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技巧:掌握餌料使用的基本原則
釣魚這門藝,可說是既講究技巧,又講究實用。今天咱們來聊聊釣魚的關鍵——餌料的使用。這個話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可真得好好琢磨琢磨。先來聊聊有關釣魚餌料的幾點使用小常識。
未釣之前, 要瞭解魚情、水情,再酌情選餌。這話不無道理,就像下廚要先了解食材一樣,釣魚也要先了解魚的喜好。常規來說,不管是腥、香、淡都能釣到魚,但釣魚並非越香、越腥、味越大越好。這是因為魚的嗅覺靈敏程度要遠遠超過人類的嗅覺,所以對於魚餌的味道人和魚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有時候,味道濃的魚餌,反而可能把魚薰跑,我們看不見而已。所以用餌要以季節、氣候、水溫、魚情為依據,適當選配餌料。常規是春腥、夏淡、秋香、冬濃,這也僅指休閑釣魚,競技專業池塘就不一定按此選配魚餌。
在同一水域多人共釣的場合中,有人先上魚,就認為此人的魚餌用的對。其實,應該看釣的什麼魚,大的,還是小的,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釣點是否有差異。比如說,在野釣自然水域時,魚的密度不一定像養殖塘那樣大,而野生魚吃餌膽小,警惕性高。在多人同釣的釣場上,先上魚的不一定最後收獲大,後上魚不一定收獲的少。所以,先上魚的釣者可能亂七八糟亂配一團餌,連結釣上幾條小魚,而你一條沒釣到,就否認瞭你自己調配的餌,向釣到魚的釣者要餌,這實際上是心態問題,否認瞭你自己的餌。用別人的餌不一定就能立馬見效,這也叫做盲從。在釣魚大軍中,會釣魚的多,懂釣魚的少,能把理論和實際的應用以及休閑和競技的知識綜合起來的釣者更少。
在眾多餌料面前,釣友們不要盲目隨從,應該培養自身的見解和實用經驗。有的魚餌下竿就上魚,但魚越釣越慢,越少。有的魚餌需釣一段時間才上魚,但吃口真實,信號漂亮,並且越釣越快,上魚不斷。前者的餌突出誘和氣味作用,而後者卻是魚真正愛吃的動植物原料。考慮到上述因素,釣友們可在垂釣中針對季節、水溫、魚情及垂釣對象,適時的選擇和搭配餌料,是非常關鍵的。
心里分析:
釣魚技巧和餌料的使用似乎是一個永遠解釋不清楚的問題,也可以用“怎樣釣怎樣用都可以”的說法去理解,也可以說在某一釣場離瞭某一種餌品就不行的說法去認為。如果變成簡單的話去解釋:釣技、釣餌、運氣。釣魚人誰都不服誰,誰都覺得自身釣得很好。六十歲的爺爺領十幾歲的孫子用拋竿在自然水域裡釣魚,一天下來就孫子釣瞭一條七八斤的大鯉魚,你說誰的釣技好?在某一競技池釣魚比賽,此塘小魚多,而大魚少,高手們都用細線小鉤抓小魚,一場下來釣瞭幾十條,而一參賽老者卻粗線大鉤大餌,扔進去就不管瞭,嘴裡還說,“玩技巧,我哪能給這幫小夥子們比,‘它愛吃不吃,也免得累得慌’一場下來,就釣瞭一條魚,但這條魚卻重3.5公斤,而釣幾十條小魚的加起來也不過二三公斤,老者拿瞭一分,你們說誰的釣技更好一些?我認為倒是老者心態好,尤其是自然水域休閑釣,好多釣友都想大小兼顧,線用得不粗不細,鉤用得不大也不小,但不是出現遇到大的斷線跑魚,就是遇到小的釣不上來,最後魚獲平平。
在比賽場上,筆者經常看到,有的參賽釣友準備瞭四五種餌,實際上,其一是對魚情不瞭解,未作深入調查,其二是不相信自己,一開釣不到五分鐘就換餌,不是這塊就是那塊,把水下的魚都搞糊塗瞭,這位先生倒底要給我哪一種餌吃?還沒有適應過來又給換瞭口味,通常的說,在比賽中一場超過三種餌,那非輸不可!接下來蝦粉:釣喜腥的魚,是最好的添加,減少拉絲餌的殘留,加蝦粉是第一選擇。
當加入蝦粉是為瞭誘魚的時候,要在你的主餌充分吸水而未加揉搓之前加入,在餌盆中把吸足水的主餌攤開,再把占主餌量5--8%的蝦粉均勻撒在主餌上,輕輕的揉成團即可,這時最好用粉末中帶蝦肉顆粒的蝦粉,要讓餌團到水底後,餌中的蝦肉粒散開在餌的周圍,這才能起到誘魚的作用,而且窩子打的要大要薄,盡量上一次魚補一竿窩子,這樣進窩的魚兒會對散落的小蝦肉顆粒極感興趣,不厭其煩的吸食,從而達到誘來魚能留住魚的目的,讓窩子裡始終有魚,也能以魚誘魚,魚兒才越釣越多!
當加入蝦粉是為瞭提升餌料的味道的時候,加入量,加入方式和加入時間一定要掌握好,香餌少加,腥餌可多些。如果主餌是香型餌,加入量在2--5%,這時足以提升主餌的鮮香,不要加多!如果主餌是腥型餌,加入量在5--10%,即可突出餌的鮮腥!加入的時候不要直接加進去,而是把你要加入的蝦粉先倒入你已經量好的開餌用的水中,泡10分鐘左右,然後再用這種水去開餌,讓蝦粉的味道充分溶入水中,這才能起到你想要的作用。09年科芮爾牌南極蝦粉可謂是通餌,值得一試。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26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