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釣魚誘魚窩的五大要素

一、色——顏色之藝

  釣魚,一個古老而充滿樂趣的活動,無論是江、河、湖、沼,都有我們垂釣者的身影。而要讓魚兒上鉤,製作一個好的釣魚誘魚窩子,關鍵就在於掌握五大要素。我們來聊聊“色”。所謂的色,即顏色。由於江、河、湖、沼的水質有清有濁,水的透明度都比空氣差,所以,魚在水中的視力是有限的。魚眼的水晶體成員球形,沒有彈性,不能通過水晶體後面的鐮狀突起物來調節眼球的曲度,使視力增強,但能夠在一定的範圍內靠水晶體與視網膜之間的肌肉來感光,感色,感覺物體的形狀。魚一般只能看到幾米或幾十米之間的事物,在那濁浪翻滾、水底黑暗中生活的魚類,有的還要靠觸須的幫助探索食餌。所以,垂釣者製作佈窩誘餌,要盡量使用比較醒目與敏感的餌料,注重顏色就能將魚兒引誘過來,通常紅、白、黃、紫、藍色的誘餌能夠引魚註目。

二、香——味蕾之舞

  《淮南子·說山》有云:“釣魚者務在芳其餌。”由此可見,古人早就知道釣魚要有餌,而且要適合魚的口味,最好還要香。此話不無道理。行家都知道,魚的嗅覺很靈敏,有味蕾感知的。味蕾一般分佈在口腔內、唇上、觸須上等部位,鼻囊中的嗅神經能把水中味素傳給腦部,也起著一定的嗅覺作用。但由於氣味在水中擴散不如在水中擴散那麼快,那麼遠,所以魚的嗅覺是相對遲鈍的,在吃食時謹慎多疑,先嘗後吃甚至反復嘗試,再決定取舍。因此,垂釣者製作誘餌必須使用氣味香濃、魚兒愛吃的餌料碎渣,準確的撒到漁人選定的垂釣水域,使誘餌散發出陣陣的濃香,以引來群魚爭食,這時抓住機會投下餌鉤,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奇效。

三、碎——細節之重

  可以用來做佈窩餌料的食物很多。使用時我們應掌握的是魚喜歡吃,想吃又吃不罷、吃不飽的食物。對於作為誘餌的食物必須要粉碎,如碎玉米、小米、碎大米、碎黃豆等。這些經過粉碎的食物,魚吞吃後又會從鰓隨水流出,不易吃飽、吃盡,這樣在使用釣餌深入到窩點垂釣,定能大有收穫。

四、純——味道之純

  每種誘餌氣味必須單純,氣味不能混合,倘若有兩三種氣味,不僅浪費,而且也會相互抵消或形成一種怪味。香味一般使用於水質好的水域,臭味與怪味的一般使用於水質較差或有汙染的水域。

五、雜——多樣之魅

  所謂雜,就是說佈窩的誘餌組成成分要雜。如將酒、香油、窩頭渣、碎小米、炒麥麩、碎大米和玉米糝等混合使用,就比單一使用一種原料製作的誘餌效果好,故要將葷與素、腥與膻等餌料粉碎搭配混合製作,使佈窩的誘餌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

  ——色、香、碎、純、雜,這五大要素,無論是對於釣魚新手還是老手,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了這些要素,才能在釣魚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享受釣魚的樂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27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