有魚。而是我們的餌料根本下不瞭底。在中途就被小雜魚截殺瞭。子線加鉛這種釣法可以讓子線迅速下底,減少子線在水中的擺幅。如果小雜魚不是特別多的水域,那麼這種釣法的效果則會很明顯。
5,可以減少新手的失誤率。
有人說上鉤懸浮這種狀態很好控製,其實有的時候有可能你的雙鉤都離底瞭。或者是你的雙鉤都觸底瞭。餌料的重量不一樣,浮漂的福利不一樣,甚至我們每次上的餌料重量都不一樣。子線加鉛這種好處就是可以減少新手的錯誤率。不管怎麼樣,我們的下鉤都在水底躺著。
說到這就必須要說調漂瞭,異常簡單。帶雙鉤,但不帶下鉛皮,直接調成全目。就是浮漂所有的目數都露出水面,然後在子線上加鉛。通過修剪子線上的鉛皮,再把浮漂調成平水或緩沈都可以,然後上推浮漂,釣1、2、3、4、5目都可以。這樣能保證下鉛皮是觸底的,而八字環上的這個鉛墜是高高懸在上面的。這樣就可以通過上、下移動下鉛皮,來調整上鉤的狀態。十分好判斷,而且相當準確。
所以子線加鉛,是靈活的。單純的釣底不如單鉤好用。可是復雜的地理環境和魚情,子線加鉛又比單鉤效果好。不管是哪種釣法,沒魚都不行。
好瞭!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15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