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生態環境與經濟发展調研報告
急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关于全市生态环境情况的调查报告生态环境建设调研组一、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我市历史上是个山清水秀、生态良好、风调雨顺、资源丰富的地方。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政策等因素导致生态环境建设
急求生態環境與經濟发展調研報告
全市生態環境調查報告
生態環境建設課題組
一、全市生態環境建設成就
我們的城市在曆史上是一個風景優美、生態良好、氣候宜人、資源豐富的地方。但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經濟发展過程中,由於政策等因素,城市中的生態環境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導致城市生態環境持續噁化,大量森林植被遭到破壞,森林蓄積量和覆蓋率逐年下降。到2007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0.1%,比1980年下降了近6%。草原遭到破壞,人們盲目擴大耕地面積,大量草原被開墾。從1986年至今,平均每年開墾草原2000多公頃。目前平原鄉鎮草原已基本退化(具體數字目前正在調查中)。早年,納木爾河兩岸的草塘因圍墾而失去了應有的生態功能。因此,水土流失嚴重,水源涵養能力下降,生態多樣性遭到破壞,物種減少,自然災害時有发生。森林草原植被的破壞不僅噁化了環境,而且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産生活,製約了城市經濟的可持續发展。對此,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堅持落實科學发展觀,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做大做強礦泉生態和旅遊休閑特色産業經濟,努力建設“生態、休閑、健康、宜居”城市,走出了一條特色生態发展之路。
(一)生態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大力實施森林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工程。自2002年以來,累計完成造林147,065,365畝。其中“三北”防護林造林4100畝,退耕造林1萬畝,宜林荒山荒地造林5萬畝,封山育林55715畝,重點公益林培育林空地造林面積1.46萬畝,重點公益林培育疏林補植面積9000畝。
不斷加大草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自2002年以來,已有1900畝農田退耕還草,實際完成900畝草原治理。加強草原管理,堅決製止和打擊毀草開墾案件,查處毀草開墾案件120餘起,化解草原糾紛36起,種植牧草780畝、青貯玉米1000畝。
全面推進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加強地質環境治理,2008年8月投資200萬元完成團結鄉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嚴格保護基本農田面積12.5萬公頃,占全市耕地面積的84.37%。全省重點小流域治理面積達1.8萬公頃,全市水土流失治理率達24.39%。2006年,完成團結礦泉水稻土地整理項目250公頃、納木爾河流域土地整理項目585.77公頃,全市退化土地治理率達到14.6%。2002年10月,山口省級自然保護區建成,總面積994.899平方公裏。
積極開展城鄉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一是圍繞建設“礦泉旅遊文化名城”的发展戰略目標,持續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著力提升城市環境品質。2005年至2008年累計完成投資3897.98萬元,完成市政項目64個。其中硬化道路15條,總面積62497平方米;栽植行道樹1325株,綠化防護林5200餘處;改造主水線路4條2210米,排水線路12條8058延米;新增改造人行道13段,面積84194平方米,瀝青加鋪道路5條,面積88326平方米;新增和改造路燈394盞;改造公廁32座,新建水沖式廁所2座,維修公廁44座;新建休閑健身廣場3個,總面積31838平方米;完成道口硬化、盆花等項目。2005年至2008年,新開工建設項目45個,面積40.0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爲24.15萬平方米,占總建築面積的60.27%。從2005年開始實施集中供熱工程,三年建成20噸鍋爐熱源廠5座、供熱管網5萬延米、換熱站9座。截至目前,城市集中供熱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建築物供熱普及率達97%。2006年10月,汙水處理廠項目被國家環保總局、國家发改委、建設部以環发【2006】149號文列入國家“十一五”鬆花江流域汙染防治規劃,至2007年完成可研、初設、環評、一期等相關審批程序。2008年,占地1.95萬平方米的汙水處理廠全面開工建設。采用德國cwsbr先進技術,出水將達到國家規定的一級A標準,日處理能力爲1萬噸。目前正在辦理規劃、用地、症地補償、建設項目主體設立等相關手續。已完成,進廠道路及輸電線路已完成,施工圖已委托省規劃設計院設計,設計已基本完成。該項目已於今年10月13日正式開工建設,計劃於2009年10月竣工並投入使用。屆時,我市城市生活汙水將得到有效處理並達標排放。二是圍繞增産增收和提高農業生産力,積極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改善村民生活質量。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農業抗災能力,不斷改善農業生産條件。自2003年以來,項目總工程量達29.8萬立方米,投資729.05萬元。先後建成灌溉澇區配套建築物50座,維修渠首攔河壩1座,維修病險水庫5座,改擴建水塘3座,新打人畜水井34眼,新購置噴灌設備12套。渠道防滲500米。本文共2頁。目前,在第二頁上,已維護各級灌溉渠道1.5萬m,增加旱地節水灌溉面積2379。挖乾、支、鬥溝37條、截水溝1條,共計39.5公裏,疏浚河道900米,新增內澇面積8790畝,改善農田排水面積6000畝,新建護岸工程3處。認真貫徹落實全國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精神,完成龍鎮发展村生活汙水治理和雙泉鄉龍鳳村畜禽糞汙養殖示範工程。
無害化處理項目申報。改善農村能源結構,積極推廣使用農村沼氣清潔能源。目前,全市已建成“一池三改(沼氣池、廁所、圈舍、廚房)”農村沼氣工程515個,重點建設範圍涉及全市6個鄉鎮6個村,實現了養殖、特色和綠色農業、農戶照明、取暖、做飯等綜合開发利用。農村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
(2)生態經濟持續发展。
著力发展特色綠色農業産業,實現傳統農業生産方式向現代生態農業生産方式轉變。堅持特色綠色農業发展方向,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和標準化作業水平,合理調整種植結構,建設科技示範園17個,面積15萬畝,引導農民重點发展“雙高”大豆、優質小麥、礦泉稻、雜豆、柞蠶、礦泉魚等優勢作物,建立“雙高”大豆、優質專用小麥、馬鈴薯、礦泉稻四大糧食生産基地。“高爽”大豆发展到60萬畝,優質專用小麥发展到10萬畝,馬鈴薯发展到13萬畝,礦泉稻发展到6萬畝,水稻大棚发展到11個,雜豆发展到10萬畝,柞蠶发展到600頭,礦泉魚发展到2500畝,綠色特色食品種植面積发展到85萬畝,農作物品種合格率達95%。同時開展綠色無公害農産品認證申報,礦泉大米獲綠色標志,山口湖漁通過省有機食品檢測中心檢測,成爲中國有機食品。
著力培育優良優質畜禽養殖業,實現從農業生産向畜牧業生産轉變。以新農村建設爲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爲核心,繼續以“兩只牛一羊”和特色養殖爲重點,調整畜牧産業結構,優化區域布局,擴大龍頭企業和基地養殖規模。加快推進畜牧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産業化。截至今年9月,奶牛、肉牛、肉羊、生豬和家禽存欄量分別爲7238頭,同比增長25.8%、33.9%、9.2%、17%和60.4%。打造龍頭企業和基地建設,建成朝陽蒙陽冷凍廠、龍鎮旺仔冷凍廠等6家肉羊屠宰廠、8個擠奶站、和平鎮鵝屠宰廠1家。已初步形成5個養殖基地,建成4個奶牛專業村和3個奶牛養殖小區。截至今年6月,已发展各類專業戶1229戶,全市畜牧業産業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逐步向龍頭帶基地、基地接農戶的畜牧業发展模式轉變。
聚焦獨特的自然資源景觀和優秀的人文社會環境,實現生態旅遊經濟在國民經濟发展中異軍突起。圍繞“礦泉旅遊興市”发展戰略,依托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有效整合旅遊資源,將旅遊産業打造成我市經濟增長的重要産業。除了五大連池風景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外,山口湖風景區是觀光、休閑和度假的理想場所,也是國家aaa級旅遊區、國家水利風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自然保護區。湛河國家森林公園是中國最大的森林濕地。被譽爲“中華第一漂”,已被列爲國家濕地保護項目。旅遊配套産業突飛猛進。有1家三星級酒店和2家二星級酒店,總投資6億元的五大連池鴻福杜文水鄉國際旅遊中心正在建設中,這將大大提高遊客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2007年旅遊收入達10562萬元,占國內生産總值的3.9%。
(三)生態城市建設紮實推進。
自2003年啓動生態城建設以來,先後召開5次政府常務會議和11次市長辦公會議,認真研究解決生態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重點任務。
加強組織領導。我們建立健全了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的製度,先後三次調整我市生態城市建設領導小組成員。經市編委批準,成立了生態城建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環保局,由專人負責。建立了聯絡官隊伍,完善了28個部門46名聯絡官的個人檔案。
科學合理規劃。2003年,參照《黑龍江省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編製了《五大連池市生態市建設規劃(草案)》。同年10月,《規劃》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批準實施。2004年,該計劃修訂了兩次。同年4月,修編後的規劃順利通過省級專家組評估,使我市生態城市建設規劃更加完善、更加科學。它已成爲今後我市生態城市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年度重點工作有效推進。2006年和2007年,政府和企業成功舉辦了第一屆和第二屆“中國環境友好型社會成果展”,不僅有效地推廣了參展商的産品,還宣傳了我市獨特的自然資源和城市風貌。深入開展生態示範試點活動逐步消除了農村環境“脏、亂、差”問題。2005年11月,我市被正式命名爲省級生態示範區。2007年10月,雙泉鄉被正式命名爲省級環境優美鄉鎮。今年,龍鎮、龍鎮发展村、雙泉鄉龍鳳村3個試點項目已完成申報工作,預計年底將通過省環保廳驗收命名。
二、我市生態環境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市生態環境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生態環境逐步恢復,生態在促進經濟可持續发展和改善人居環境方面的作用開始顯現,但總體上仍處於起步階段,仍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一)人民群衆生態保護意識淡薄。
一些人爲了眼前的利益,非法破壞生態植被,修建魚塘。化肥使用過量,有機肥施用量逐年減少,導致土壤養分單一,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長受限。農藥殘留有害,導致土壤中農藥殘留嚴重。
(2)生態治理資金投入明顯不足。
目前,國家地方生態建設治理項目資金主要投向典型生態示範試點地區,且多以獎代補,其他地區享受財政支持補貼較少。由於資金困難,一些大型農業水利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城市垃圾處理項目、農村能源建設和綠色産品生産開发進展相對緩慢,有的無法開展。
(3)生態環境保護相關部門聯合執法機製尚未形成。
個別部門行政許可不嚴格,不符合環境保護前置審批條件,擅自審批資源開发項目和城鄉建設項目,同時未向其他部門履行告知義務。如遇環境權益糾紛,推卸責任、故意減輕責任,社會影響強烈,群衆反映強烈。部門間聯合執法協作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執法不嚴、工作不力、效果不佳等問題。
三、我市生態環境建設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
總體思路: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发展觀,按照市委六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和市委七屆四次人代會精神,牢固樹立生態優先、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保護青山綠水就是发展的理念,繼續加強生態城市建設,加強城鄉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抓好全市汙染減排並確保完成目標考核任務;建立多渠道投資體系,推進製度創新;加強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環境監管,積極建設“生態、休閑、健康、宜居”城市,實現經濟與社會、人口與自然科學发展、和諧发展、協調发展。
(一)實施生態立市戰略,有效推進生態城市建設。
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发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和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我們將发展節約型農業、循環農業和生態農業。使我市農村真正步入生産发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发展道路。抓住國家重點建設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功能區的有利時機,繼續推進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完善政策,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開展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實施草原建設和保護工程,保持現有草原水平,推進退牧還草,发展灌溉草原,恢復草原生態植被,逐步解決草原畜禽過度放牧問題。加強水資源開发利用和保護,合理推進山口電廠開閘放水,實現下遊水生生物資源增殖養護和農業灌溉用水可持續利用,有效恢復和保護水源地下遊水生生物物種和生態環境。以礦泉水、蘇打水系列項目合理開发利用爲重點,嚴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進一步加強雙泉水源地和農村水源地監督管理。促進納木爾河流域統一,構建區域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快山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審批進程,積極開展納木爾河流域省級自然保護區建設,打造納木爾河流域生態廊道。加強山口庫區動植物多樣性濕地及其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保護珍稀物種和物種資源,防止外來動植物疫病和有害物種入侵。開展國家生態示範區試點推進工作,積極謀劃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依托比較優勢資源,打造我市特色生態礦泉旅遊經濟之路。重點发展高層建築,節約城市土地,塑造現代化城市形象。加快園林式公園、沿街花草建設步伐。合理規劃,建設納木爾河橋北生態休閑城,吸引外來人口落戶我市,促進消費增長,努力打造“生態、休閑、健康、宜居”的綠色城市和魅力城市。
(二)大力推進汙染減排,實現主要汙染物達標排放。
加強重點工業企業、生活汙染和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新源熱電公司需要新的先進脫硫設備來減少二氧化硫排放,實現總量削減。多方籌措資金爭取城市垃圾處理場項目建設,繼續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實現納入城市集中供熱管線。大力发展生態産業,繼續加大生態農業特別是礦泉系列作物的開发力度,積極開展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認證管理,引導和鼓勵相關企業開发認證綠色食品,不斷打造企業和産品品牌。大力发展循環經濟,推進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壯大工業經濟,全面推進清潔生産審核製度和管理。加大生態旅遊産業景區、景點和基礎配套設施的開发建設力度,以“太平—平安—建設”和“新发地—雙泉—龍鎮”兩條主線建設生態農業觀光園和生態農業綠色廊道,吸引遊客來我市休閑旅遊,提高對外知名度。加快发展林業特産經濟,實現自然資源有效開发和提高山産品深加工附加值。推進畜牧業規模化,實現農民“環境權益與經濟增長”的雙贏。
(3)暢通資金投入渠道,實現生態環境建設投資多元化。
要積極爭取國家和上級支持,抓住國家和省加大生態治理專項補助投入的機遇,做好上下對接,加強生態環保項目篩選、申報和立項工作,多渠道籌集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態效益補償資金。製定地方優惠政策,廣泛吸收民間資本和外資參與生態環境建設。
(4)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實現科學的生態環境建設。
造林綠化要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以林種樹種結構調整爲主線,以低産林改造爲突破口,全面提高造林質量,積極推廣應用造林新技術,提高造林成活率;在農村能源建設中,要注重推廣“四位一體(沼氣池、畜舍、廁所、日光溫室)”的生態模式;積極推廣稭稈氣化、風力发電等新能源技術;在小流域綜合治理中,要實施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加快发展綠色食品,防治環境汙染,努力提高生態環境建設整體水平。
(5)切實加強監督檢查,實現生態環境建設考核目標。
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建設各部門協調機製,采取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加強重點項目監管,嚴格審批新建、擴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堅決不批準嚴重汙染環境的企業或項目。把生態環境建設作爲包鄉(鎮)、包村工作的重要內容,把生態環境建設實績作爲考核乾部的重要指標。繼續堅持鄉鎮黨政領導乾部環保目標和生態目標量化考核機製。
黑龍江讷河人怎麽樣?
讷河市,因納木爾河而得名。清朝初期,它屬於齊齊哈爾和莫爾根的管轄範圍,是布薩的一個遊牧區。1691年(清康熙三十年),布塔將軍掌管八旗。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布塔的總經理改爲副都統,布塔的副都統衙門也由江西宜沃齊遷至博爾多車站(今讷河鎮城郊長青村)。1906年2月15日(清光緒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黑龍江將軍衙門裁撤布塔副都統,以嫩江爲界將布塔分爲東西兩路。布薩的東路經理負責四個縣,即金內河、克山、德都和克東,並在博多站東北1公裏處修建了街道基礎。由於納木爾河北部的荒地已經放生,1907年12月14日(清光緒三十三年十一月初十),在布塔東路總經理兼納木爾河墾荒局總理傅淩的呈請下,設立了納木爾河巡河局,並於次年4月27日(農曆三月二十七日)開放通關。1910年9月1日(清宣彤二年七月二十八日),黑龍江巡撫授權在黑龍江省管轄的東布紮將軍轄區設立讷河直隸會館。同年11月6日(十月初五),直隸廳同知郁忠在省城開設海關,並於11月17日(十月十六日)就職。與此同時,東布薩總經理和球探局也被取消。民國成立後,1913年1月28日,根據“統一現有縣地方行政公署的組織命令”,讷河會館改爲讷河縣。1914年8月,讷河縣劃歸龍江道管轄。1915年3月,讷河縣東部劃出設立克山行政公署。1929年2月,道渠建製廢除後,改爲省直轄。東北淪陷後,先劃歸黑龍江省,1934年12月劃歸龍江省管轄。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屬嫩江省管轄。1949年5月,黑龍江、嫩兩省合並後,劃歸黑龍江省管轄。嫩江特區成立於1954年8月,由嫩江特區管轄。1960年5月至1961年10月,嫩江特區一度撤銷,劃歸齊齊哈爾市領導。1985年1月1日,嫩江地區正式撤銷,劃歸齊齊哈爾市領導。1992年9月2日,國務院批準撤銷讷河縣,設立讷河市(縣級),改爲省直管市,省政府確定由齊齊哈爾市代管。
1992年,讷河市位於小興安嶺西麓、鬆嫩平原北端。全境呈桑葉狀,南北長100多公裏,東西寬80多公裏,總面積6674.3平方公裏。北與嫩江縣接壤,東與德都縣、克山縣接壤,南與依安縣、扶餘縣接壤,嫩江西與內蒙古自治區甘南縣、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接壤。全市轄6個鎮、17個鄉。1992年底,全市總人口爲68.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4萬人。滿族、朝鮮族、蒙古族、回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等少數民族人口超過2萬人。市政府駐讷河鎮。(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目錄》)
舊名博爾多。讷河人是中國納木爾河人。清朝初期的布特旗,滿語中的“布塔”意爲“祭祀”。由於俄羅斯入侵黑龍江流域,原本生活在黑龍江上遊和京畿道的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民族被迫渡江遷往嫩江流域。
這個地方遠離了唐禹三代的謹慎;一周後,這是一片肮脏的土地;漢朝是一個汙穢的地方;漢朝以後,三國屬於北方扶餘之地;金是寇滿汗的領地;魏、北齊以後,屬窦谟樓;隋屬黑水部,唐屬黑水部北門。唐開元十六年(728年),黑水軍歸附唐朝;遼屬烏彥突厥部;金世生爲處女,屬蒲、魯;在元代,這個地方被劃分爲禾池堂,屬於賀蘭府的水達達路。明代,奴隸乾部部在這裏設立了歡送站;清朝康熙年間,清政府將定居在這一地區的達斡爾族、鄂倫春族、索倫族等部落編爲布特旗,又稱“祭祀部落”。布塔衙門駐紮在嫩江兩岸的伊沃其屯(今莫力達瓦旗尼爾基鎮)。光緒時期分爲東西兩旗。錫伯哈副總司令仍駐紮在岩木,東布薩副總司令駐紮在讷河鎮。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裁撤副都統,改爲總都統。宣彤二年(1910年),改爲博賀堂。民國二年(1913年)改爲讷河縣,屬黑龍江省龍江道。民國四年(1915年),縣東部和南部劃歸新設立的克山縣。民國十八年(1929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縣直屬於省管轄。讷河縣曾是黑龍江省的二類縣。僞滿洲國。早期仍然繼承了舊製度;康德元年(1934年)12月1日,僞滿洲國改爲帝製,地方行政機構進行改革,將東北劃分爲十四個省,讷河劃歸新成立的龍江省管轄。東北光復後,1947年6月5日,民國三十六年,東北新省區計劃公布,東北改爲九省,縣隸屬黑龍江省。
2000年,讷河市轄12個鎮和11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爲672295人。各鄉鎮人口(人):讷河鎮90480拉哈鎮37218鴻星爾克淺鎮34582學田鎮33605龍河鎮29447嫩南鎮32611柳河鎮27396常发鎮25815潼南鎮38633依桐鎮35320九井鎮35002老賴鎮50733清河鄉14810孔郭鄉2007 0進化鄉18434友誼鄉100
2003年撤銷清河鄉,其行政區域劃歸學田鎮管轄,鎮人民政府駐國興村;撤銷何炬鄉,其行政區域劃歸同心鄉管轄,鄉人民政府駐同心村(黑民區【2003】108號)。讷河市轄12個鎮和8個鄉:讷河鎮、拉哈鎮、龍河鎮、嫩南鎮、潼南鎮、老萊鎮、二克山鎮、學田鎮、太和鎮、常发鎮、依桐鎮、九井鎮、清河鄉、孔郭鄉、進化鄉、友誼鄉、何炬鄉、全勝鄉、團結鄉和和盛鄉。
好的。
1.民間傳說:黑龍江讷河人豪爽,民風淳樸,待人熱情,開車有禮貌。
2.風景:讷河市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因納木爾河風景優美而得名。納木爾河在達斡爾語中的意思是“秋水”,因此讷河別稱“秋水之城”,與五大連池相連,納木爾河濕地是郊區遊玩的主要場所。
【原創】垂釣讷谟爾大河
一個釣友打電話問我最近在哪裏玩,並告訴我不要去世界各地釣魚。現在內莫爾河的岔口也很好,一天能找到一個釣魚的好地方也很不錯,我就去試試。
2017年8月15日
人員:2人
交通:摩托車
地點:內馬爾河岔口
漂浮:1號浮標
挂鈎:2號挂鈎
調釣:調6釣3、2目。
極點:3.0
線組:08。主線和0.6子線。
誘餌:商業誘餌
窩料:米酒和豆餅
水深:0.8米
捕魚費:無人看管
目標:雜魚
捕獲量:約2公斤
之後:圖形
天氣:零上18度到30度
圖:手機
垂釣過程:我是第一次和釣友來到納木爾河上的這個漁叉。這裏用的杆子很短,岸邊有水流,但沒那麽嚴重。在到達指定地點之前,基本上有魚嘴,沒有魚嘴,我們就在抛竿。基本上,這都是羅虎電影魚。大家分享圖片。
垂釣小結:今天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24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