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手撮餌技巧:輕鬆掌握釣魚秘訣
淺談手搓餌
在拉餌術廣泛使用的今天,搓餌在釣魚過程中仍然佔據著主導地位。會不會搓餌,能不能把餌搓得又快又好,這直接關系到釣者魚獲的多和少或釣魚成績的好與壞。今天我就結合自己的實踐,和釣友們交流一下垂釣鯽魚的搓餌心得。
一、開好魚餌是搓好餌的前提
開手搓餌,要根據自己釣棚的深淺,嚴格控制兌水量和掌握黏散度,不宜過稀、過硬,軟硬度就象自己耳墜一樣柔軟並富有彈性,水分吸收均勻,手感好,不黏手,一搓成形,搓到鉤上的餌團表面光滑。
二、搓餌的步驟和方法
一般用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來搓餌。左手拇、食、中三指自然內屈相鉗抓餌,一次抓餌基本上就應抓準雙餌的量。在手上稍加揉搓後,使餌成為圓柱體。然後把餌輕夾在食、中兩指之間的指縫面上,準備隨時搓附在鉤上。魚入護後,右手手掌自然內屈握竿的同時,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鉛皮座或鉛座以下的子線上。使雙子線自然分開的同時,左手拇指內屈,用指甲掐住指縫裡的餌柱中段上,拇指順勢上翹,使餌柱一分為二,一個仍留指縫間,另一個已在拇指甲蓋上。接著把一子線上的鉤放置夾在指縫裡的餌上,右手一帶子線,使鉤陷入餌中,左手拇、食、中三指再迅速配合揉搓,把魚餌搓在鉤當中。搓的過程,有意內收三個手指尖,搓出的餌結果自然就成瞭上小下大而圓的水滴形狀。一餌搓完後,左手拇指又內屈,用中、食二指把另一餌團從拇指甲上迅速撥到中、食指縫中,把另一子線的鉤置於餌團上,重復上述搓餌動作,雙餌搓成,整個搓餌的過程結束。
三、釣鯽魚餌團搓的形狀
如果休閒垂釣,或者是釣較為生口或魚口好的鯽魚,餌團搓成什麼形狀,不一定太講究,根據自己習慣搓餌就行。但如果想釣快釣好,餌團的形狀就不可忽視。
1、釣高背鯽或大一點的鯽魚,要把餌搓成水滴狀,而且餌團需略大點,這是有道理的。搓成水滴狀的餌團至少有三個優點:
- 一是這種下大上小的餌形,重心在下,正好與地心引力作用相吻合,有利於下沈。
- 二是上小下大而圓的餌形也正好符合魚鉤形狀,水滴狀的餌料團正好把整個鉤門和鉤柄包住,使魚見餌不見鉤,隱蔽性好,魚能大膽吸食。
- 三是要搓成下大上小的形狀,餌的上部要有意加力多搓,這麼一個小小的舉動,使餌團性質發生變化,餌團上部分的霧化性減弱,附鉤性增強。
2、釣體形較小的鯽魚或釣滑口、輕口魚時,就應該把餌團搓得圓而小,有時候甚至小到半粒米大小,能附在鉤尖上即可。
今年\"讀者杯\"全國釣魚比賽第二場釣大鯽魚,魚數量較少,受驚,對拉餌、大餌極為警覺的情況下,我搓小餌釣底,取得較好的成績,釣獲大鯽魚23尾,和叢傑老師並列得2.5分。
3、釣浮釣底,釣深釣淺,釣快釣慢,釣大釣小等,餌團形狀大小都要依魚情而變化。魚大、餌團相應搓大,大餌目標大,誘魚力強。由於包住整個鉤門甚至整個鉤體,大大降低瞭魚就餌的警覺性;魚小、餌團也應搓小,這樣有利於魚的吸食以外,還能降低某種魚的警覺性。再比如,誘魚型的搓餌,為瞭達到目的,我們經常把餌團搓大,或捏成棱角等其他形狀。
小雜魚多的水域,為瞭增加黏性和減弱霧化,就會有意地把餌團多揉搓幾下。 搓餌應該做到,魚變我變,靈活應用。在垂釣中,還要避免一個很壞的搓餌習慣。在搓餌的過程中,手指常有意無意地反復抓餌揉搓,餌團經過反復揉搓後,容易返水,其霧化性也隨之減弱,直接影響上魚效果。最後要告訴大傢的是,搓餌誰都會,但要搓得既快又好,實在不是一件易事。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強練習和實踐,習慣成自然,不是嗎?讓我們一起進步吧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30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