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會有汛期?

为什么会有汛期?出现汛期是因为河流流域内季节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的定时性水位上涨。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最集中的时期,虽带来丰富的水资源,但容易引起洪涝灾害。具体条件成因如下:1、雨水补给: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汛期

爲什麽會有汛期?

汛期的发生是由於流域季節性降水、融冰融雪導致水位有規律地上升。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最集中的時期。雖然它帶來了豐富的水資源,但很容易引发洪水。

爲什麽會有汛期?

具體情況的原因如下:

1.雨水補給:東部季風區最爲典型,以夏秋兩季爲主,汛期出現在雨季。

2.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東北地區)春季,发生春汛。

3.永久性融雪:(西北和青藏高原)主要发生在夏季,汛期发生在夏季,徑流很少。

4.湖泊供水:(長白山天池和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全年可用,可調節河流水量。

5.地下水補給:(中國濟南小清河上遊;西南喀斯特地貌區一年四季都有最穩定的供應來源。

山東壽光再次被洪水淹沒。是什麽讓這個地方容易遭受洪水?

1.北京北海龍宮水上樂園:夏季適合水上運動和戲水,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景點。2.龍慶峽景區:這裏有一望無際的湖泊,自然環境優美,是夏季拍照休閑的好去處。3.百花山國家森林公園:這裏是夏季徒步旅行、欣賞自然風光的好去處。4.銀山塔林:這裏有美麗的塔林和豐富的文化遺産,適合夏季觀賞和旅遊。5.鄧莊文化村:這是一個避暑和學習文化的好地方。對於冬季旅遊,昌平也有一些不錯的地方:1。中國科技館:這是一個非常現代和富有創意的科學博物館,是冬季的好去處。2.潭柘寺:這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寺廟。冬季是朝陽區紅葉最集中的地方。3.華北世界冰雪藝術館:這是一個體驗冰雪文化的好地方,非常適合冬季旅遊。4.昌平高爾夫俱樂部:這裏有迷人的高爾夫球場和優美的自然環境,適合冬季休閑放鬆。5.石花洞景區:這裏是冬季旅遊的好地方,有神秘的石花、古老的洞穴和美麗的自然風光。

山東省萊州灣地區淺層地下水資源變化

最近,台風“利奇馬”在中國東部沿海地區肆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麻煩。其中,山東壽光遭受了較爲強烈的洪澇災害。去年,受台風“溫比亞”影響,山東壽光一度遭遇如此深重的災難。要知道,山東壽光的洪澇災害可不是那麽一兩次了。那麽,爲什麽這個地方會受到洪水的青睐呢?我認爲應該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地理因素。壽光位於山東中北部沿海平原。小清河從羊角溝流入大海,黃河-慶忌運河穿過城市的中部。有彌河、丹河等16條季節性河流,北部海岸和海灘廣闊。由於地理位置在近海地區,它經常受到台風的襲擊,這使它更容易受到暴雨的影響。

第二是氣候因素。這場“幾十年一遇”的暴雨規模過大,遠遠超過了預案設計。換句話說,上帝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對壽光軍民開了一個致命的玩笑。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人爲因素。天要下雨了,不可能阻止媽媽結婚。如果下雨,上帝不會提前和我們打招呼。因此,我們不能一味地指責別人,還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例如,山東有許多水庫。這些水庫之一是防洪,另一個是保持水資源。水庫泄洪,放而不放,放多放少,很難“剛利”;濰坊飽受乾旱困擾,乾旱麻痹了人們的隱患意識;此外,下遊泄洪通道被“圍合”,削弱了疏浚功能等。這些都是不容小觑的問題,也是造成壽光洪災的關鍵。

徐建國1右旗軍2團

山東省地質調查院,濟南250013,2。山東地質工程勘察院,濟南250014)

基金項目:國土資源調查項目:環渤海地區地下水資源與環境地質調查評價(200112400005)。

作者簡介:徐建國(1965 ——),高級工程師,學士學位,主要從事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與研究。

萊州灣是一個地下水開采量大、海水入侵、地下水汙染等環境地質問題突出的地區。淺層地下水資源的變化是造成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淺層地下水資源的變化表現在水量和水質兩個方面。在水量方面,隨著氣候和水文地質條件的變化,淺層地下水資源量也发生了變化,豐水期和枯水期的自然資源量分別爲19.73×108m3/a和12.70×108m3/a。水質方面,部分地區水質不斷噁化,總硬度、氯離子、硫酸根離子、硝酸根離子等常規離子含量不斷增加。淺層地下水飲用水水質從1980年的5142平方公裏超標到2000-2002年的5853平方公裏。

關鍵詞:萊州灣;淺層地下水;鹽汙染;資源變化

0簡介

萊州灣北臨渤海灣,南臨泰山北麓山前平原,東臨膠東半島,西臨魯中腹地。它沿著萊州灣的海岸呈半圓形。全區包括龍口、招遠、萊州、昌邑、寒亭、壽光、廣饒7個市(縣、區)和平度市的一小部分,總面積約10114km2,地理坐標北緯36° 25。

該地區是山東省東部經濟发展水平較高的地區。2002年人口463.9萬人,國民生産總值559.2億元,占全省的6.8%。隨著區域經濟建設的快速发展,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初,韓偉、昌邑、壽光、龍口等集中供水水源相繼投入使用,使得該地區地下水開采量逐年增加,開采強度不斷加大。全區淺層地下水可開采量爲7.52×108m3/a,現狀開采量爲8.13×108m3/a,超采量爲0.62× 108m3/a。究其原因,需水量增加是重要因素之一,但水資源逐漸減少是另一個重要原因。研究萊州灣地區重要供水水源淺層地下水的變化,將有助於製定水資源合理開发利用規劃,對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1地質環境概況

萊州灣地區地形地貌條件復雜。總體而言,半圓形研究區分爲東西兩部分,西部爲山前沖洪積平原和濱海海相平原區,其中山前沖洪積平原由多個扇緣交叉的沖洪積扇組組成,扇組前緣被海相沈積物或黃河沖積物掩埋,含水層粗厚,具有多層結構。在垂直方向上,含水層顆粒自下而上趨於變薄,而在水平方向上,則具有沖積扇的水文地質特症。單井湧水量一般爲1000 ~ 5000 m3/d,水量豐富。東部屬於魯東丘陵區和濱海平原。該區地下水主要賦存於濱海平原第四系含水層和山間河穀平原第四系含水層中,裂隙地下水主要賦存於基岩風化裂隙中。第四系分布區單井湧水量一般爲500 ~ 1500m3/d,富水性較弱,河穀兩側單井湧水量爲1000 ~ 3000m3/d,富水性較強。

全區有小清河、淮河、彌河、膠萊河、白浪河、王河、湟水等20多條河流,屬淮河流域沿岸水系。這些河流大多发源於南部的丘陵和山區,在北部單獨流入大海。全區年均降水量594.7毫米,年均地表徑流量12.94×108m3(含上遊入境客流)。汛期6 ~ 9月徑流量占全年的70% ~ 85%,洪水暴漲暴跌,難以調蓄,而枯水期徑流量很少,甚至長期斷流,無水可用。

2降水量和地表水數量的變化

2.1降水量的變化

大氣降水作爲萊州灣地區淺層地下水的主要補給源,具有周期性變化的特點,其變化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隨機過程。降水過程是大氣環流和下墊面熱力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一次降水的形成和降水量受許多隨機因素的乾擾,導致降水過程和降水量的波動。

爲了抑製或消除隨機因素的乾擾,從而提取對分析降水周期性變化有用的信息,首先對原始氣象觀測數據進行數字濾波算法濾波,並將濾波後的數據作爲下一步計算微分積的觀測數據,然後根據計算的微分積值製作微分積曲線,並對降水周期進行分析。分析過程如下。

2.1.1氣象站的降水觀測數據采用移動平均法進行濾波。

移動平均法是一維趨勢分析的算法之一,也是一種簡單的數字濾波方法。其作用是平滑由數據組成的曲線,抑製或消除短周期成分和隨機乾擾,保持長周期趨勢,從而確定不同時期的趨勢值,計算公式如下:

山東省環境地質資料彙編

其中:δXi爲氣象站降水觀測數據的滑動趨勢值;Xi是一系列原始氣象觀測數據;是濾波器運算符,其中m是滑動點的數量(m值越大,去除的短周期分量越清晰,曲線越平滑)。

2.1.2對降水觀測數據的滑動趨勢值進行差分積分析。

微分乘積分析是一種常用於確定時間序列周期性變化的方法。所謂差積,就是每個點的觀測序列值與平均值逐點差之和,即確定每個觀測點的偏差後,逐點累加,確定這個累加序列的周期性變化。計算結果繪製的曲線稱爲微分積曲線,下降弧代表枯水期,上升弧代表豐水期,因此由枯水期和豐水期組成的降水曲線代表一個降水周期。計算公式:

山東省環境地質資料彙編

其中Yj爲每個觀測點的差積值;Xi是序列中每個點的原始觀測值;是序列的原始觀測值的平均值;n是序列觀察點的數量。

萊州灣地區的氣象站缺乏長系列的降水監測數據,但附近地區的降水監測數據可以用來分析該地區的降水變化規律。萊州灣附近的煙台、青島和濟南的氣象站有一長串氣象監測數據。利用上述方法,利用三市80 ~ 110年的降水觀測資料分析了萊州灣地區的降水周期和降水變化趨勢,基本能反映萊州灣地區的降水特症。圖1是利用煙台氣象站1887-2001年、青島氣象站1889-2001年和濟南氣象站1916-2001年的降水序列進行滑動平均後繪製的差積計算和差積圖。

圖1氣象站年降水量10年滑動微分乘積曲線

從微分産品曲線可以看出,三市降水量變化大致同步,均經曆了乾-豐-乾的循環。自1915年以來,研究區經曆了一個周期長度爲86年的完整降水周期,包括1915年至1948年的旱季、1948年至1980年的雨季和1980年至2001年的旱季。研究區的系統降水數據始於1956年,其中1956年至1980年的豐水期爲675毫米/年,1980年至2001年的枯水期爲578毫米/年,兩者相差97毫米/年(表1)。

表1降水和地表水資源變化一覽表

爲什麽會有汛期?

2.2地表水體積的變化

萊州灣地區地表水資源隨著降水量的周期性變化而變化。根據統計分析,整個地區的地表水資源從豐水期的15.22×108m3/a減少到枯水期的9.89×108m3/a,減少了35%(表1)。1960-1980年豐水期地表水可供水量爲6.60×108m3/a,1980-1993年枯水期僅爲3.3×108m3/a,減少了50%。1980-1989年最乾旱時期,全區地表水可供水量僅爲2.3×108m3。

地表水資源減少的原因是降水減少和主要河流中上遊大量地表水蓄水工程的建設,使河流中下遊徑流持續減少,部分河流常年斷流。

3水文地質條件的變化

自1980年以來,萊州灣地區淺層地下水動態場发生了巨大變化。自1980年以來,萊州灣西部埋深小於4米的面積從23297平方公裏減少到16778平方公裏,減少了28%,而埋深大於10米的面積從1980年的0平方公裏增加到2001年的4637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45.8%。淺層地下水位負漏鬥面積1470km2,占全區總面積的14.5%。20世紀70年代末,萊州灣東部沿海平原開始出現淺層地下水降落漏鬥。到1990年,地下水位爲負的漏鬥總面積達到491平方公裏,占沿海平原總面積的42.3%。漏鬥中心水位的高度通常低於-10米,在接下來的10年裏,地下水位相對穩定地保持在較低水平。

水文地質參數研究結果表明,當地下水位超過4 ~ 6m時,淺層地下水的補給量會隨著地下水位的升高而減少。表2表明,近20年來萊州灣地區的降水入滲系數明顯下降。

表2區域降水入滲補給系數變化表

4淺層地下水資源的變化

淺層地下水資源是與降水、農田灌溉、地下水流場等因素密切相關的隨機變量。近20年來,隨著上述因素的變化,淺層地下水資源必然发生變化。根據降水、地表水和水文地質條件的變化分析,1980年和2001年的淺層地下水埋深分別代表1956 ~ 1980年和1980 ~ 2001年的地下水埋深,並計算了自然資源量。計算結果表明,自然資源量從豐水期的19.73×108m3/a減少到枯水期的12.7×108m3/a,減少了35.6%(表3)。主要影響因素是降水入滲補給量減少,占總資源變化的74%,其次是河流側向入滲補給量減少,占總資源變化的25%。

表3淺層地下水自然資源變化表(單位:108m3/a)

5淺層地下水質量的變化

萊州灣地區是一個經濟发達、人類工程活動強烈的區域,主要表現爲人口密度高、工礦企業密集、地下水開采強度大。此外,包氣帶和含水層岩性粗,地下水抗汙染能力差,是地下水汙染嚴重地區。地下水水質監測點化學常規成分對比數據顯示,區內淺層地下水汙染以鹽類汙染爲主,即大部分監測點的鹽度、總硬度等常規成分明顯升高。鹽分汙染具有較強的時間空分布規律性特症,一般呈平面或帶狀分布,其判別指標一般爲總硬度、氯離子、硫酸根離子和硝酸根離子。

5.1總硬度增加

總硬度的增加是萊州灣地區淺層地下水水質變化的重要表現。必須有大量的鈣和鎂的來源來增加地下水的硬度。該區土壤和風化殼富含碳酸鹽,部分鈣質結核碳酸鹽含量較高。土壤中富集的Ca2 ++和Mg2 ++是增加地下水硬度的主要來源。隨著該地區工業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工業垃圾,特別是含有大量有機物和可溶性鹽類的汙水以溶液的形式滲入地下水,並與土壤中的碳酸鹽发生化學反應,形成可溶性鈣鎂鹽,使淺層地下水的硬度增加。

在萊州灣地區,除南岸濱海區外,淺層地下水硬度超標區域恰好是工業汙染源相對集中的人口密集區,也是淺層地下水漏鬥區。特別是近20年來,隨著工區工農業的快速发展,特別是鄉鎮企業的增加,汙水排放量不斷增加,地表水汙水灌溉問題日益嚴重,使地下水硬度超標的範圍和程度逐年增加。1980年前後,總硬度超標區位於萊州灣南岸濱海鹵水分布區和膠東半島部分河流的入海口區域,主要屬於一級硬度超標區,而人爲汙染造成的二級總硬度超標區面積較小,呈塊狀分布在區域內幾條主要排汙河流兩側,總面積爲4965.8km2 .到2002年左右, 萊州灣沿岸總硬度超標面積爲5704.9km2,超標率爲33.6km2/a(圖2)。

圖2淺層地下水總硬度超標變化圖。

5.2氯離子含量增加

1980年以前,該地區地下水開采程度較低,Cl-超標區主要爲原发性超標區,主要分布在萊州灣南岸沿海地區(圖3)。從1980年到2002年的22年間,部分地區氯離子含量大幅度上升,超過飲用水標準250毫克/升的分布面積從1980年的3598.5平方公裏增加到2002年的4767.7平方公裏,增長率爲53.1平方公裏/年..工作區Cl-含量急劇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海水(鹹水)的入侵,二是生活和工業廢水的汙染。

圖3淺層地下水氯離子超標區變化圖

5.3硫酸根離子含量增加

1980年前後,萊州灣超標區總面積爲2709.5平方公裏,除萊州灣沿岸原有超標區外,小清河沿岸和高密市部分地區含量超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250毫克/升,超標原因爲地表水汙水灌溉。從1980年到2002年的22年間,一些地區的地下水含量大大增加。到2002年,超標面積達到3164.0平方公裏,平均每年增加20.7平方公裏。超標增長區主要位於小清河沿岸、邊界河穀、鄒平、淄博和高密(圖4)。

淺層地下水幾種常見汙染指標的綜合分析表明,飲用水超標面積從1980年的5142km2增加到2002年的5853km2,增加了13.8%,占萊州灣總面積的57.7%(圖5)。

6結論

萊州灣地區是山東省地下水環境變化最大的地區之一。淺層地下水是該地區的主要供水水源,其變化體現在水量和水質兩個方面。水量的變化表現爲補給條件的變化。首先,作爲主要補給來源的降水和地表徑流明顯減少。從大氣降水特症分析,1980年以來一直處於枯水期,未來二三十年仍將處於枯水期。降水量的減少和主要河流上遊大量地表調蓄工程的建設,使萊州灣沖洪積平原和濱海海相平原淺層地下水補給量減少了35.6%。淺層地下水水質的變化主要表現爲鹽汙染,即常規成分的增加,這種水質噁化具有區域分布的特點。目前,適合飲用的淺層地下水分布面積僅占研究區總面積的42%,超標面積比20年前增加了13.8%。水資源供需矛盾是萊州灣地區面臨的主要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途徑是吸引遊客補水和加強環境保護與治理。

圖4淺層地下水硫酸根離子超標面積變化圖

圖5淺層地下水飲用水超標面積變化圖。

參考

趙明華鄧慧萍。2001.氣候變化對萊州灣水資源脆弱性的影響。自然資源學報,16(1):9 ~ 11。

許、康鳳新。2001.山東省地下水資源可持續開发利用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

周末遊釣小清河,上遊水淺下遊脏。

時  間:

2017年8月6日05:05

釣  場:

餌  料:

龍王恨

魚  種:

歐洲鲫魚

我今天比昨天起得早一點,一些釣友已經開始在這個地方釣魚了。

水位比昨天低了一點,因爲小魚沒有打窩,釣到了幾條,所以只能撒幾把米才能立竿見影。

一開始小鲫魚的連杆太小,漂相也很亂。它看起來像一條白色的帶子,那是小鲫魚。9點鍾,天氣很熱,我已經厭倦了釣小魚。我關了攤子,沿著小清河逆流而上去看了看。

這裏有人玩海竿,估計晚上也有人偷魚竿。

看了一下沒有合適的釣點,只好再次順流而下。從臘山河口出來,水質渾濁,再往下遊,我看到一些漁民,就下去釣了幾竿。

爲什麽會有汛期?

一條有尾巴的小魚

只是下遊太脏了,水裏全是垃圾。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27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