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鯉魚的多樣品種:揭秘其豐富多樣性

一、野生品種

鯉魚,這種身上帶著十字紋理的淡水魚,在我們國土上可謂是家喻戶曉。它們廣泛分佈在池塘、溪流、江河、湖庫等各種水體中,喜歡吃葷也愛吃素,餌譜可謂廣闊無垠。下面,就讓我們一窺鯉魚野生品種的豐富多樣性。

我們來看看華南鯉。這種魚,在元江水系、珠江水系、海南島等地可謂是鮮見。它們的魚體側扁較高,略呈橢圓形。特別的是,這種魚的尾鰭下葉呈紅色,偶鰭呈淡紅色,所以也被稱為紅尾鯉魚。

接下來是黑龍江鯉。這種鯉魚的體型呈紡錘形,背部灰黑色或黃褐色,腹部銀白色。體側帶有近黃色光澤,背、尾鰭灰白色,尾鰭下葉紅色,各鱗片後部還有黑色月牙斑,看起來特別有氣勢。

而黃河鯉,則是黃河金翅鯉的別稱。它的體側較扁,腹部較圓,體側鱗片呈金黃色,背部稍暗,腹部較白。臀鰭、尾柄、尾鰭下葉呈橙紅色,胸鰭、腹鰭則呈桔黃色,看起來就像是黃河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二、選育品種

野生鯉魚品種繁多,而選育品種更是讓人眼花繚亂。以下幾種選育品種,可謂是其中的佼佼者。

首當其衝的是興國紅鯉。這種鯉魚原產於江西省興國縣,因色澤鮮紅而得名。20世紀50年代末,國內部分省市從興國引種,為區別其他江西地方的紅鯉,特將興國引進的紅鯉稱為興國紅鯉。

荷包紅鯉也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選育品種。它原產於江西省婺源縣,因色澤鮮紅、頭小尾短、背遊譽迅高體寬、腹部肥大、形似荷包而得名,與興國紅鯉、玻璃紅鯉並列為江西三紅。

德國鏡鯉,則是我國引進的鯉魚品種。原產於德國,引入我國後,經過黑龍江水產研究所20多年的系統選育,已選育出適於我國大部分地區養殖的德國鏡鯉選育系。

三、雜交品種

雜交品種的出現,使鯉魚的品種更加豐富。以下幾種雜交品種,各具特色。

豐鯉,是中科院水生所培育的雜交鯉魚,以興國紅鯉為母本、散鱗鏡鯉為父本通過雜交獲得的雜種一代。這種鯉魚是我國最早研究成功並最先在生產上獲得推廣應用的雜交鯉。

荷元鯉,則是國傢水產總局長江水產研究所培育的雜交鯉魚,以荷包紅鯉為母本、華南鯉為父本通過雜交獲得的雜種一代。這種鯉魚體型和外觀介於親本之間,但要比母本荷包紅鯉扁一些。

三雜交鯉,是國傢水產總局長江水產研究所培育的雜交鯉魚,以荷元鯉為母本、散鱗鏡鯉為父本雜交而成的三雜交鯉魚。

芙蓉鯉,則是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和湖南鱖魚原種場培育的雜交鯉魚,以散鱗鏡鯉為母本、興國紅鯉為父本通過雜交獲得的雜種一代。這種鯉魚體色呈灰黃色,體形側扁,全身鱗片緊密,看起來非常漂亮。

四、引進品種

鯉魚品種的豐富,還來自於各種引進品種。以下幾種引進品種,可謂是其中的佼佼者。

蘇聯鱗鯉,是我國引進的鯉魚品種。體呈紡錘形,側偏,頭後部隆起,頭較小,口略呈馬蹄形,背部黑灰色,鱗片行次排列整齊,體側銀灰色,腹部白色,背鰭及臀鰭均具硬刺。

散鱗鏡鯉,是我國引進的鯉魚品種,也稱三道鱗。原產於德國,典型特症是沒有鱗片,體形較粗壯,側扁,頭後背部隆起,頭較小,眼較大,背部呈棕褐色,體側和腹部淺黃色。

德國鏡鯉,是我國引進的鯉魚品種,原產於德國。經過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的系統選育,已選育出德國鏡鯉選育系。選育系的最顯著特點是在抗寒、抗病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總的來說,鯉魚品種繁多,各具特色。無論是野生品種、選育品種、雜交品種還是引進品種,都為我們的垂釣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樂趣。讓我們共同探索這個美麗的世界,享受垂釣的樂趣吧!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30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