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如何養殖龍蝦?
池塘养殖龙虾池塘养殖龙虾,饲养管理容易,饲料来源广,产量高,是龙虾养殖的重要形式。一、养殖设施池塘面积以4~10亩为宜,深1~1.5米,坡比1∶2.5。池底平坦,底质以壤土为好,池坡土质较硬,池塘保水性好,水位易调控。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
池塘龍蝦養殖
龍蝦池塘養殖是龍蝦養殖的一種重要形式,易於飼養和管理,飼料來源廣泛,産量高。
一。育種設施
適宜的池塘面積爲4 ~ 10畝,深度爲1 ~ 1.5米,坡比爲1∶2.5。池塘底部平坦,壤土是最好的基質,池塘斜坡的土壤堅硬,池塘的保水性好,水位容易控製。水量充沛,水質無汙染。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修建排水渠道,保證灌溉能進能出。龍蝦的逃生能力很強,因此有必要建立防逃跑設施。通常使用塑料薄膜或鈣塑板,並用竹樁或木樁支撐和包圍池塘山脊以防止逃跑。
二、放養前的準備
1.徹底清潔和消毒池塘。在蝦苗、蝦苗放養前20 ~ 30天,排乾池水,清除過多淤泥,修復池脊,每畝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漂白粉精等藥物75公斤,對池塘進行徹底清潔消毒。
2.施用足夠的基肥和每畝500-600公斤腐熟的牲畜糞便,以培養輪蟲、枝角類和桡足類浮遊生物,並爲蝦苗和物種提供可口的餌料。
3.水生植物池種植黑藻、馬來眼子菜、馬來伊樂藻等水生植物,占蝦池面積的2/3。同時,設置漁網,或設置竹筒、塑料管等。,爲龍蝦提供棲息地、蛻皮和隱蔽場所。
第三,放養蝦苗和蝦種
1.可以采用多種養殖模式。
(1)夏季放養模式。當年孵化的第一批幼蝦以放養爲主,放養時間在7月中下旬,幼蝦大小在0.8厘米以上。每畝放養3 ~ 4萬尾。
(2)秋季放養模式。主要放養當年養殖的規模化蝦苗或蝦種,放養時間爲8月中旬至9月。如果蝦苗規格在1.2厘米左右,每畝放養2.5萬~ 3萬只蝦;2.5 ~ 3厘米大小的蝦種,每畝放養1.5 ~ 2萬尾。其中少數能在年底達到市場規格,大多數將在次年6月至7月捕撈上市。商品蝦僅重25克,畝産300-500公斤。
(3)冬春放養模式。一般在12月或次年3月至4月備貨。主要放養當年不符合市場規格的蝦,規格爲每公斤100-200只蝦?,每畝放養1.5萬~ 2萬尾。經過冬春季的繁殖,它將在6月至7月上市。商品蝦重量可達30克,畝産400-500公斤。
2、魚苗質量蝦苗的質量要求是:(1)規格整齊。幼蝦大小在0.8厘米以上,蝦種大小在3厘米左右。同一池塘放養的蝦苗規格和品種應相同,且應一次性全部放養。(2)體格健壯,附屬物完整,無病無傷,生命力強。(3)人工培育蝦苗和蝦種。如果是野生蝦種,應先馴化一段時間後再放養,以免相互爭鬥、自相殘殺。
3.注意事項:(1)冬季放養應在陽光明媚的早晨進行,夏季和秋季放養應在陽光明媚的早晨或雨天進行,以避免陽光暴曬。(2)放養前將蝦在3% ~ 5%的鹽水浴中清洗10分鍾,以殺死寄生蟲和致病菌。(3)從其他地方購買的蝦種在放養前應稍加處理,因爲它們長時間不出水。將蝦籽在池水中浸泡1分鍾,然後提起2-3分鍾,再浸泡1分鍾,如此重復2-3次,使蝦籽表面和鰓腔在放養前吸收足夠的水分,以提高成活率。(4)在養殖龍蝦的池塘中,適當混養一些鲢鳙,改善水質,充分利用餌料資源。
四是科學餵養
龍蝦是雜食性和貪吃的。飼料餵養,把握好以下三點。
1.根據龍蝦在同一生長階段的營養需求,做好飼料的組合和投餵。在龍蝦的幼魚和幼體階段,投餵輪蟲、枝角類、桡足類和水生昆蟲幼蟲,而在成蝦階段,投餵動物飼料和植物飼料。放養蝦苗和蝦籽後,應適時施肥以改善水質。在8-10月龍蝦快速生長階段,多投餵麸皮、豆餅和青飼料,適當投餵動物飼料。在11月至12月龍蝦越冬前,主要餵動物飼料。
2.根據龍蝦的生活習性和飼養特點餵養龍蝦。龍蝦往往在夜間覓食,它們有爭搶食物和暴食的習慣。飼料應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投餵一次,下午主要投餵一次,占全天投餵量的70%;采取定質、定量、定時投餵的方法,投餵要充足、均勻,保證每只蝦都吃飽,避免爭食。
3.根據天氣、水質變化和蝦活動的攝食情況合理投餵。龍蝦生長的適宜水溫爲20 ~ 32℃。8 ~ 10月份龍蝦的消耗量較大,每天的投餵量可按池內蝦重的6% ~ 10%安排,乾飼料或配合飼料總體爲2% ~ 4%,並可根據天氣、水質和蝦的覓食情況適當增減。連續陰雨天氣或水質過強時,可以少投餵,天氣晴好時多投餵;蛻殼時少餵大量蝦,蛻殼後多餵;蝦在发病季節應少餵,正常生長時應多餵。既要讓蝦吃得好,又要減少浪費,提高飼料利用率。
動詞 (verb的縮寫)日常管理
1、建立巡視檢查製度。每天巡視水池,发現異常及時采取對策。
2.控製水質。蝦池溶解氧保持在5?G/L以上,pH值7 ~ 8.5,透明度約40厘米。每15 ~ 20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1/3。每20天撒一次生石灰水,每畝一次用生石灰10公斤。保持水位穩定,不要忽上忽下。
3、加強棲息地換羽場所管理。蝦池中總是有許多水生植物。蛻殼時禁止驚擾大量蝦苗,蛻殼後立即投餵優質適口飼料,防止自相殘殺,促進生長。
4.防止逃逸和疾病。汛期加強檢查,防止蝦類逃逸。做好疾病預防和敵害清除。
六、商業性蝦捕撈和運輸
1.釣魚。可在6 ~ 7月和11 ~ 12月集中垂釣。先用籠網、手抄網等工具捕捉,再在乾池中捕捉。也可以抓大放小,一年四季都有魚。
2.運輸。商品蝦通常裝在泡沫聚苯乙烯盒、塑料袋或冷藏車中運輸。運輸過程中保持蝦的濕潤,不要擠壓它,以提高運輸過程中的存活率。
青蟹池塘養殖如何選擇場地和池塘結構?
湯角魚很受消費者的喜愛,那麽湯角魚怎麽養呢?以下是我爲您精心整理的塘角魚養殖方法。讓我們來看看。
一種養殖塘角魚方法
①池塘條件。塘角魚對池塘的要求不是很嚴格。只要池塘基礎牢固,沒有滲漏,一般的魚塘稍加改造就可以作爲塘角魚的單塘。池塘的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質良好,面積爲0.13-0.2公頃,水深爲1-1.5米。池底淤泥厚度應保持在20-30厘米,以利於池角魚的活動和覓食。由於塘角魚有群居和穴居的習性,所以要在塘底設置一些石頭、瓦管和竹筒,這樣既便於它棲息,又便於捕捉。高密度集約化池塘還應配備增氧設備。
(2)放養前準備。放養魚之前,將池塘的水排乾,並將其暴露在陽光下3-5天。簡單修剪後,用生石灰徹底消毒,每0.067公頃用量爲50-75公斤。加水製成漿液後,均勻地撒在池塘上。3天後,注入50-60厘米的淡水。此時,爲了培養水中的浮遊生物並爲魚類提供大量的天然餌料,需要向水中施用牲畜糞便,用量爲每0.067公頃200-300公斤。
(3)養殖模式。塘角魚具有輔助呼吸器官,可以在低氧水中正常生活,因此非常適合采用池塘高密度單養的模式。個體魚放在6.5厘米以上是合適的,以避免種內殺死。每0.067公頃放養3-4萬尾,要求同一批次放養的魚種規格整齊。
④飼養管理
1.飼養技術。飼養應遵循定時、定位、定量和定性?四個決定?原則。唐焦魚的食性偏向動物,尤其是鮮活動物餌料,投餵活餌效果更好。從投放魚種後的第三天起,飼料應主要是活餌或新鮮的動物內脏,如蠅蛆、水蟲等活餌可在消毒後直接投餵。動物的內脏需要清洗乾淨,用絞肉機磨成糊狀,然後與面粉混合製成糊狀用於餵養。一天餵它三次,持續一個月。之後就可以轉入投餵顆粒飼料的階段了飼料必須保持新鮮,蛋白質含量爲25%-30%,每天投餵量占魚總重量的5%-8%。可以根據天氣變化和魚的攝食情況增加或減少投餌量,然後每15天調整一次投餌量。每天餵食兩次,分別是上午8-9點和下午3-4點。
2.水質管理。需要及時調整水質以保持水的新鮮。每隔3-5天,向池塘中注入淡水,每次注入10-20厘米,以保持池塘水質良好。每月噴灑兩次生石灰漿。每次用量爲每0.067公頃10-15公斤,以改善水質和預防魚病。
(5)防治常見魚病。唐焦魚抗病能力強,但應盡早預防。除了對池塘進行嚴格消毒外,在魚進入池塘之前,還應使用3%-5%的鹽水浴5-10分鍾。人工養殖條件下常見的魚病有:
①水模。本病多发生在春末夏初。魚苗入塘後,由於捕撈和運輸造成魚體碰撞而感染水黴菌,病魚焦慮不安,運動異常,皮膚黏液增多,食欲下降,最後衰竭死亡。防治方法:每0.067公頃,每1米深,用五倍子1.5-2.5公斤研磨煮汁帶渣。
②腸炎。該病由飼餵发黴變質的飼料或不衛生的動物內脏引起。病魚體色发黑,因積水腹腔明顯腫大,腸壁充血发炎,呈紫紅色,腹部輕壓時有黃色黏液流出。防治方法:每天每50公斤魚搗碎與250克蒜頭和100克鹽混合,連用5天。還是每50公斤魚?腸炎靈?5克,與0.5公斤面粉混合,加入溫水製成糊狀,然後均勻混合並餵養3-5天。
一種塘角魚的養殖方法
1.小規模水體養殖:小規模水體放養具有占地少、管理方便的優點,可利用房前屋後、路邊溝渠等各種零星窪地建塘養魚。一般每平方米水面可投20-50尾魚苗。
小規模水培對飼料要求高,主要靠人工投餵。魚苗入塘後10-15天內,最好投餵活性飼料,如紅蟲(水蚤)、水蟲、燕子等。如果沒有可水洗的飼料,可以餵切碎的蚯蚓、蠅蛆、糞蛆等。當魚苗長到10厘米以上時,除了繼續投餵上述飼料外,還可以投餵牲畜和水産品的剩飯剩菜、餐館的剩菜剩飯等。,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注意觀察水質,並經常沖洗汙水以保持水質新鮮。
2.池塘單養:放養密度應取決於池塘的水質條件和飼料的豐富程度。一般每畝投放4厘米魚苗。
釣塘角魚的方法
釣塘角魚的最佳時間是傍晚到晚上9點,午夜12點到淩晨2點,以及早上5點到黎明。
一般來說,在大型河流中很難捕捉到野生塘角魚,因爲水域面積廣,活動範圍廣。如果在小溝溪水域不大的話,更容易上鈎。
釣點一般選擇在水流緩慢的灣流河流和岸邊有草的淺水區。
在有浮萍或水葫蘆的河段,釣點應設在浮萍下遊附近。因爲魚喜歡逆流而上尋找食物,所以當魚逆流而上從浮萍中尋找食物時,它們會第一時間找到你正在捕撈的食物。
琵琶魚最好的餌料是紅色蚯蚓,它穿透頸部使其頭部和尾部蠕動,這樣琵琶魚就可以很容易地用胡須感覺到它。
1.繁殖地的選擇:選擇鋸緣青蟹的繁殖地,必須根據鋸緣青蟹的生態習性要求,盡量創造冬暖夏涼的棲息地和優越的生長发育生態環境。同時,還應當具備爲生産經營提供便利的條件。具體來說,鋸緣青蟹養殖場應選擇風浪較小的內灣。海水交換良好,潮流順暢,海水比例適宜,不受工農業汙染影響。主要水質指標達到漁業水質標準。同時淡水資源豐富,交通便利,蟹苗來源方便,可利用新鮮餌料充足的場地養殖鋸緣青蟹。然而,應注意以下幾點:
選擇平靜、平穩的潮汐和平坦的地形。內灣淺灘或港灣道路兩側,有采光和排洪條件,施工方便,工程量小。塘底高程相當於中潮帶潮位,受潮後水深可保持在1.5米以上。沈積物是最好的基質。如果池塘底部有很多淤泥,應加厚沙子或碎貝殼以改善土壤。海水比重始終保持在1.010 ~ 1.020之間,不受陸地上地下滲透水的影響。附近沒有農藥廠和化工廠,它們不受工業汙水的影響。低值魚蝦貝資源豐富,交通、供電便利。
2.蟹塘面積:一般以1.5 ~ 3畝爲宜。如果面積太大,則很難排水和灌溉,並且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目前,種苗主要來自自然捕撈,數量有限,規格質量不一,培育時間不一。因此,需要根據不同的規格在不同的池塘中飼養它們,面積太大而幼苗不足,不僅浪費水面而且難以收獲。目前很多地區利用閑置蝦塘養殖鋸緣青蟹,養殖面積在20 ~ 30畝。
3.蟹塘結構:可分爲單塘、雙塘、田子塘。有一個門的池塘稱爲單塘,兩個池塘與三個門相鄰,其中一個稱爲雙塘。四個池塘連成田形,稱爲田形池塘。具體來說,鋸緣青蟹池一般由水壩、閘門、海灘、溝渠、防逃逸和防桶設施組成。
中心溝是池塘的主溝。當進水門和出水門分開設置時,中心溝從進水門連接到出水門,並連接到環形溝和支溝。中央溝的深度一般在0.5米以上。環溝是沿堤防開挖的溝渠。爲保護堤防,溝渠與堤基之間應留有一定距離,一般爲3 ~ 6米。環形槽有時可以代替主槽。支溝是連接中心溝和環溝的溝,其寬度是中心溝的一半。蟹塘一般沒有支溝。只有大池塘才有支溝。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44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