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窩時,餌料霧化你用對了嗎
推荐答案1.是几种饵料搭配使用时,通过添加雾化速度快的饵料或添加剂(如雪花粉或白粉)可以达到增加雾化的目的,反之,减少雾化饵料的比例可以达到降低雾化的目的;2.是饵料搓揉的次数少雾化速度快,搓揉的次数多雾化速度慢;3.是加水量少的硬饵雾化慢
推薦答案
1.當幾種餌料一起使用時,可通過添加霧化速度快的餌料或添加劑(如雪花粉或白粉)來增加霧化,反之,可通過減少霧化餌料的比例來減少霧化;
2.搓餌次數少時霧化速度快,搓餌次數多時霧化速度慢;
3.水分少的硬餌霧化慢,水分多的軟餌霧化快。釣魚時,可以通過上述手段的配合來改變餌料的霧化速度。
爲了適應不同的魚情,在配製餌料時必須設計餌料狀態,如軟硬、輕重、黏性等。但是魚情隨時會變,天氣也會變。剛才非常合適的一組誘餌過一會兒可能就不適用了:
一、捏合黏度法:
粉餌一般會變得更黏更黏。原本溶於水的餌料,如果摩擦十次,恐怕最後也不會溶解,所以摩擦可以控製霧化層。如果在水皮有一條小魚,你可以摩擦它幾次,讓餌料進入中層和下層或只是開始霧化。如果風力變大,在容易脫落的時候摩擦魚餌。
二、輕搓滑法:
也就是把魚餌包在魚鈎裏後,用手指輕輕來回摩擦魚餌球的表面。搓的次數越多,餌料球就越光滑。光滑的流線型餌球入水後,由於水的阻力較小,中間幾乎沒有霧化。這是克服中層小魚專攻底層的好方法。硬度、輕盈度和黏性都沒有改變,可以保持原有餌料的適口性。
三、擠壓分散法:
每個釣魚人對“搓餌”可能都有不同的理解。根據我個人的理解,正常情況下,搓餌應該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鈎餌一圈半後完成。餌料球呈花生狀,霧化一般。如果覺得誘魚不夠,或者餌料太黏,可以用“捏”的方法。拇指、食物和中指擠在魚鈎上,然後魚餌變成三角形。雖然邊緣餌料的黏度基本沒有變化,但在中間更容易分散和霧化。
盡量多加面粉結合以上方法來操作。
其他答案
台釣需要注意的問題是餌料的霧化效果,這將直接影響誘魚效果。餌料的霧化可以使魚快速聚集,這在漁民中很受歡迎。但是,如果過分要求霧化效果,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導致魚口引誘的結果,並向釣魚人发出錯誤的信息。那麽如何控製餌料的霧化以達到最佳的誘魚和遛魚效果呢?
如何控製台釣餌料霧化
霧化應根據魚的密度使用:在底釣鲫魚的情況下,由於魚的密度仍然很小,因此在仍處於誘魚階段時增加霧化效果以快速誘魚是正確的。良好的霧化效果可以吸引魚更快地聚魚,提高出餌率,但當你发現魚的密度已經很高了,並且經常有信號和頻繁的空杆(排除其他因素)時,很可能是魚窩中引誘的魚太多了,過度霧化已經促使魚興奮並出現“亂口”。它們經常在窩裏上下飛來飛去,來回摩擦魚線,只抓取漂浮的細小顆粒,很少吃絮狀的餌球。這樣,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要及時控製餌料的過度霧化。同時應適當減少抛竿頻率,同時將“拉餌”改爲“搓餌”,以減少霧化和抑製魚的遊動層來控製魚的興奮度。尤其是在小鲫魚比較多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注意這一點。
你應該根據魚的遊動層利用好霧化:當你看到當天的鲫魚有一定的密度,並改變了在遊動層捕食的欲望時,爲了釣快魚和多魚,你應該采用浮釣來處理它。爲了釣到鲫魚,應盡量保持較大的抛竿頻率,選擇較小比例的餌料並使其柔軟鬆散,並充分发揮餌料霧化誘魚的優勢,使源源不斷的微小顆粒誘魚並留在中上層作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您的餌料顆粒大或霧化效果差,則很難誘魚,更難留住它們。
霧化要根據魚的個體用好:估計經常玩台釣的釣魚人都有這樣一個體會:釣個體混雜的魚時,用餌釣的人釣到的個體太小但數量太多,而用搓餌釣的人釣到的個體太大但數量太少。原因主要是由餌料的狀態決定的。一般我們釣較大的個體時,往往會在水中搓一個大餌球,但搓餌一般比較硬,所以餌料的狀態是大、硬且霧化效果差(搓造成的)。這樣,小魚很難吃到這種餌球,或者它們對這種餌球不感興趣,從而爲個體較大的魚提供了機會,增加了捕獲較大個體的機會。
如何控製台釣餌料霧化
我們要根據魚的“口相”來善用霧化:霧化狀態的把握也要根據魚的口相來定,即“生口”和“狡口”。當鲫魚仍處於“生口”狀態時,可適當增加抛竿頻率和霧化效果,以保持誘魚入窩的力度和持續性。如果窩裏的鲫魚已經處於“狡猾”的狀態,就要謹慎使用霧化效果。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16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