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時候,如何選到魚必經的路線或是魚停留的地點呢

钓鱼的时候,如何选到鱼必经的路线或是鱼停留的地点呢?一、看水面以上的地形1、宽中找窄。不论是江河湖库等地形,如果发现宽变小的地址,通常是好钓点,由于鱼的回游习惯性,宽的地区鱼不一定会贴近岸上,而窄的地区,鱼只有贴近岸上回游,因此这就是鱼的必

釣魚的時候,如何選到魚必經的路線或是魚停留的地點呢?

首先,看水面以上的地形。1.找一個窄的寬度。無論河流、湖泊和水庫等地形,如果地址變得更寬、更小,通常都是不錯的釣點。由於魚有往回遊的習慣,在寬闊的區域魚可能不會靠近岸邊,但在狹窄的區域,魚只能往回遊靠近岸邊,所以這是魚的必經之路。

釣魚的時候,如何選到魚必經的路線或是魚停留的地點呢

2、尋找中間的音樂。如果海域中的海岸相對垂直,則需要找到凹凸位置。凸岸的基本原理與內側相同。凹岸,尤其是下水的海域,更容易安排海灣之行,這是魚類非常喜歡生活的自然環境。

3.找到水流過渡。如果有水流而且水流很急,你應該去找萬惠。相對水的溫度相對穩定,同時水流産生的成分可以聚集在這裏,特別適合魚類居住。在大尺度水流相對緩慢的海域,需要尋找相對流速較強的區域。水中有更多的溶解氧,魚也更活躍。

4.找到一個分支或主要支流。事實上,它也是水流的過渡點,河口的彙合點,以及快速聚集捕魚的交彙點。和分離的入口尋找積聚的回水灣。

5、尋找水草。誰都知道,打魚不打草,相當於鬼混。因此,需要找到有水草的區域,選擇釣點,選擇水草的外邊界,即人的正對面,或選擇水草之間的間隙和路徑等地址。

二、測水底的地形

除了看水面,水底的改造也很重要。如果水面適宜,水很淺或底部很陡,則不適合釣魚。因此,從地面上選擇釣點後,必須準確測量水底,才能找到真正好的釣點。

釣魚的時候,如何選到魚必經的路線或是魚停留的地點呢

1.尋找丘陵地形或平緩的底部。如果水底很陡,第一,打窩困難,窩料會滾進水深,吸引不到魚。深水中的魚不會爬上陡峭的牆壁吃餌。

2、淺找深或深找淺,即找地形過渡處。在第一項的前提下,黑窩點一般都比較溫和,然後根據精確的測量,如果你能找到凹痕或打孔,那往往是最好的釣點。因爲這種水下轉換,它可以給魚一種歸屬感,這是魚喜歡呆的區域。

3.尋找溝壑或階梯實際上是地形變化的地方,通常是魚,尤其是大咖喜歡的地方。由於大咖通常很警惕,這種地形便於它隱藏和逃跑,因此它將是大咖最喜歡的路線。

總而言之,在選擇釣點時,除了根據氣溫和環境溫度選擇離岸邊的距離和陰涼處外,最重要的是找到地形、水流及其底部的過渡。這個位置是藏魚的好區域,也就是魚道。同時,良好的地形也有利於大家築巢,魚道是根據吸引魚類人爲設置的。

釣魚的時候,如何選到魚必經的路線或是魚停留的地點呢

不要在剛才的水草泥裏放魚,那樣會造成很大的傷害。正確的做法是把水草泥收起來,種上水草後用水潤濕,墊一塊塑料布等。,慢慢注入水,加滿水,打開過濾器,加入硝化細菌,並保持過濾器泵運行。一般一周後水質穩定不白。這個時候可以放一些黑殼蝦,3-5天就可以放一些耐活易養的魚了。建議飼養易於飼養的迷你鹦鹉、斑馬、孔雀、瑪麗和白雲近似。養魚過程中注意溫度控製。水草和魚類都有自己的最佳生存溫度,一般在22°到26°之間。

分享釣點,聊聊最近如何上草

4月底,天氣炎熱時,新鮮的玉米被用來築巢和捕魚。人們認爲目標魚主要是鳊魚。同樣的,在贛江楚汊這裏意外連接了兩個大草,小的5.8公斤,大的10.7公斤,主線2.0+副線1.5,意外連接了6號伊豆。這是一個很大的推動,導致最近各種渠道了解和學習如何打草,也爲打草製作了許多線路組。現在分享一下最近釣草的過程,1。水吧裏有樹,但更容易勾住。2.邊釣邊釣,魚鈎打窩新鮮玉米和自製煮老玉米。基本上比例是1:2。每次出門至少5公斤起步。3.用鈎餌漂4目,底可釣可浮,鈎距20 cm左右。因爲以玉米爲釣目標的魚太大了,最近一直用3+2線組,先用鉛釣法,然後打一槍3分鍾左右,再加十幾二十個玉米,打頻率。幾個小時基本沒有口,窩裏抓魚要3到6個小時。我真的很想孤獨。最近雖然空大軍的幾率很小,但主要還是想釣大草魚(野草味道鮮美)。鳊魚和草魚都是以玉米爲目標魚,青魚還沒釣到。最近共享釣點基本都在贛江、撫河兩端運行。由於贛江水患嚴重,我改到撫河捕魚回水灣。最近幾天聽朋友說府河漲水出大草,但基本都沒上岸。昨天,我準備了10號男子7米2和4+3.5史燚-倪線組,我連續釣了7個小時的大魚,但由於天氣悶熱,我幾乎回到了家。爲了堅持不空軍隊一直開到下午三點以後。它斷了三次鈎,爆了一次竿,最後釣到了四條大草。我個人還有兩個朋友,最大的19.5斤,最小的15斤..這次釣魚還釣到了一生中最大的野生草魚。我希望其他漁民今年能長出大草。這個位置靠近高速公路大橋。今年,爲了響應國家禁止捕魚的政策,漁政人員經常光顧附近,而捕魚是不允許的。沒有村民的領導就比較麻煩。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19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