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墜釣法的由來
同一部分人一样,《悬坠钓鲤鱼上钩率低》(见《钓鱼》2006第二期,以下简称《悬》文)的作者认为,悬坠钓法就是短竿、小钩、细线钓小鱼,而底坠钓法就是长竿、长线钓大鱼。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说其错误,是因为不符合悬坠钓鲤鱼的实践,说其有
《懸墜釣鯉魚中的低鈎率》一書(見《釣魚》2006年第二期,以下簡稱“懸墜”)的作者和一些人一樣,認爲懸墜釣是用短竿、小鈎、細線釣小魚,而底墜釣是用長竿、長線釣大魚。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有害的。它是錯誤的,因爲它不符合挂釣鯉魚的做法,它是有害的,因爲它不利於讓更多的人學習和掌握挂釣方法。在這裏,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懸挂釣法的起源:
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有兩次有影響的釣魚比賽,一次在杭州,另一次在北京。來自中國大陸和台灣省的釣魚專家參加了這兩項比賽,結果震驚了大陸釣魚界:兩項比賽的前十名都是台灣省的釣友。一石激起千層浪,大陸漁業界掀起了學習和探索台灣省漁民捕魚方法的熱潮。
1989年,當時中國大陸唯一的漁業雜志《中國漁業》第三期刊登了蔣劍春的《海峽兩岸漁業競爭側記》。文章寫道:“在魚鈎和浮漂的組合中,他們的方法與大陸玩家完全不同:鉛墜落在地板上,魚鈎與一條大約一英尺長的長腦線相連。浮沈的比例是這樣的:兩個魚鈎上餌後,一個魚鈎剛好落在水底,另一個魚鈎挂在高指處。
1990年,郝和林漢明在他們的文章《揚長避短,贏得勝利》中將台灣省選手使用的捕魚方法稱爲“台灣省漁民使用的捕魚方法”,並將相應的沈底捕魚方法稱爲“習慣捕魚方法”。
後期,《中國漁事》陸續发表台灣省釣法的署名文章,將台灣省選手使用的釣法稱爲“台灣省鲫魚釣法”“用長腦線釣魚”“台灣省釣鲫魚經驗”“台灣省淡水鲫魚釣法”“台灣省鲫魚釣法”等不同名稱。直到1991年底,一個全新的名稱“台灣省釣法”在《中國釣魚》发表的《海峽兩岸釣友學釣鲫魚》一文中被三次提及。
“台灣省漁法”這個名稱並沒有立即被大陸漁業界接受。在《中國釣魚》隨後幾期发表的文章中,仍有“台灣省長腦線釣法”“台灣省釣法”“手竿釣鲫魚”等提法,而落底釣法被稱爲“我們的習慣釣法”“傳統釣法”。
1992年第四期《中國漁事》中,黃岩的《漁父》在文章標題中首次提到台灣省的釣法:《台灣省釣法略談》,並多次將台灣省漁父使用的鈎-浮-墜結合法稱爲“台灣省釣法”。
1993年初,有關台灣省釣法的表述也傳到了台灣省釣界:《台灣省釣》雜志社長爲兩岸釣友何新春在1993年第一期《中國釣》上发表了一篇題爲《關於台灣省釣法的思考》的文章。在1993年5月出版的第三期《中國釣魚》中,編者按說:“任何先進的科學釣法,我們都要學習、領會其精髓,掌握其要領。”“台灣省的釣法具有操作輕便、靈敏、出魚率高等諸多優點,這無疑是對底釣法的挑戰。”根據評論,明確了台灣省釣法的含義,爲全國釣友統一了口徑。僅在1993年和1994年《中國漁業》的文章標題中,台灣省的釣法就出現了20多次,而一些釣友乾脆將其稱爲台灣釣,並將台灣省釣法的浮動稱爲台灣浮動。與台灣省釣友相對應的大陸釣友的釣法被稱爲傳統釣法。
1995年,一些漁民突然指出台灣省的捕魚方法不科學,應該改名爲“吊底捕魚法”和“長腦線吊底捕魚法”,而另一些人則把台灣省捕魚法解釋爲台灣省的所有捕魚方法,把傳統捕魚法解釋爲中國大陸幾千年來使用的所有捕魚方法。爲此,一些漁民提出了反對意見。新疆漁民曲在他的文章中說:“台灣捕魚一詞廣爲流傳,知道它的人很多;台灣釣魚這個詞很簡潔,有很多含義,所以稱之爲台灣釣魚更好。“盡管如此,釣魚界對台灣釣魚有了一些新的稱呼,懸挂釣法就是其中之一。
與台灣省釣法相比,吊釣法更加直觀、具體、生動,因此受到越來越多漁民的認可。在如今的衆多釣魚媒體中,釣友交流釣技時,挂釣法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
如果鉛跌到底部,目的是降低敏感性。如果是懸空,主要是增加魚鈎入水後的擺動幅度,最適合釣魚。此外,釣鯉魚時,鉛墜與魚鈎之間的距離也應加大。
用竿釣魚技巧-1。釣魚首先觀察水情:水情是指水質、水色、水流、水花、水草等。
1.水有肥有瘦,有清有濁。“水清則無魚。”如果水太清,魚會沈;水渾濁,魚漂浮。如果水汙染了,那就另當別論了。
2.水的顔色受水中生物和魚類的影響,還與水源、土質等因素有關。簡而言之,水更輕。如果水呈淺棕色且渾濁,則表明水中有許多鯉魚和鲱魚。如果顔色爲綠褐色,且渾濁一致,則多爲鲫魚。如果是淡黃色的,多半是草魚。
3.飛濺是魚活躍時激起的水花。如果這種現象經常发生,則意味著水中有魚。如果水面過於平靜,則意味著魚很少。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水花太多了,這也說明水中的含氧量下降了。大多數魚浮到水面吸氣,覓食不良影響捕魚。
4.看水流。魚喜歡活水,水流不僅增加了氧氣供應,還帶來了很多餌料。從生理結構來說,魚喜歡頂層的水。爲此,在入水口釣魚有望取得良好的效果。
5.再看水草,水草離不開魚,水草的變化也能說明魚的情況。如果水中的草葉不完整,莖漂浮,則意味著水中有許多草魚。草很密集,而且會振動,這表明魚在水中生活在一起,一定是最好的釣點。
2.觀察魚星:魚星是魚在呼吸和覓食活動中形成的氣泡。它可以顯示魚的移動方向、種類、大小和密度,爲釣魚提供依據。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52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