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鰱鳙釣魚配方:實戰技巧大揭秘
不管是鰱魚,還是鳙魚,以前都不太受釣友們的待見,因為它們不吃蚯蚓、紅蟲這些葷餌,也不吃面、糟食這些素餌。但前些年,北方釣友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鰱鳙魚特別喜歡酸臭味的餌料,尤其是對水中霧化的面漿團情有獨鍾。於是,一個神奇的釣法——“飛鉤”酸臭餌釣鰱鳙就誕生了。從此,鰱鳙魚也成為了垂釣的主要對象。
一、釣鰱魚的餌料
釣鰱魚的餌料要突出酸、甜、嗆的特點,最好能產生局部霧化的酸餌區,還要耐泡些、硬實些,裝鉤時盡量多沾些白面,以利於霧化。
餌料一: 釣魚剩下的不含魚粉或蝦粉的餌料,再摻一些點心渣或麻醬渣子,裝入塑料袋中密封,放在陽光下曬兩周以上。裝鉤時摻些玉米面窩頭或白面。這種餌料時間越長越好,隔年的效果更佳。這種餌料,不用特意做,且節省糧食。
餌料二: 將玉米面、白面用開水燙至七成熟,然後蒸成窩頭,放塑料袋中,在陽光下曬兩周。垂釣時將其與商品鰱魚餌搗成面團裝鉤。
餌料六: 用手竿配“臺釣”釣組釣鯽時,霧化性能好的競技鯽魚餌常招來成群的鰱魚吸食,筆者用這種方法常釣獲鰱魚,其中效果最好的當屬“丸九”5號鯽魚餌。
餌料七: 夏天釣鰱魚的季節裡,常有酸餌用光的情況,還有一些釣友剛學釣鰱魚,手頭沒有發酵好的酸餌,這時可按下面的方法去做快速發酵的酸餌:將玉米面窩頭捏碎,摻入曲酒、米醋、白糧、白面,搗成軟硬適中的面團裝鉤。
二、釣鳙魚的餌料
釣鳙魚的餌料要突出酸、臭的特點。用發酵的釣鰱魚的酸餌為主料,配以各種臭味的添加料,就可製成多種釣鳙魚的餌料。
餌料一: 取無辣味的臭豆腐適量,加少量臭豆腐汗調成糊狀,摻入上述第二、三或第四種釣鰱魚的餌料之中。
餌料二: 將殺牲畜的汙血或殺禽類的血收集在廣口瓶子中,使其發酵變臭。垂釣時將其與上述第二、三、四種釣鰱魚的餌料的任一種混合即可。
餌料三: 將臭雞蛋與上述第二、三、四種釣鰱魚的餌料的任一種混合即可。
餌料四: 將吃剩的雞骨、豬骨、羊骨等放入廣口瓶內,加適量的水,使其發酵兩周以上,製成臭骨水溶液,垂釣時與上述主料混合即可。
餌料五: 將生蒜去皮搗成泥。加入適量的水,放入廣口瓶內,使其發酵兩周以上,去掉辣味,垂釣時摻入上述主料中即可。
餌料六: 將生韭菜切成細末,加適量的水,放入廣口瓶中,使其發酵兩周以上,去掉辣味,垂釣時與上述主料混合即可。
加臭餌的種類也很多,有臭雞蛋、臭腐乳、馬掌水、韭菜汁、大蒜泥等。在多年的垂釣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即使偶爾出現釣績不佳的情況,也總是琢磨其原因,尤其十分重視香料的配製量。總的原則:必須根據季節、水溫、水質的變化,對餌料“香、酸、甜”進行調整。例如:當水溫較高,水底有較厚的淤泥時,所配製的餌料為“六分酸四分香”,初一聞是酸味,再仔細一聞是香味,即“酸裡透香”。為什麼水溫高時,要“六分酸四分香”呢?因為水底的食物容易變餿發酸,魚兒對此成瞭習慣。假如光香不帶酸味,反而不靈。然而季節漸漸變涼後,水溫也隨之下降,應以“六分香四分酸”為宜,即“香裡透酸”,實踐證明,隻要隨季節變化而調整餌料的味道,就可以收到較為滿意的效果。
有的釣友覺得掌握香度太難,在往糟食中摻加香精時容易走兩個極端。那麼如何可以較好地掌握香料的添加量呢?筆者平常主要采取方法如下:
- 將選定的香精摻入酒內,配製成香精酒,實踐中發現用酒作稀釋液比用水好。
- 將香精酒倒入小塑料瓶內,如是像“衣領凈”這種瓶蓋上帶塑料管的瓶子更佳,這樣在往糟食中倒香精時可以控製流量。
- 將小塑料瓶隨身攜帶,如發現香味不夠時可以及時增加香味,因為提前製作的餌料中的香料易揮發。
- 剩食盡量不要敞開著放入冰箱,因為冰箱內的異味會直接滲透到糟食中,假如是短期存放就必須紮緊口袋,防止異味侵入。如長期存放時應放到泡菜壇子中。
有少數釣友在香料的使用上存在一點偏見,認為水面這麼大,魚又這麼少,餌團就這麼一點大,不加強香味,魚怎麼會誘來?因此摻入的香料過多,到刺鼻子的地步,結果投竿之後始終不見竿動,俗說話“物極必反”。筆者認為魚類和人類有共同之處,所需食物都必須適口才有食欲。
有釣友說:“玩海竿就是玩食,食玩不好就等於不會玩海竿。”
在實際施釣中,筆者發現此餌鰱、鳙魚都愛吃,水線50-80公分浮釣,多為白鰱,水線1m-1.5m浮釣,多為花鰱且個頭較大,盡釣大魚。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27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