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漂朝天鈎怎樣調漂(七星漂朝天鈎最佳調漂方法)
一、钩型特点 朝天钩是传统钓法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朝天钩甚至都不能称作传统钓,这种鱼钩实际上是将钩和坠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了,最大的特点是落底后的姿势是铅坠躺底、钩尖在上,尤其适合用传统钓法钓鲫鱼、鲤鱼、青鱼、鲴鱼、黄颡鱼、鲶鱼等中下层和底
一、挂鈎類型的特點
天勾是傳統釣魚不可或缺的工具。沒有天勾,它甚至不能被稱爲傳統釣魚。事實上,這種魚鈎完美地結合了魚鈎和下沈物。最大的特點是落地後的姿勢是鉛墜躺在底部,鈎尖在頂部。特別適用於鲫魚、鯉魚、青魚、黃颡魚等中下層魚類的傳統垂釣。
二、線組搭配
1.鈎:由於鈎型不同,鈎型主要有丸石鈎、海西鈎、伊豆鈎和千葉鈎等。釣魚時應根據魚情、水情、季節等因素選擇鈎型和鈎數。比如釣鲫魚可以用3 ~ 4號海西鈎,釣鯉魚可以用2 ~ 3號千葉鈎。
2.釣線:朝天鈎線組一般爲直線單鈎。所謂直線單鈎是指線組的非分子線和主線,但線號應根據實際魚情、水情、季節等因素選擇。例如:主釣鯉魚可用0.8 ~ 1.0尼龍線,主釣鯉魚可用2.0 ~ 3.0尼龍線。
3.鉛墜:一般朝天鈎的鈎組件不需要鉛墜,因爲朝天鈎的鈎柄本身是用錫墜焊接的。但是,爲了方便地調整魚漂以適應不同的魚情、水情和季節,建議最好在線組件上安裝一個鉛底座,這樣線組件的靈活性和實用性將大大增強。
第三,漂白方法
1.找鉛重的底:將浮豆放在2 ~ 3厘米的距離處,在浮基上增加鉛皮後抛入水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所有的七星浮漂都會被淹沒,並擡起杆子將頂部的浮漂豆拉平。此時,頂部浮豆與鉛墜之間的距離即爲水深。
2.半水漂調整:所有浮豆向下移動超過從魚鈎到鉛墜的距離,然後逐漸修整鉛皮,直到頂部浮豆水平。此時七星漂的浮力剛好等於鉛墜的重力,包括魚鈎在內的整個線組都懸浮在水中。
3.調整靈盾:將所有浮豆向上移動,直到露出兩個浮豆。這時,天機鈎完全躺在水底。釣魚時,將所有浮豆向下移動,直到露出一顆浮豆。釣魚沈悶時,將所有浮豆向上移動,直到露出三個浮豆。
第四,合適的捕魚種類
1.鲫魚:鲫魚是最常見的淡水魚,除青藏高原外,我國各地的湖泊、河流、運河、沼澤等水體均有分布。它雜食性強,適應性強,可在深水或淺水、流水或靜水中生存。
2.鯉魚:鯉魚是常見的淡水魚之一。它通常單獨或成群生活在平靜且富含腐殖質的池塘、河流、湖泊和水庫中。覓食時,它會像豬一樣吃蛋,並在腐殖質中種植種子和果實。
3.黃颡魚:黃颡魚是一種底棲雜食性魚類,廣泛分布於長江、黃河、黑龍江、珠江、淮河等水系,喜歡棲息在水流緩慢、水生植物較多的溪流、河流和湖泊中。
4.鲶魚:鲶魚是一種底棲肉食性魚類,又稱塘虱、鲶魚等。它喜歡生活在裂縫、深坑、土洞或河流附近樹根底部的洞穴中,大多潛伏在黑暗的地板下或靜水中的水生植物斑塊下。
七星漂的曲調
七星浮漂(釣魚用浮漂)又稱星浮漂、鬆浮漂、蜈蚣浮漂、臥浮漂。七星花車是一種使用了很長時間的傳統花車。通常以七星命名。傳統上以家禽的羽莖爲材料,但現在多爲塑料棗芯顆粒。
七星漂主要用於居高臨下的地點,如水庫大壩的大壩牆、橋梁、水位較低時釣位較高的漁場以及較高的河岸。因爲釣位太高,垂直漂尾的可視角度太小,看不清小動作,這時候七星漂就有用了。七星漂源於傳統釣法,鉛墜相對較重。浮子不會將鉛墜提升到一半的水面,但它總是會沈入水底。隨著台灣捕魚(競技捕魚)傳入中國大陸,它成爲目前的主流技術,傳統的七星漂也與台灣釣線組相結合。那麽,如何調整七星漂呢?下面介紹七星漂移的調整方法。
七星漂移的選擇:
可以使用商用七星漂移(6或5)。也可以自己做。使用鵝羽毛(鵝翅膀羽毛)。去掉所有的軟毛,只留下中間的毛梗。選擇根部位置,切成1cm左右等長的段,再多切幾段供選擇。選擇七段厚度和大小基本相同的線段,將它們穿入主線即可。你也可以用小塑料片和泡沫(用於包裝)將它們打碎,並選擇相同大小的泡沫球。大家可以試試,我就不一一說了。七星漂的大小是根據目標魚來決定的。
小貼士:
在主線上移動七星漂之前,必須要入水,最好是在水中移動(旁邊放一個盆)。目的是避免因過熱導致主線性能下降。
一:傳統釣法
1.鉛墜的選擇
鉛墜的重量略大於浮力。鉛墜形狀無特殊要求,圓形、橢圓形、棗核均可。
2.調整
調整七星漂的位置,使中間的星旗斜躺在水面上,三顆星在水下,三顆星水平躺在水面上。水下三顆星有一定弧度(七星整體向上弧度大,整體向下弧度小)。每個恒星之間的距離根據目標和目標的大小進行調整。魚與魚之間的距離遠,魚與魚之間的距離近。靈敏度的調整是調整三顆水下恒星主線的彎曲程度。曲率越大越鈍,最敏感的是垂直凹陷。
二:新的捕魚方法
因爲不知道該怎麽稱呼,我稱之爲“新釣法”。實際上,這是傳統釣魚七星漂和台灣釣線組的結合。(以雙鈎線組爲例。)
1:線組
所使用的線組基本上與用於垂直漂移的線組相同。不同的是將漂移座椅換成了七星漂。七星漂實際上是一個大的Tai空豆,因此無需在漂座中定位Tai空豆,但仍然有標記水深的Tai空豆。
2.調整初始狀態
調整初始狀態就是先調整無餌狀態,類似於垂漂調整的“眼調”。現在,七顆星星按照一顆半的間隔分布,然後在浮動底座上測試重鉛(以找到底部)。找到底部後(別忘了減去子線的長度),不要移動水深標記(七星漂上方的Tai空豆)。你也可以用魚鈎和鉛找到底部,所以沒有必要減少子線的長度。接下來,要將七星整體下移10-20厘米(確保雙鈎離底,即“半出水”)。空用魚鈎和半水(或不用魚鈎和半水)調整鉛皮,直到第四顆星浮在水面上。此時,水中的三顆星基本上是垂直下垂的。初始狀態調整後。
3.調整釣魚狀態
它相當於垂直漂移調節的“釣魚眼”。試著用單鈎挂餌,並在水面上沈下幾顆三星,這樣你就可以知道它了。然後將七星漂移回水深標記Tai空豆。用單鈎挂鉛(或餌),然後找到底部(準確地找到底部)。找到真底後,雙鈎餌,調整水下三顆星爲弧形,第四顆星斜浮於水面,上面三顆星浮於水面(通過整體上下移動七星進行調整)。調整好釣魚狀態後,再嘗試釣魚。
4.調節沈悶度
調整好釣魚狀態後,只能說七星漂是“初調”,還得經過試釣調整到最合適的靈敏度,可能要調整好幾次。這是調諧和遲鈍。七星之間的距離越近,反應越快,水下三顆星(主線)的弧度越小,反應越靈敏。因此,結合三顆水下星的彎曲程度和它們之間的距離,可以全面調整精神和遲鈍。例如,水面上的三顆星星被迅速拖入水中。提鈎空表示太聰明了。增加星星之間的距離,增加三顆水下星星主線的弧度。增加弧度表示七星整體向上移動,減少弧度表示七星整體向下移動。
七星漂調整後,你不可能一勞永逸地抓住它。因爲七星漂和垂漂一樣存在“吃水”的問題,而且七星漂的吃水比垂漂嚴重得多。因此,釣魚一段時間後需要檢查初始狀態和釣魚狀態,如有變化及時調整。
上述方法只是一種“方法”,永遠不能被視爲“標準”。例如,您可以將初始狀態調整爲五顆星漂浮在水面上,或者兩顆星漂浮在水面上。如何調漂要根據實際情況和目標魚的特性來調整。初學者根本不需要記住這些星星和那些星星。你需要記住的是調漂的方法和原理。精通的關鍵是“理解”。如果資深釣魚人有什麽好的建議或新方法,可以與我們分享!
原標題:初學者入門——七星漂移調整法
七星漂移怎麽調
七星漂移的調諧方法如下:
所謂七星漂,就是每隔三厘米在主線上均勻分布七個浮漂。當七星漂在水中捕魚時,有幾顆在水面上,有幾顆在水下。當有魚咬鈎時,七星漂也會出現相應的漂相。要使用七星浮漂,應首先調整鉛墜的重量,使浮漂可以下沈6或僅下沈7(包括魚餌的重量)並將其懸挂。
釣到5條,所有浮漂都在水面上或者4、5條浮漂都在水面上,釣魚效果不理想。浮子之間的距離爲30至50毫米,在靜水中距離更大,效果更好。七星漂調好後,一般用傳統釣魚,也就是單鈎,不適合用雙鈎,否則浮漂的浮力不夠大。
鈎柄到鉛墜的距離爲2-3.5cm .當它生長時,會有空杆,但漂移作用相對較大。魚吞鈎時,七星漂一般會上浮,幅度比較大。你可以在漂浮的過程中穩定地抓住魚,直到漂浮暫停後大約半秒鍾,魚才會吐口水。你越早舉起它越好。你最早可以在它下沈約1厘米時提起它,也就是說,你可以在它先下沈然後漂浮時抓住它。
用七星漂釣魚時,有兩次鯉魚咬鈎。第一種是強力下降,幅度大,一般是浮漂間距的三分之一,也就是可以在中間。第二個也是典型的動作是製作下一餐,然後是更大的一餐,通常是連續兩餐,中間沒有浮動。這個時候提的十拿九穩,沒有空勾。
在自然水域限製捕魚後,七星漂釣法再次被許多漁民“撿”了起來。這是一竿一線一鈎的釣法,這種釣法在限製水域不受限製。七星漂釣法最大的特點是釣組搭配簡單,起步非常快,適用於野釣中各種復雜的垂釣環境。
一些漁民從台灣捕魚中學習捕魚,而在台灣漂流捕魚非常“繞”。許多新手漁民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明白真相。從台釣到傳統釣魚,我們不能用台釣的理論來衡量七星漂的釣法。
因爲七星漂的調整不是爲了平淡,因爲它很聰明,事實上,它幾乎足夠了。
第一,七星漂釣組的常規用法
七星漂也叫散漂和蜈蚣漂,過去是用雞毛和鴨毛杆以及蘆葦和蒜苗製成的。反正凡是能穿在魚線上能浮在水面上的東西都可以嘗試。七星漂是草釣和淺水釣的“王者”。它最常用於捕撈鲫魚和黃颡魚。它對釣點和海岸環境不挑剔,適應性強。
七星漂釣組也常用於漂草魚。一般使用較大的七星漂和較大的魚鈎,不必使用鉛墜、草或玉米粒來釣草魚出沒的蘆葦邊緣。
春秋仲夏的清晨和傍晚,鯉魚會在淺水中進食,一串魚星會漂浮在水中,長竿短線,挂面或蚯蚓會追逐魚星作釣。其實這些都是七星漂比較常規的用法,它們不僅僅是用來釣小魚的。
很多釣友認爲七星漂太輕了,因爲鉛墜很小,在深水釣魚時不能防止小魚被攔截,而且浮漂力小,慢慢到位後水線鬆弛。
會影響信號傳輸。實際上,七星漂也有雙鉛釣組,因此使用更大的七星漂和更大的鉛墜在深水中釣魚是可行的。
第二,七星漂移調整的思路
調整七星漂移只有兩種常用方法。首先來說說七星漂的搭配方法。一種是天勾,大家都知道這是一種挂鈎和下落一起的鈎子。不可能調整鈎子本身的重量,也就是說沒有修整鉛皮的概念。
第二種是使用普通的魚鈎,魚鈎上需要纏繞一個小鉛墜、保險絲等。離魚鈎2、3厘米遠。這個重量可以調整。其實只有一種飄向天空的鈎子,比較“佛系”。
釣組在半水狀態下被抛入水中。如果所有的浮子都在水中,只需將其調整爲任意數量的浮子即可。如果水面上有N個七星漂,釣N+1就能保證魚鈎到底。
事實上,非天勾釣組也可以根據天勾法進行調整,這完全不影響靈敏度。普通的七星漂流釣組可以參考台釣的一些漂流經驗。它還可以調整爲只在水面上露出半個七星漂,在釣面上完全露出一個七星漂。
有些釣友認爲這種狀態是七星漂釣組的最佳狀態,是魚鈎臥底、鉛墜未出到底的狀態。其實這並不完全正確,因爲七星漂不同於垂漂,間距是可以調整的。如果間距很小,這種狀態確實可能发生。
如果間距較大,則不會出現這種狀態。但對於野釣來說,這種狀態實際上並不適合鲫魚或黃颡魚的進食特性,所以雖然理論上是最有靈性的,但實際上是最不實用的。
普通七星漂釣組搭配鉛墜需要注意幾個字,即“黃豆大小”和“綠豆大小”,說明鉛墜的體積很小。因爲七星彩浮漂的浮力很小,所以往往足以搭配這麽小的鉛墜。這款釣組之所以極其輕巧靈敏,在於鉛墜。
所以調漂的時候可以把水調平,也可以調鉛墜躺底。然而,鉛墜的大小可能會從黃豆大小變成綠豆大小。事實上,它只是靈敏度的理論改進,對釣魚幾乎沒有影響。
因此,七星漂移的調整可以簡單粗暴。鉛墜的重量將所有七星漂拉入水中,並在水面上將其調整爲任意數量。
這種簡單粗暴的調漂方法其實更適合野釣,因爲使用七星漂的釣組基本上不是爲了不停釣,而是經常要在多個窩點去釣魚,這樣無論是換哪個窩點,只要水面上有任意數量的七星漂,魚鈎就是終點。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34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