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魚餌比傳統的蚯蚓誘魚效果要好,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哪幾個問題?
商品鱼饵比传统的蚯蚓诱鱼效果要好,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哪几个问题?一、饵水比绝大部分的粉状商品饵都是要用水来调和的,很多钓友经常不是把饵和稀了,就是和干了,用起来不顺手,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认真了解饵水比。拿大板鲫来讲吧,在包装上注明了饵水比例为
在誘魚方面,商品餌優於傳統蚯蚓餌。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第一,餌水比大多數粉狀商品餌需要與水混合。許多釣魚者經常將餌料稀釋或曬乾,這使得使用起來很不方便。原因是他們沒有仔細了解餌水比。以鲫魚爲例。包裝上注明餌料與水的比例爲1: 0.9,也就是說取一份鲫魚,然後需要加入0.9份水進行勾兌。這裏的單位都是體積單位,不是重量單位。最好的方法是拿一個杯子,一杯魚餌和0.9份水。如果沒有量杯,也可以用一次性塑料杯代替。初學者一定要學會使用量杯,不要怕麻煩。因爲只有這樣才能準備好魚餌。此外,除了注意準確的水量外,我們還必須注意最好一次性補充足夠的水,並盡量避免逐漸補充水。因爲餌料中有的成分吸水快,有的吸水慢,如果不一次性加足,各種成分吸水不均勻,也會影響餌料的使用。
許多包裝上的說明是加水後快速攪拌。雖然我們理解字面意思,但不理解內涵就做不到。如前所述,餌料中的一些成分吸水很快,而另一些成分吸水很慢。如果不快速攪拌餌料,讓水快速濕潤所有餌料,必然會造成吸水不均勻,有些地方結塊,有些地方無比柔軟。因此,快速攪拌的意義在於使水均勻分布在餌料中,使餌料達到最理想的狀態。然而,這種攪動並不是無限的。一旦所有的餌料都被水浸濕,就必須停止,尤其是在製作餌料時,絕對不能盲目攪拌。因爲製作餌料時,主要成分小麥蛋白(拉絲粉)吸水後會立即形成絲狀網絡結構。如果攪拌過度,會破壞絲的結構,使細絲相互纏繞成死球,無法拉出理想的餌球。其實只要盆夠大,攤開手指攪拌十下就夠了。
三、靜置無論是影視資料還是各種包裝說明,在介紹餌料的時候,都有兩個字在裏面:靜置。一般來說,靜置3~5分鍾即可。很多釣魚人忽略了這兩個字,或者這句話的意思。從字面上講,站著不動意味著安靜地放著它。那爲什麽不聲張呢?這是因爲許多餌料在製作和添加過程中經過乾燥、膨化等工藝處理,在乾粉狀態下餌料的含水量很小。當餌料打開時,剛接觸水後吸水速度相對較快,但尚未達到飽和,因此必須放置一段時間才能完全吸收,然後才能達到接近飽和。如果在此期間存在人爲乾擾,其物理結構將被打破,特別是在拉餌時,絲將不會理想。
四、打揉你見過面條嗎?很多人都見過它,你越揉它越結實。但是不要這樣搓魚餌。很多釣友說我的餌料入水後分散的很快,魚鈎上也沒有殘留,所以我一直在摩擦它以增強魚鈎附著。這在搓餌時勉強可行,但在拉餌時完全錯誤。如前所述,小麥蛋白俗稱拉絲粉,在拉餌中起主要作用。這種物質類似於白面中的面筋。如果在做拉餌的時候反復揉搓,餌料肯定會很結實,但是你要用魚鈎拉的話,永遠都是子彈,而且是死球,或者拉不出來。所以,我們的餌料說明書是這樣寫的:靜置三五分鍾,然後折成團。一般來說,只要小麥蛋白的量合適,餌料與水的比例正確,其餘操作正確,就可以在不揉搓的情況下聚集成球後拉出理想的餌球。
五、餌料成份要點如果你想做一個魚餌球,你必須了解魚餌的特點,或者說組成結構。舉個例子,用篩子篩東西時,細的容易篩下來,粗的留在篩子裏。當我們用魚鈎拉餌時,魚鈎就像一個篩子,所以粗料很容易留在魚鈎上,細料則被過濾掉。所以餌料全是粗料還是細料,決定了這個餌料好不好。理論上講,餌料越粗越容易拉出大球。但前提是這些顆粒不會因爲加水而破碎。因此,我們必須預先設定餌料球的大小,首先考慮的是餌料顆粒的厚度。其次,小麥蛋白粉的含量也決定了餌料球的大小。很多釣魚人都知道,要想把粉餌做成拉餌,必須至少加入1/3量的雪花粉,甚至更多才能拉出圓團。因此,爲了製作合適的餌料,我們必須知道餌料中小麥蛋白質的含量。這些在大多數魚餌的包裝上都有說明。
鲫魚的商品餌是什麽?如何分類理解?我們應該如何使用鲫魚餌料?
第一,開餌技巧
談到下餌,漁民們有自己的方法和經驗。其實,歸根結底,下餌的關鍵是控製用水量,這將直接影響餌料的霧化效果。如果你在下餌的時候多搓幾次,餌料也會发生很大的變化。打開誘餌掌握這些技巧:
1.均勻撞擊:在製作餌料之前,必須在容器中多次撞擊。這樣做的原因是餌料中的各種材料可以充分混合,以防止餌料在長途運輸中因顛簸而導致不同密度的原料分離,並使它們均勻顛簸,這樣吸水性和誘魚性都相同,使用時效果會很穩定。
2.適當比例:一般商品餌會在包裝上注明,餌料與水的比例爲1:1。製作時,您應該先將一杯誘餌倒入容器中,然後將一杯水倒入這個杯子中,切記順序不能顛倒。倒入後快速攪拌。不管攪拌好的餌料的狀態如何,幾分鍾後,餌料吸收足夠的水分後,軟硬適中。
當然,餌料的種類不同,用水量也不同。水分完全吸收後就可以使用了。如果溫度較低時可能需要稍長時間,您可以等待幾分鍾再打開餌料並再次攪拌。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所有部分均勻吸水。當发現餌料被卡住時,就不能再攪拌了。如果攪拌時間過長,會破壞餌料的纖維長度。當室外溫度從立春開始達到20度時,誘餌球將在大約5分鍾內旋轉出來。如果溫度較低,可以選擇溫水來上餌,這樣可以加快出絲速度。
3、搓餌:當餌料充足時,就可以準備釣魚了。釣魚前,你應該搓幾個餌球來誘魚。誘餌球可以做成拇指大小,你可以用魚竿把誘餌扔進水裏。頻率更高,魚咬鈎後可以減速。你也可以把拇指大小的餌料直接扔進預釣點,引誘魚入窩。注意餌料只要輕輕揉搓幾下就可以了。如果揉搓過度,餌料霧化慢,達不到快速誘魚的目的。
製作餌料時,應多搓幾下以增加其黏性,但要注意程度和頻率,不要太用力拍打,使用時要保持手乾燥,不要讓餌料再次弄濕。如果水太多,餌料的質量會下降,釣魚效果會大大降低。
二、挂餌的技巧
挂餌是指將打開的餌料挂在魚鈎上,使其在水中霧化而不脫落,起到吸引魚咬鈎的作用。但是釣不同的魚也需要不同形狀的魚餌。一般來說,粉狀餌料可以捏成米粒形、圓豆形、兩頭尖的棗形、梨形或球形。
米形餌主要用於釣淺水和渾水中的小魚,如小鲫魚。使用方法是在魚鈎尖端放入米狀餌料。
製成蠶豆和豌豆大小的餌料主要用於釣鳊魚、草魚和鯉魚等。可以采用沈釣法和挂釣法,餌料的位置要挂在魚鈎上。
絞成棗形或梨形時,主要用於釣深水中的草魚、鯉魚等大型魚類。這種釣法屬於纏鈎釣法,魚餌挂在魚鈎上。
球餌:球餌的大小不固定。如果你釣大魚,你可以把它擦得更大。如果你釣的是小魚,你應該把它搓小一些。當然,你也可以用大球餌打窩。
魚餌怎麽才能不容易掉下來?
肉餌(蟲餌)就是紅蟲和蚯蚓,被稱爲釣魚界的萬能餌。紅蟲和蚯蚓的土腥味可以引誘鲫魚吞食,身體的顔色可以刺激鲫魚的食欲,增加上鈎的概率。長紅蟲和蚯蚓簡單方便鈎取和攜帶。
穀類餌玉米是釣鲫魚的主要餌料,可以釣到包括鲫魚在內的大部分魚類,玉米粒、玉米面、玉米渣、玉米須甚至玉米葉都可以用來釣魚。玉米獨特的香味可以引誘鲫魚咬鈎,玉米的顔色刺激魚的食欲,使它們咬鈎。炒豇豆粉和黃豆粉也有這種功效。炒好的黃豆粉和豇豆粉吃起來特別香,魚聞了都會過來咬鈎。需要注意的是,豇豆粉和黃豆粉不宜多放,但要適量放,否則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混和餌您可以將蚯蚓與菜籽餅或糠餅混合在一起釣魚,也可以將紅蟲與粉狀産品餌料混合在一起釣魚。這種餌料具有功能多樣的特點,既能誘魚,又能在打窩的同時養魚、養魚。
玉米、麥子在餌料技術上,幾種植物也是釣鲫魚的優良餌料。在夏季和秋季,當小魚在自然水域中最瘋狂的時候,我們使用玉米和小麥作爲鲫魚的餌料一般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這種餌料最受大鲫魚的歡迎。使用玉米時,最好剝掉表皮,否則表皮是實心的,不利於刺魚,容易堵口。
這種餌料的缺點是沒有霧化和蠕動。在釣魚時,我們應該配合餌料做一些窩,如玉米釣、小麥或小米打窩、小麥釣等類型的窩。而且在釣魚時魚嘴不多的前提下,用提竿逗魚誘魚更好。
産品餌鲫魚産品的餌料種類很多,但基本口味就那麽幾類:腥味、香味、魚腥味、奶腥味、草莓味等。在爲鲫魚産品製作餌料時,雖然我們可以選擇餌料的品牌,但更重要的是掌握味道和控製情況,這是最基本的餌料搭配方法:低溫和低魚活性添加魚腥味;溫度高時,鲫魚的味道清淡,減少了腥味;避免無腥味的小魚,減少霧化;釣魚行程界面添加的輕餌比例;
使用餌料時,可以添加一些配套産品餌料,使其又大又圓;爲了避免添加大比例的産品餌料時小魚在水層中抖底,並促進拉絲粉搓餌作釣,在野釣中,只要味道不太偏執,鲫魚就會來吃。相反,産品鲫魚餌料的餌料情況更爲重要,只有控製好情況才能事半功倍。
防止餌料開口脫落的方法是把握好每種餌料的適當比例,特別是在拉餌時使用狀態餌或拉絲粉。
在春季野釣中,由於氣溫的上升,很多野釣友開始逐漸使用商品餌進行垂釣。所以對於很多釣魚人來說,尤其是新手釣魚人來說,想要開出好的魚餌是那麽的困難。餌料不是乾就是濕,餌料總是不那麽得心應手。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我相信很多釣友會自己搜索教學視頻,看看別人是怎麽做的,但看了一遍又一遍後,他們仍然“一說就會沒用”。那麽問題是什麽呢?
建議一般在開发初期測試餌料與水的比例,然後在成品測試後,最終取中間值,即一般情況下的最佳餌料與水的比例。但由於漁民的環境、地域、溫度不同,最優比例會有增減,但增減比例不會超過兩點。比如建議餌料與水的比例爲1:1,漁民可以根據自己的環境調整爲1:1.1或1.2。
至於柔軟度和硬度,取決於加入的水量。對於餌料的正常狀態,釣魚人可以參考自己餌料的軟硬度。硬餌對於魚鈎的穿透力更強,所以我們提竿刺魚的難度更大,可能刺到魚嘴的部分也比較細,容易導致魚跑偏。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9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