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釣鲫魚子線需要多長合適?
1,子线长短与双钩距离的基本标准子线长短:10CM---50CM;双钩距离:一钩半,双钩(下钩柄到上钩底)。2,子线长短:钓鲫鱼10--15CM;钓鲤鱼草鱼15--30CM;钓鲢鳙30--50CM;扩展资料野钓小鲫鱼或池钓小鲫鱼的时候,鱼情
1、子線長度和雙鈎距離的基本標準
子行長度:10厘米-50厘米;
雙鈎距離:一鈎半,雙鈎(從下鈎柄到上鈎底)。
2.子行長度:
釣鲫魚10-15厘米;
釣鯉魚、草魚15-30厘米;
釣鲢鳙30-50厘米;
擴展數據
在野外或池塘釣小鲫魚時,魚情相對較快,這就要求釣魚人抛竿更頻繁,餌料入手後需要迅速到位。這時候子線不用太長,8到15厘米最合適。因爲子線過長時,子線下誘魚的時間會增加。浮漂應該是細長的,帶有堅硬的尾巴,這可以提高信號的靈敏度和底部的速度。
釣中大型鲫魚時,因爲魚經驗豐富,覓食時狡猾謹慎,所以更適合較長的子線。
比如野釣大鲫魚單根線長度最好控製在15到20厘米,線數爲0,4到0,6;
黑坑釣一斤鲫魚時,單根線最好控製在20-40厘米之間,線號爲0,6到0,8;
喜歡飛魚的釣友需要增加子線的數量。只有子串的長度長了,才能延長餌料霧化誘魚的過程,這對釣大鲫魚很有幫助。
在秋冬季和早春釣鲫魚時,最好選擇15至20厘米左右的子線,因爲鲫魚在低溫下不太活躍,魚吃得很輕。但是,在春末夏初釣鲫魚時,由於氣溫較高,魚口明顯,因此子線的長度約爲10至15厘米。
有經驗的釣魚人都知道,子線的長度一般是根據魚情來搭配的。正常情況下,我們使用的子線長度會控製在15厘米以內。然而,在台灣省,有一種釣法的長線超過40厘米。我做過一些測試,发現釣魚效果還不錯。現在我將向你介紹它。
首先,許多漁民會問一線是否敏感。事實上,這種敏感性沒有固定的標準,因此很難給出明確的答案。需要根據情況判斷,必須在保證二線合理長度的情況下判斷。台釣基本上是雙鈎釣法,鈎距一般在3厘米左右。釣魚時只要調整下鈎觸底即可保證釣組的靈敏度,但關鍵是在配線組時要清楚了解釣點的深淺,並
第二,用長線釣魚調整吃水線會麻煩一點。抛竿前可以先裝浮漂,不要裝子線。在釣線上綁一個像橡皮塊一樣的重物,先找底了解釣點附近的水情,然後根據釣點的深度選擇合適長度的子線,再將浮漂移動到子線的長度進行垂釣。
第三,還有另一種方法可以探測水位的深度,方法是將橡膠等重物放在下鈎的根部。一般這種方法主要用於魚情不好時改變釣位的情況。釣魚時,如果魚餌放入水中,浮漂長時間沒有反應,則需要引起注意。有時,如果新釣點比原釣點淺,就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時,最好將浮漂向下移動一點,只有當浮漂小於正常高度時才能測量水深。
第四,用長線釣法釣魚時,需要將竿尖或風線壓入水中,因爲鉛墜和魚鈎都懸在水中,釣組在水中的穩定性很差。如果風線還在空,很容易受到風的影響,導致浮漂頻繁的錯誤動作,影響對浮漂的觀察,浮漂也很容易被帶出虎穴,所以釣魚時需要不斷將風線壓入水中。
5.長線釣魚的漂流階段通常會出現輕微的抖動和下沈。無論魚在吃鈎時是平視還是平移遊動以將鈎餌拉走,都會出現這種漂移階段。當浮漂出現這個動作時,需要立即提竿刺魚,而且命中率很高。
6.用長串釣魚最重要的是自然的動態和隱藏效果,因此需要使用柔軟細膩的釣線來保證釣組的靈敏度和切割能力,這可以隨著水流的湍流在自然狀態下呈現給魚。線路組分爲主線和子線兩部分。子線需要用小一點的長串,餌料入水後擺動大,魚容易吃鈎,收獲自然會大。
7.對於魚竿,最好使用長度爲4.5-5.4米的手竿。抛竿的時候要注意。最好用右手握住魚竿,左手抓住連接環,然後將魚竿稍微拉成拱形,然後雙手向前送釣組並利用魚竿的彈性將其送到目標釣點。抛竿鈎和餌料入水的準確性會對釣魚産生很大的影響。水平不夠的漁民一定要多練習。
8.當浮子平放在水面上時,立即將魚竿輕輕壓入水中。當釣組下沈時,慢慢拉直浮漂,然後立即稍微提起魚竿。當浮漂下沈,魚餌鈎到底部時,輕輕地將魚竿向前送,使浮漂和魚餌在水中保持在一條垂直線上,然後將魚竿收起來,等待魚上鈎。
九、魚餌的使用在用昌子線釣魚時也很重要。一般台灣省當地人喜歡用蚯蚓、水果、穀物等食物,通過各種程序製成狀態和風味都很理想的餌料,並使餌料變紅。雖然它對魚有很強的誘惑力,但選擇合適的餌料以確保鈎餌在入水後能迅速霧化並形成巢穴來引誘魚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51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