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知識:魚窩裏很多魚只冒泡不吃餌,怎麽會釣不

窝料是否打的过重、过厚打窝料也是一门技术活,打少鱼聚不起来,打多鱼都吃饱了,也不去咬钩了。而且天气热的时候多余的饵料留在水底发酵,消耗氧气,使得鱼儿在窝边穿梭,不爱进窝,就算进窝也不咬钩。水底淤泥是否过厚从浮漂动作上看,窝子里明显有鱼在活动

無論築巢是太重還是太厚,築巢也是一項技術活。魚少了,聚不到一起。如果你多釣魚,你就不會上鈎。而且天氣炎熱時,多餘的餌料留在水底发酵,會消耗氧氣,使魚在魚窩周圍穿梭,它們不喜歡進入魚窩,即使進入魚窩也不咬人。

水底的泥是否太厚

從漂浮的動作來看,很明顯窩裏有魚在動,就是上不去魚。需要考慮水底的泥是否太厚,魚找不到餌或者吃不到餌,導致魚不咬鈎。這種情況更容易使用傳統的沈底釣法。傳統的釣法可以用吊釣法代替。挂釣法應降低浮漂的比重,將餌料調整到泥中或魚離底,並更換比重較小的餌料,以確保餌料不會沈入泥中,魚會上鈎。如果水底雜物太多,在雜物上面設置釣魚層,魚會立即咬鈎。

是餌料狀態對嗎

在釣魚中,餌料狀態對魚嘴起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精養池塘中的魚,我們不僅要追求良好的霧化效果,還要注意所配製餌料的持鈎能力。如果霧化太快,持鈎能力就會差,容易造成魚層上移,然後魚只能吃霧化的餌料卻吃不到鈎上的餌料,聞到香味卻吃不到餌料。霧化過慢或不霧化,餌料會變成疙瘩,適口性差。魚只會吃餌而不吃餌,這會影響魚獲。在野釣中,尤其是大中型水域,一般不需要霧化餌料。如果你是釣鲫魚,如果水深3米,最好在兩三分鍾內融化黃豆粒大小的餌料球。如果你釣的是鯉魚,霧化狀態必須保證5分鍾以上才能有好的效果。野釣,餌料要軟,軟餌適口性好,這樣才會上鈎。

釣具是否合理

不合理的釣具不僅會導致魚不咬鈎,還會導致魚即使咬鈎也釣不到的結果。釣組設置不合理:小鈎系粗線,腦線過硬過短;用細線系鈎,腦線太軟太長;釣小魚用大吊墜,目標的浮力比吊墜的重量輕。

釣魚知識:魚窩裏很多魚只冒泡不吃餌,怎麽會釣不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2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