鳊魚怎麽釣容易上鈎

鳊鱼怎么钓容易上钩?回答如下:一、鳊鱼习性及用饵策略长江以南的淡水水域,往往是鳊鱼的分布区域。这种鱼,体型较宽,头较小,一般体重不会超过1公斤,现在很多地方有人工养殖这个鱼种。生活习性方面喜好群体觅食,幕春至初秋活动于水体中上层,深秋至冬天

如何輕鬆釣到鳊魚?答案如下:

鳊魚怎麽釣容易上鈎

一、鳊魚的習性和餌料策略

長江以南的淡水區域往往是鳊魚的分布區。這種魚身體寬,頭小,體重一般不超過1公斤。現在這個物種在許多地方被人工養殖。喜歡成群覓食的生活習慣。它們在幕春至初秋活躍於中上層水體,在深秋至冬季活躍於中下層水體。鳊魚的耐寒性不如鲫魚,所以冬季的垂釣效果不如夏季,但冬季還是可以釣到鳊魚的。此外,鳊魚對水質的要求很高,在汙水中很難生存。

鳊魚對食物不是很挑剔,它既適合吃肉也適合吃蔬菜,但它主要是素食餌料。釣魚人可以使用面餌、熟桑葚、麥粒、青豆、蚯蚓、紅蟲、蝦、藻類等魚餌,魚餌可用於釣鲫魚或霧化適量麸皮,如米酒、麸皮和混合商品餌。

二、漁具的配置

鳊魚的嘴很小,所以選擇較小的魚鈎是一個缺點。如果鈎子太大,你就吃不到它了。只推薦史燚5號和6號。線組根據魚的大小而定,最好搭配小浮漂和輕鉛挂件。如果是使用傳統釣魚的鬆散標記組,視覺範圍越細越好,並且重量而不是重量的匹配非常重要。最後,魚竿長度不要超過5.4米,方便抛投鉛。

三、釣位的選擇

根據鳊魚的生活習性,有針對性地選擇釣點。氣溫高時,我們應該在淺水草附近、水流緩慢的水域、有清水的陰涼處或籠子周圍築巢。氣溫低時,選擇深水、有障礙物的釣魚孔,如樹枝、礫石或底部不平的坑。

第四,釣魚方法

如果以鳊魚爲目標魚種,建議窩重一點,因爲鳊魚是群居魚類,吸引到魚後就可以享受魚竿上釣的快感。氣溫高時,鳊魚會成群地在水體中上層遊動,以垂釣爲主,餌料始終處於挂空狀態,然後根據魚的遊動層數逐層搜索。在台灣用雙鈎釣魚時,建議雙鈎的鈎距爲6-8厘米,因爲鳊魚較寬,可以增加雙鈎中魚的機會。

鳊魚吃鈎的速度很慢,但吃起來又清又脆。通常,當浮標還在運動時,就會有魚的消息。這個時候,沒有必要急著提竿。特別是用蚯蚓等肉餌作釣時,发現釣竿應在浮標送上來的一瞬間提竿,會停下來。當它是黑色時,它應該在浮標沈入水中時升起。

鳊魚的群聚習性大大提高了上竿抓魚的可能性。當你釣到一條魚時,你應該抓緊時間繼續釣魚。它們不像鲫魚那樣長時間吃鈎,魚通常停留不到一個小時。因此釣友在垂釣過程中要保持安靜,避免驚嚇到魚兒,盡量延長鳊魚在窩內的停留時間。

鳊魚的遊泳層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釣友應注意觀察和探索,及時发現魚的遊動層的變化並調整自己的垂釣策略,從而改變應變以獲得良好的漁獲。

野生釣鳊魚和鲻魚的最佳水深是多少?

因爲鳊魚是群居的,只要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在哪裏,就能保證良好的垂釣條件,還能實現防爆等!泥鳅喜歡在溶解氧較高或水底有沈積物和礫石的乾淨地方玩耍。你可以選擇水草中的釣點和有河流和湖泊的深水區,這樣可以更好地找到它們。

第二,選擇漁具

鳊魚的嘴也很有特色。它長得很小,上颚比下颚略長。雖然鳊魚的口中有三排咽齒,但鳊魚的口部很容易斷裂,這也是釣鳊魚時容易脫鈎跑掉的原因之一。因此,去江河湖海野釣,需要選擇中調或軟調手竿,魚線要結實,直徑在0.12-0.2之間,魚鈎可以考慮史燚4號~ 6號,浮漂要小,前者不需要準備鉛墜,後者需要準備小鉛墜。只有搭配野生釣線組,人們才能更好地发揮自己的釣魚技能。

3、準備餌料

誘餌

鳊魚是雜食性魚類。很多時候,它們不會避開水中的食物,尤其是那些腥味和香味強烈的食物。釣鳊魚的時候既可以準備肉餌,也可以準備素餌。如果您使用肉餌,建議您使用新鮮蠶蛹,菜籽粉,豆餅屑和乾鋸末(最好是雪鬆鋸末或鬆樹鋸末)按照2:1:1:1的比例配製餌料。新鮮的蠶蛹需要搗碎,這樣可以散发出更好的氣味。餌料投入釣點後可以懸浮在中上層水中,腥味也能引起鳊魚的注意。在這種釣鳊魚的餌料中,可以用煮過的蝸牛或河蚌湯代替蛹漿,在野外釣魚時可以根據需要服用準備好的窩料。素餌需要新鮮的菜籽粉、新鮮的米糠或麥麸粉按照1:1的比例混合,然後在鬆散的狀態下攪拌後即可抛向釣點。

鈎餌

鳊魚怎麽釣容易上鈎

這裏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葷餌,一種是素餌。使用前者,您可以選擇蛹漿,蝸牛或贻貝湯作爲主要成分。用新鮮蠶蛹釣鳊魚,在上鈎之前,需要將蠶蛹一點點打碎,擠出一點點果肉來誘魚。對於蝸牛和贻貝,您可以先將其煮熟,然後直接用熟肉鈎住它們進行垂釣。這裏需要注意的是,煮熟的贻貝肉具有很強的韌性,因此在安裝魚鈎時,需要先刺穿鈎尖,然後將其隱藏在肉中。蔬菜餌料可以使用菜籽粉作爲主要成分。首先,將面粉與冷水混合成糊狀,加入適量的油菜籽粉並將其揉至可以順利勾出。因爲鳊魚生活在水的中間層,所以可以嘗試半水垂釣。用這種餌料,可以偶爾釣到草魚和鲢魚。

第四,注意漂移和提竿

即使釣到魚,操作不當也會使魚掙紮逃跑,所以不要忽視遛魚的環節。釣鳊魚時,釣後浮漂上一般有兩種信號。一種是魚被提上來和魚餌一起吞下去,鬆散的浮漂會浮起來,而垂直浮漂會躺在水裏。第二種是魚在帶餌遊泳時吞咽,浮漂會移位或漂黑。看到這兩種情況中的一種,釣友可以用魚竿遛魚,十有八九能釣到魚。

首先,生活習慣

鳊魚是鯉科鳊魚屬的淡水魚,適合在靜水中生活。它喜歡生活在開闊的水域,在泥濘的底部有沈水植物。春、夏、秋三季大部分時間在中下層活動,冬季遊到深水區越冬。爲草食性,主要以苦豆子、輪葉麗藻、眼子菜等水生維管束植物爲食,最適生存溫度爲20 ~ 28℃。

第二,關於捕撈深度的討論

一般來說,建議野釣時釣底,因爲鳊魚是中下層魚,水深可以在0.5到2米。主流釣法是重窩釣底,但具體釣深取決於魚情、水情、天氣等因素。最簡單的方法是從底部逐漸找到魚層,每次將浮漂向上杆稍微移動0.1米,直到魚可以穩定下來,這意味著魚層已經找到。

第三,漂移調整技巧

1.雙鈎調五目釣:先用重鉛找底,然後將浮漂拉下比子線長10厘米以上,修整鉛線至浮漂露出5目,雙鈎挂餌後再將浮漂調至2目。這種調漂方法是偏調的,適合在冬季等低溫季節釣鳊魚,如果天氣悶熱也可以這樣調。

2.平水釣1 ~ 3目無鈎:先用重鉛找底,然後將浮漂下拉20 ~ 30厘米,修整鉛皮至浮漂剛出水時,再挂子線和餌料找底,找底後上提浮漂至浮漂出1 ~ 3目。這種浮漂方法相對平淡,適合在溫度較高的夏秋季節釣鳊魚。

第四,經典的漂移階段

1.浮漂首先出現輕微抖動,然後以均勻的速度漂浮以輸送浮漂。當浮子搖動或輸送浮子時,應提升這種浮子相位。

2.浮漂到位後會勻速下沈,這是鳊魚吃餌的常見漂相,浮漂下沈時可以提竿。

鳊魚怎麽釣容易上鈎

3、浮漂先是出現輕微抖動,然後出現平移或黑漂。十有八九,這種浮相能釣到魚。

4.漂入水中後,它沒有站起來,而是迅速移出釣點。這種漂浮階段大部分是由鳊魚引起的。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37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