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海竿怎麽選擇
新手海竿选择方法如下:1、首先,根据海竿的材料。常见的海杆主要由碳纤维杆和玻璃钢杆,每种类型分为高、中、低等级。碳纤维杆是目前质量最好的杆,但价格相对较高。因此,一般来说,玻璃钢杆应该是进入海竿的首选。2、根据类型选择海竿。海竿包括伸缩隐藏
新手海竿的選擇方法如下:
1.首先,根據海竿的材質。常見的海竿主要有碳纖維杆和玻璃鋼杆,每種類型又分爲高、中、低三個等級。碳纖維杆是目前質量最好的杆,但其價格相對較高。因此,一般來說,玻璃鋼杆應該是進入海杆的首選。
2.根據類型選擇海竿。海竿包括伸縮式暗杆和插杆、長杆(收縮長度大於1米)和短杆(收縮長度小於70厘米)。選竿時要充分考慮目標魚和釣場的特點。如果您選擇了錯誤的魚竿,您可以使用它,但它可能不會像魚在水中一樣使用。
長節海竿和插入式海竿整體性和強度好,使用效果優於短節海竿。短杆輕便靈活,便於攜帶。因此,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您不妨選擇幾種類型的海竿來應對不同的釣魚環境。
3.根據海竿的長度選擇。海竿的長度宜爲2.4~3.0m,既能保證固定的抛投距離,又能充分发揮海竿在放線時的輕盈性和靈活性。在淡水中釣魚時,超過4米的海竿缺乏靈活性。
4.根據海竿的硬度選擇。柔性棒是薄的、柔性的和靈敏的。適合小面釣和小魚。硬杆尖端厚,剛性強。適用於大型水面或急流垂釣中速度快、力量大的大型魚。
5.根據海竿的墜落荷載選擇。通常,海竿的外包裝或使用說明書上標明了海竿適用的墜落載荷,有的用克表示,有的用數字表示(1號= 3.759克)。
下落載荷大,適合海竿的落魚重量,竿身結實,易抛遠距離;下墜負荷小,適合海竿的魚輕,竿身軟,很難遠距離抛投。因此,購買的海竿的墜落荷載不應小於40g。
如何選擇魚竿?
第一,魚竿的材料
魚竿由魚竿、魚線和魚鈎組成。市場上的魚竿種類很多,有玻璃的、金屬的、木頭的等等。如果你想釣大魚,你需要使用耐力好的魚竿。
第二,價格。
新手,不要關注釣魚工具,先學會如何使用工具釣魚,所以不要關注魚竿的價格,只要適合你的需求。
第三,魚竿的截面
魚竿是可以一步步展開的,所以買的時候要先看看這一節會不會鬆。如果有鬆動,魚竿可能無法承受魚的重量,在釣魚時斷裂。
第四,魚竿的表面
最後,還要觀察魚竿表面是否均勻、有無裂紋。如果魚竿不平、開裂,說明魚竿有質量問題。
釣魚新手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魚竿?
根據你的釣法,包括釣魚的實際情況,選擇魚竿的類型和質量:選擇過程非常重要。1.外觀塗裝如果你不喜歡一根杆子的外觀和塗裝,那就不要買。畢竟,釣魚時應該總是面對它。手柄的形狀和手感也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第二,重心杆的重量很重要,它決定了你抛杆的舒適度。以3m 6爲例,鲫魚最好不要超過80g,鯉魚最好不要超過100g,鬥杆最好不要超過120g。除了重量,重心的位置更重要。一般控製3.6米高度的杆子重心比較好。購買時,應將所有杆拔出並戴在食指上以找出重心。高度爲3.6米的杆不得超過1/5,高度爲4.5米的杆不得超過2/9,高度爲5.4米的杆不得超過1/4。當然,鯉魚竿尤其是戰鬥竿的重心比鲫魚竿更難控製。第三,盡量選擇空作爲調性,避免頭部下沈。注意每個有漸變的小節調性的變化。第一節很難軟,第二節很難硬,所以很容易在第二節的上部斷裂。分別拿出每一節來試調性:第一節,2只手握住2個頭,緩慢均勻地彎曲,用手感受它的力度。然後放開筆尖,讓它直直地彈起,並握住另一只手感受它的彈性。然後看回彈後整個車身是否變形。第二節,讓中間部分躺在手掌的四個手指上,然後用拇指將中指和無名指壓在杆子上,同時放鬆中指和無名指,並用食指和小指按壓拇指以感受杆子的彈性。這一節不要太用力,不要有硬幫的感覺。這裏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測試。將第二節的中心水平放在大腿表面上,將手掌放在一起,用手掌表面輕輕按壓杆的末端並朝同一方向摩擦(杆在腿表面滾動),來回摩擦幾次,看看杆滾動到一圈的任何位置時手掌的壓力是否发生變化。變化越小越好,最好不要改變。第三節2手輕握第三節2端,4指微扣,拇指在頂上。感受杆子的腰部力量,直立。四、質量細節1。杆塞不能太鬆,尤其是塑料或橡膠杆塞。木杆鬆了也沒關系,可以加工。處理方法:用502膠水沿杆的方向刷1-3層(刷之前要乾燥),然後放置半天以上,直到它乾燥和硬化,然後用細紗抛光,抛光時用濕毛巾擦掉地面灰,並將其放在杆上試一試鬆緊度。2、蛇口繩看蛇口繩是否粗,與杆子的結合處是否先用油漆包裹,是否包裹均勻。注意,當你回家時,你應該使用502點擊蛇口的整個部分,蛇口在杆的第一端爲5毫米。如果蛇口繩和電杆第一端之間的接觸部分的一段沒有黏合(許多電杆都是如此),您也必須使用502進行黏合。3.上結要打圓,上結拔出收緊後要結合緊密。整個圓的壁厚應均勻。4.下部收斂部分的外露碳部分必須光滑且無任何雜質。這部分沒有油漆,但有些電杆在製作時很容易塗上透明清漆。如果塗有透明清漆的區域太大,必須更換。當一根好的杆子被拔出並擰緊時,它在手上有一種非常尴尬的摩擦感。如果碳暴露的部分塗上清漆,這種尴尬的感覺會變得很滑。下部收口也必須具有均勻的壁厚。回家後最好用細沙皮將每個結的外緣磨平,以免黏連(即結無法復原)。5、內壁取出每根杆子,在燈光下觀察內壁。內壁必須光滑無雜質和斑點。6.封堵後檢查缺失環的材料,看是否會生鏽。看螺紋是否均勻,擰的時候會有刺痛的感覺。後插頭有防振橡膠或海綿墊嗎?5.最後,別忘了檢查杆子包的質量。一個好的電杆包可以反映出製造商對電杆質量的重視。扁擔包的接縫處一般用尼龍帶密封,用手輕拉密封帶的各部分,看縫線是否牢固。補充:1。完全拉出並擰緊杆子,用一只手握住杆子手柄並上下左右輕微振動,或連續畫小圈來感受杆子的調性。2.用另一只手蓋住丟失的環(防止它发出聲音),以較小的幅度上下振動杆子,傾聽吱吱嘎嘎的聲音,並感覺接頭是否緊密。3.去的時候最好帶一瓶礦泉水或者可樂(500ml),準備一根1.5米左右的魚線。線的一端用活結系在可樂瓶上,另一端以主線的方式系在電線杆的蛇口繩上(注意不要弄死蛇口繩上的防滑結,以免解開)。然後在瓶中保持適量的水(量鲫魚1/4瓶水,量鯉魚約3兩,量鯉魚約5/6兩,量戰鬥杆滿瓶)。一手拿著杆子挂瓶子,看杆子的彎曲程度和弧度質量,看弧頂哪一段是你需要的調性。然後輕輕搖動你的手,倒帶看看你是否能輕鬆地擺動瓶子。如果杆子的腰部力量很好,瓶子過來時會更容易抓住杆子(因爲杆子向上的彈性使瓶子有向上的速度)。如果杆子的腰部力量不好,杆子的力量會被瓶子壓垮,拿著杆子的手在擺動瓶子時會感到沈重。(當然,蕩瓶子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把杆子弄壞了。)這種測試方法比讓老板先拉杆子要好得多,因爲當有人把杆子拉到某個弧度時,你不知道他用了多大的力,也感覺不到杆子是否被壓死(也就是感覺不到腰力)。你只能感覺到握竿的手很重。如果你自己握住蛇口繩,讓別人握住杆子,你很難理解先給杆子多大的力,因爲你需要更大的力來握住蛇口繩,否則它會被釋放。因此,最好用可樂瓶定量測試。選擇過程非常重要。1.外觀塗裝如果你不喜歡一根杆子的外觀和塗裝,那就不要買。畢竟,釣魚時應該總是面對它。手柄的形狀和手感也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第二,重心杆的重量很重要,它決定了你抛杆的舒適度。以3m 6爲例,鲫魚最好不要超過80g,鯉魚最好不要超過100g,鬥杆最好不要超過120g。除了重量,重心的位置更重要。一般控製3.6米高度的杆子重心比較好。購買時,應將所有杆拔出並戴在食指上以找出重心。高度爲3.6米的杆不得超過1/5,高度爲4.5米的杆不得超過2/9,高度爲5.4米的杆不得超過1/4。當然,鯉魚竿尤其是戰鬥竿的重心比鲫魚竿更難控製。第三,盡量選擇空作爲調性,避免頭部下沈。注意每個有漸變的小節調性的變化。第一節很難軟,第二節很難硬,所以很容易在第二節的上部斷裂。分別拿出每一節來試調性:第一節,2只手握住2個頭,緩慢均勻地彎曲,用手感受它的力度。然後放開筆尖,讓它直直地彈起,並握住另一只手感受它的彈性。然後看回彈後整個車身是否變形。第二節,讓中間部分躺在手掌的四個手指上,然後用拇指將中指和無名指壓在杆子上,同時放鬆中指和無名指,並用食指和小指按壓拇指以感受杆子的彈性。這一節不要太用力,不要有硬幫的感覺。這裏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測試。將第二節的中心水平放在大腿表面上,將手掌放在一起,用手掌表面輕輕按壓杆的末端並朝同一方向摩擦(杆在腿表面滾動),來回摩擦幾次,看看杆滾動到一圈的任何位置時手掌的壓力是否发生變化。變化越小越好,最好不要改變。第三節2手輕握第三節2端,4指微扣,拇指在頂上。感受杆子的腰部力量,直立。四、質量細節1。杆塞不能太鬆,尤其是塑料或橡膠杆塞。木杆鬆了也沒關系,可以加工。處理方法:用502膠水沿杆的方向刷1-3層(刷之前要乾燥),然後放置半天以上,直到它乾燥和硬化,然後用細紗抛光,抛光時用濕毛巾擦掉地面灰,並將其放在杆上試一試鬆緊度。2、蛇口繩看蛇口繩是否粗,與杆子的結合處是否先用油漆包裹,是否包裹均勻。注意,當你回家時,你應該使用502點擊蛇口的整個部分,蛇口在杆的第一端爲5毫米。如果蛇口繩和電杆第一端之間的接觸部分的一段沒有黏合(許多電杆都是如此),您也必須使用502進行黏合。3.上結要打圓,上結拔出收緊後要結合緊密。整個圓的壁厚應均勻。4.下部收斂部分的外露碳部分必須光滑且無任何雜質。這部分沒有油漆,但有些電杆在製作時很容易塗上透明清漆。如果塗有透明清漆的區域太大,必須更換。當一根好的杆子被拔出並擰緊時,它在手上有一種非常尴尬的摩擦感。如果碳暴露的部分塗上清漆,這種尴尬的感覺會變得很滑。下部收口也必須具有均勻的壁厚。回家後最好用細沙皮將每個結的外緣磨平,以免黏連(即結無法復原)。5、內壁取出每根杆子,在燈光下觀察內壁。內壁必須光滑無雜質和斑點。6.封堵後檢查缺失環的材料,看是否會生鏽。看螺紋是否均勻,擰的時候會有刺痛的感覺。後插頭有防振橡膠或海綿墊嗎?5.最後,別忘了檢查杆子包的質量。一個好的電杆包可以反映出製造商對電杆質量的重視。扁擔包的接縫處一般用尼龍帶密封,用手輕拉密封帶的各部分,看縫線是否牢固。補充:1。完全拉出並擰緊杆子,用一只手握住杆子手柄並上下左右輕微振動,或連續畫小圈來感受杆子的調性。2.用另一只手蓋住丟失的環(防止它发出聲音),以較小的幅度上下振動杆子,傾聽吱吱嘎嘎的聲音,並感覺接頭是否緊密。3.去的時候最好帶一瓶礦泉水或者可樂(500ml),準備一根1.5米左右的魚線。線的一端用活結系在可樂瓶上,另一端以主線的方式系在電線杆的蛇口繩上(注意不要弄死蛇口繩上的防滑結,以免解開)。然後在瓶中保持適量的水(量鲫魚1/4瓶水,量鯉魚約3兩,量鯉魚約5/6兩,量戰鬥杆滿瓶)。一手拿著杆子挂瓶子,看杆子的彎曲程度和弧度質量,看弧頂哪一段是你需要的調性。然後輕輕搖動你的手,倒帶看看你是否能輕鬆地擺動瓶子。如果杆子的腰部力量很好,瓶子過來時會更容易抓住杆子(因爲杆子向上的彈性使瓶子有向上的速度)。如果杆子的腰部力量不好,杆子的力量會被瓶子壓垮,拿著杆子的手在擺動瓶子時會感到沈重。(當然,蕩瓶子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把杆子弄壞了。)這種測試方法比讓老板先拉杆子要好得多,因爲當有人把杆子拉到某個弧度時,你不知道他用了多大的力,也感覺不到杆子是否被壓死(也就是感覺不到腰力)。你只能感覺到握竿的手很重。如果你自己握住蛇口繩,讓別人握住杆子,你很難理解先給杆子多大的力,因爲你需要更大的力來握住蛇口繩,否則它會被釋放。因此,最好用可樂瓶定量測試。
路亞釣竿的選擇往往是很多白人最頭疼的問題。當面對廣泛的選擇時,無從下手。當我第一次選擇魯時,我不知道如何開始。經過三四年的探索,我現在終於可以分享機器的體驗了。
魯對的選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魯的分類
陸可分爲兩種類型,一種是槍柄,通常與水滴輪或鼓輪一起使用。因爲導環腳比較低,比較容易控製抛投點,精度比較高。
直柄搭配紡車,操作相對簡單,對新手比較友好。入門很容易,但要玩好卻非常困難。
2.杆硬度
魚竿的硬度一般有以下幾種。
XUL\\SUL(超軟)
用戶界面(超軟)
l(軟)
中號軟啤酒
m(中間)
中等硬度
h(硬)
XH(超硬)
XXh(超級無敵硬)
這十種硬度基本上包括了所有路雅極點的硬度。然而,不同製造商生産的杆子即使標簽相同,實際硬度也可能不同,您需要實地體驗才能知道它們的實際硬度。
如果要選擇魚竿,我們能做的最簡單的事情就是看商家的推薦魚種或餌料來確認。
以廣州爲例,如果你在馬嘴中捕捉到白色條紋或紅眼。我會選擇XUL\\SUL~L硬度的杆子,因爲它們體積相對較小,硬度低的杆子會更輕,使用起來不會太累。
如果目標魚種是鳜魚、鲈魚或魚嘴等大魚,那麽我肯定會選擇L~M竿。這種硬度有很長的投擲距離,並且它將對較大的魚類有更好的控製,並且它將更容易返回魚類。
如果我正在處理許多障礙或大型魚種,那麽我會使用MH~H魚竿。首先,如果我們在障礙區釣魚,我們需要迅速將魚拉出障礙區,以防止魚進入石縫導致魚丟失。在面對大魚時,這種硬度也可以很好地控製魚的遊動以避免脫鈎。
最後,還有XH和XXH杆,它們很少在淡水中使用。憑借車輪的卸載力,他們可以捕獲超過20公斤甚至更大的魚,而且淡水非常少。一般多用於海釣。只有在淡水中“變黑”的釣法才會使用這種硬竿。停電意味著在有很多障礙物的區域釣黑魚(或蔡羽或石斑魚)。它們的下颚非常堅硬,需要超硬的杆子一下子穿透它們,防止它們脫鈎。
3.魯的調性
路亞吧的常用參數除了硬度,還有調性。調性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調性較慢的竿一般更難刺魚,需要的動作幅度較大,但對魚的附著性較好。因爲它受力後彎曲很大,緩沖性能會更好,魚很難掙脫魚鈎,但目前的材料发展很快。目前具有R~SS調性的電杆比較少見,一般出現在玻璃纖維電杆上。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MF~XF的魚竿,魚竿的彎曲幅度很小,對蜇人的東西非常有利。只需一個小小的動作,就可以將力量從魚竿傳遞到魚鈎上,毫不猶豫地刺穿魚嘴,非常適合釣一些喜歡鑽孔結構的魚,如鳜魚、鲈魚和石斑魚。
1.????路亞根標志
最後一點是你需要了解盧上的標志。
魯的標志通常以數字+字母的形式表示。以我的一根杆子爲例。
小白发現LEW-802MC和LEW-792MHC肯定很大。這是什麽意思?接下來,我將逐一拆解它們。
前面的Lew一般是品牌的logo。下圖可分爲兩部分。前80和79代表8.0英尺和7.9英尺,其與米的換算單位約爲x3。因此,可以得出這兩個杆的長度分別爲2.4m和2.37m。
最後兩個代表兩個部分。路亞電杆一般分爲單節電杆、兩節電杆和多節電杆。它們的主要區別是便攜性不同,極數越少,靈敏度越好。一般建議使用2-bar。
最後是C,代表槍柄鑄造的縮寫。與它相比,S的結尾代表直柄紡紗的縮寫。
只要我們掌握了上述知識,並根據自己的需要釣魚,那麽我們就可以輕鬆地選擇正確的路雅杆。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42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