鰱魚餌料發酵技巧:如何製作最佳發酵劑?

鰱魚啊,這種魚兒,它的胃口可真廣,好像有點味道的東西都能引誘它上鉤。經過無數次的垂釣實踐,我嘗試過各種各樣的釣餌,總結起來,釣餌的氣味主要分為三種:香味型、怪味型和酸臭型。

香味型釣餌:香氣四溢,引誘群魚

這種釣餌裡面添加的香料可多了,什麼香精、曲酒、花露水、炒黃豆粉、炒花生粉、芝麻醬、香油等等,都可以當作添加劑。你只需要選擇其中一種,和基礎餌混在一起揉勻,就能用上了。為了讓釣餌在水裡泡得時間長一點,你還可以在基礎餌裡面加點黏糕或者粽子、黏米飯之類的東西。還有一種酒曲發酵餌,加入點麵粉讓它變得堅硬一點,也是一種選擇。油性添加劑呢,你可以在釣餌裝好鉤子後用羽毛刷塗一點,但是不要直接加到基礎餌裡,以免釣餌變得過於軟綿,影響耐泡時間。水劑添加劑要適量加入,太多會讓基礎餌變得太軟。在加入水劑添加劑的時候,要加入適量的乾麵粉,揉到軟硬適度,這樣可以延長耐泡時間。這種釣餌不僅可以用來釣鰱魚,釣其他底層魚也是很好的選擇。但是要注意釣餌的軟硬適度,浮釣要硬一點,底釣要軟一點,特別是深秋初春這個時候,魚兒咬鉤的動作很輕微,釣餌就要軟一點。

怪味型釣餌:奇異口味,獨具一格

怪味型的釣餌,像阿魏粉、韭菜大蔥發酵水、鮮牛奶、奶粉、雞血水等等,都可以當作添加劑。你只需要選擇其中一種,和基礎餌混合揉勻,就能用上了。還有蕎麥面加等量的細麥麩,用開水沖燙後蒸熟,揉成較硬的面團,也可以直接裝鉤垂釣。這種釣餌的口感和味道都很獨特,對鰱魚來說很有吸引力。

酸臭型釣餌:經濟實惠,效果驚人

酸臭型的釣餌,簡單來說,就是發酵基礎餌。這種釣餌製作起來既簡單又經濟,效果還很好。隨著存放時間的延長,它的酸臭度也會不斷加劇,放到第二年會變成黑色,可以當作添加劑與基礎餌揉合,供常年使用。還有雞骨發酵水,也是相當不錯的。你只需要把臭豆腐乳湯加50%的陳醋,製成混合液,既可以用來與基礎餌摻和,也可以用基礎餌裝鉤並在混合液中蘸泡後投入釣域。但是要注意,這種含醋的添加劑很容易銹蝕漁鉤,每次釣魚回來要用清水將漁鉤浸泡,徹底沖洗乾淨,晾曬後收起,並及時更換或淘汰已銹蝕的漁鉤。在製作酸臭餌的時候,最好是戴上薄膠皮手套,以防手被汙染。

這三種釣餌都是白鰱和胖頭魚所喜愛的,不存在不咬鉤的問題。但是上鉤率有差異,以酸臭餌為例,時間越久,酸臭度越大,效果就越佳。酸臭餌的貯存,可以用罐裝,放1年待變質呈黑色再用,釣鯡效果獨佳。也可以用2~3層塑料袋包裝基礎餌,密封後放在強烈陽光下曬3~5天,變酸後即可使用,既能兼釣草魚,又不腐蝕漁鉤,裝鉤時手也不會受到汙染。怪味型的阿魏或韭菜大蔥發酵水,效果相當不錯。但是要注意,因為氣味難聞,一定要防止外溢,以免引起別人的反感。

這三種釣餌各有優缺點,香味型易製,又能兼釣多種魚,但其上鉤率比怪味型和酸臭型略低。無論採用何種香型的釣餌,裝鉤後,都可滾蘸或捏上一層小米糠拌香油,使其黏附在餌團或瓶蓋組鉤的頂部,入水以後大部脫落,在餌鉤周圍漂浮著,酷似浮遊藻類或其他小生物,又具有芬芳的香味,很能誘招成群的鰱魚來搶食。這不僅是提高香餌上鉤率的有效措施,也是釣鰱魚中極為重要的一招。就是釣餌質量稍差,或用純基礎餌裝鉤,也能釣獲鰱魚。特別是在無風天氣,油糠不移位,不沈底,會形成魚窩,越釣魚越多。有風天氣,此招效力大減,甚至無效,不可采用。

在選用添加劑時,不管是什麼類型的,都要 考慮,與基礎餌相摻和後是否改變其黏結度。否則,由於餌軟、發渣或糟不耐水泡等情況,導致一會兒一換餌,投竿頻繁,不僅造成時間上的浪費,而且會把釣域中的魚趕跑,特別是在大水庫,驚跑的魚很少能返回。所以,釣鰱魚中經常不斷地投竿拋鉤,是應當禁忌的。

另外,釣鰱魚的季節性也很強。天氣熱水溫高,上鉤率相對就高,天氣變冷水溫降低,釣獲量會明顯減少。在我國東北地區,6~9月份均能釣到鰱魚,入伏以後的30多天,則是上魚的高峰期。秋分以後,幾乎釣不到鰱魚。季節不同、地區不同以及釣具、餌料的不同,都直接影響上鉤率。

總而言之,釣鰱魚應遵循這樣的要訣:季節是個寶,浮釣工具不能少,鉤尖要鋒利,餌硬耐水泡,米糠拌香油,誘鰱是好招,帆釣收獲多,釣位很重要。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29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