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釣各種大魚的好時機,三伏天垂釣鯉魚,應該怎麽釣?
夏季是钓各种大鱼的好时机,三伏天垂钓鲤鱼,应该怎么钓?夏天是钓各种大鱼的最佳时机,但是有经验的钓友也会发现,大鲤鱼好像不那么好钓了,至少白天不好钓。其实这与鲤鱼的习性有非常大的关系,需要在钓位和用饵上做足功夫,才有机会钓到心仪的大鲤鱼。今天
夏天是釣各種大魚的好時機。三伏天怎麽釣鯉魚?夏天是釣各種大魚的最佳時間,但有經驗的漁民也會发現,大鯉魚似乎不是那麽容易釣到的,至少在白天是這樣。其實這和鯉魚的習性有很大的關系。你需要在釣位和餌料上做足功夫,才有機會釣到你喜歡的大鯉魚。今天我就來說說夏季釣大鯉魚的一些技巧,希望對各位釣友有所幫助。
鯉魚在日常生活中喜歡生活的水的溫度在25度以下。如果超過這個環境溫度,它的行爲就會變得緩慢,甚至會出現夏季睡眠。或者避免深水,這意味著用魚竿釣魚,你根本釣不到鯉魚。因此,盡可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溫度和持續時間,並在水溫未達到25度時盡快釣魚。
適合釣魚的溫度主要是涼爽的雨天或毛毛的雨天。這種天氣整天都很涼爽,所以鯉魚需要長時間捕食食物,所以相對來說最好釣魚。如果天氣晴朗,就要多注意釣魚時間的把握。一般認爲鯉魚在夏季會分三次覓食,即清晨、半夜、上午11點和次日淩晨1點,其他時間段很難釣到大鯉魚。
02釣位選擇鯉魚生性奸詐機警,所以釣位的選擇首先要繞過嘈雜的區域,選擇安靜的釣位是首要前提。然後我們需要在海裏找到相對涼爽的地方,比如樹蔭下和橋下。還有入水部分,這是一個食材豐富、溶氧充足的釣位。水位至少2米,水下細沙最好。如果趕上下雨導致洪水泛濫,更適合在淺水區釣脏水。
03餌料選擇很多釣魚人都知道鯉魚愛吃甜餌,這沒有錯,但也不全面。鯉魚屬於底層魚種,喜歡在水下淤泥中搜尋食材,邊轉邊前進,這也是鯉魚星星串的原因。當然,在海區,鯉魚能嘗到的餌料並不甜,但大多數是質變和发臭的。
想想看,無論是埋在汙泥中的植物種子還是有機物,毫無疑問氣味都是臭的,而這些東西恰恰是鯉魚可以從汙泥中找到的成分,因此餌料除了甜以外還可以使用。氣味餌料有很多優點,首先它不太打擾魚,然後氣味餌料在脂肪水域的實際效果更好,最後是最重要的,它更接近自然水域中鯉魚食物的味道。
04守如果你想釣到大鯉魚,你需要了解如何繼續釣魚。釣鲫魚不適合經常抛竿,所以有時打窩後,挂上比較耐泡的餌料繼續釣。不等待就很難釣到大魚。
05遛魚技巧釣魚的追求就是遛魚。大鯉魚很大,所以遛魚很有挑戰性。如果你想把大鯉魚翻過來,你仍然有很多注意力。首先釣大魚,抛竿不能滿,避免魚在中間時出現拔河的情況。魚上鈎後立即豎起魚竿,利用魚竿的彈性來抵抗魚的沖擊。如果魚逃到深水區,魚很容易通過向後拉和左右搖晃魚竿來轉身。如果你左跑右跑,保持釣線緊繃,跟著魚走。幾個回合後,大鯉魚輕鬆上岸。
首先,選擇合適的地方找到合適的釣位。1.白天應找一個有石頭、樹墩、橋樁的陡峭河岸,在山脊上陰暗處或向陽處下杆,離離岸帳戶6米,水位2~3.5米。
2.從下午5: 00到天黑之前,鯉魚有在右邊的街道上巡邏進食的習慣。此時適合在離岸3-5米處尋找水草分散、水面狹窄的角落。
3.遇到洪水,只要流水不是很急很渾,就是釣鯉魚的關鍵期。但是,釣位的選擇與平時不同。重點是找到從水中流入河流的進出口、池塘、上堰和下堰回水入口,宜近不宜遠。一般2~3米的水位是它們躲避急流的避風港。
二、注重餵料長效保窩1.“早”的意思是早點餵窩,以吸引魚。離河近且有條件的釣魚愛好者在選擇釣位時可以堅持“四三二投餵法”來保護自己的巢穴。也就是前四天,每天傍晚定時餵食;在最後三天裏,除了晚上定期餵食外,早上還需要再次給窩裏的魚餵食,這樣經過幾天窩裏魚的反復培養,魚會逐漸有一個固定的“就餐”區域。
2.“雜”是餌料不能單一,可以搭配麥粒、碎玉米、紅薯塊、小米、剩飯剩菜、玉米糠、麸皮面團等。如果用魚餌,可以用碎螺混釣場的沙質土捏成“草泥餌球”,更具吸引力。
3、“多”是指餌料量大。如果你只靠一把把麥麸,一個面糊是無法引誘鯉魚入窩的。爲了在河流中捕捉鯉魚,打窩的量一般比打窩捕捉大魚時使用的量要大,以充分发揮其養魚的效果。
三、注重偏愛巧用釣餌1.素食誘餌。
除了産品餌料外,還有嫩玉米、剛灌漿的麥粒、泡酒的大米、紅薯塊、土豆等。可在夏季和秋季氣溫較高時使用,本身帶有輕微甜味的傳統釣魚植物餌料也應注意:如果嫩玉米是乾的,則必須浸泡,每次只需一粒;豎挂3~4粒麥穗,從每片頂部勾住,重生成珠串;紅薯和土豆蒸熟後切成小三角形,也是從上角勾,但勾尖要露出來。
2.肉餌:在低溫季節,可用含高蛋白的泥鳅、地蠶、面包蟲、菜心紅線蟲作重點餌料,或用含動物蛋白的鯉魚餌搭配農村産品的底料。餌料上鈎時,要保證新鮮,這樣才能蠕動吸引魚,不能因爲挂得太多而堵塞鈎門,導致脫鈎跑魚。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43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