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餌料鬆散度:影響釣魚效率的關鍵因素
•
餌料
臺灣釣魚界有句話,叫做「引魚比釣魚更重要」,這話不無道理。在臺灣,釣法特別注重誘餌,釣餌合二為一,邊釣邊引,引釣結合。這樣的釣法,讓釣魚變得更有趣味,更富挑戰性。
釣餌鬆散度:引魚關鍵
釣餌的鬆散度,對於釣魚效率的影響可謂關鍵。好的釣餌,能夠引來魚群,讓釣魚變得輕鬆;而差的釣餌,則會讓魚群望而卻步,讓釣魚變得艱難。
以東峻鯽魚餌為例,其水與餌的比例是1:2:1,這樣的比例是最適合的。在拌合餌料時,要稍微拌一下,然後讓餌料停放幾分鐘,讓餌料吸足水分。再拌和幾十下,同時用力壓擠,排出餌中的空氣。如果需要黏稠的餌料,就多壓擠幾下;如果需要鬆散的餌料,就少拌壓。
高手泡製技巧:分為兩部分
釣魚高手在泡製餌料時,會將餌料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少拌和的,作為底餌誘魚用。這部分餌料入水後很快化散,漂蕩於水的中下層,引魚入窩。
另一部分是擠壓拌和的,作為裝鉤釣餌。這部分餌料化散較慢,適合釣鰱、鯿等魚種。如果是要釣底層的鯉魚、鯽魚,那麼就需要將餌料多拌壓幾下,讓餌沈底後再抖散。
釣餌鬆散度調整:針對魚情
釣魚高手們在泡製餌料時,會根據上魚的情況不斷調整餌料的鬆散程度。如果餌料太易散化,會引來太多的魚匯集於釣點,造成魚群「打架」,反而釣不上魚。如果餌料太黏,少化散,雖然中鉤率高,但引魚匯集效果差,魚進窩的密度差,釣得少,成績肯定不會好。
釣餌鬆散度指標:供參考
以下是一個釣餌鬆散度的指標,供大家參考:
- 裝鉤餌粒在落入1、5米水深過程中,沈底之前中途應能散掉三分之一。
- 所掛餌粒應在2分鐘左右化散完較適宜。
- 以黃豆般大小的餌粒不專門補大團餌的情況下,餌落底五秒鐘內浮標即有魚信反應,上魚且持續不停。如釣上瞭幾尾,十幾尾後出現停止魚信,這除瞭餌粒太小就是餌太黏不化散引魚不夠。
釣餌的鬆散度對於釣魚效率的影響非常大。只有掌握好釣餌的鬆散度,才能夠讓釣魚變得更加輕鬆、有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29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