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線的長短在垂釣中有哪些優點和缺點,子線長短根據
短子线的优势集中在入水速度快,能够最快速度的达到钓层,且灵敏性较高,漂相反应快,弯曲程度小,不易缠绕,且不耽误鱼类吃口。更重要是,避开了上层鱼类可能的干扰,降低了空竿的几率。而缺点也很明显,它的抗拉力小,虚假信号多。而长子线的优势在于扩展了
短子線的優點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到達釣層,而且靈敏度高,浮相反應快,彎曲度小,不易纏繞,不耽誤吃魚。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中上層魚類可能的乾擾,降低了空極點的概率。缺點也很明顯。它的抗拉強度很小,並且有許多錯誤信號。
長繩的好處是擴大了擺動,每次擺動的力矩長,誘魚效果好,釣到魚的概率高。然而,彎曲的程度太大,這妨礙了魚的進食。
子線長度的選擇應根據地點和時間而定。如果將短子線應用於魚密度高、食欲好、靈敏度高的水域,它將具有更好的漁獲。比如競技釣魚,魚小,釣半水,水質豐富,所以餌球小,信號弱,用短串效果好。但是,長子線更適合大魚、慢食、多滑魚和重餌配比的情況。
子線有多長?
如何靈活運用長短子串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魚情
首先,子線的長度沒有統一的標準。一般10 cm左右是短子線,20 cm左右是長子線。這只是一個粗略的劃分,並沒有硬性統一的標準。
接下來,我們將結合不同的釣魚情況來談談子線的靈活使用。根據目標魚的大小,短串適合釣小魚。短串既能釣到又輕又小的魚口,又能減緩小魚吸餌時鉛墜造成的阻力。
當魚口好,魚群大,連杆頻繁時,我們也稱這種情況爲多生魚。這時候就需要用短的子線,讓魚吃餌的信號快速靈敏的傳遞,不用在意偶爾的假口,也就是越早越好。
野釣的水下環境也多種多樣,這對子線的使用也有很深的影響。當我們在水下環境復雜的區域釣魚時,需要使用短的子線,這樣可以減少挂底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避免釣到魚後子線的糾纏。即使出現這些問題,短的子線也更容易解決。
綁鈎時子線的長度需要根據目標魚,以及當時的水深和魚情來決定。
首先,我們必須確定我們釣的是什麽魚。例如,當我們釣小鲫魚時,我們使用1號至3號鈎套鈎;當我們釣大鲫魚時,我們使用3號至4號鈎套鈎;當我們釣鯉魚和草魚時,我們使用7號或以上的史燚鈎。當鈎的選擇不同時,所用子線的長度自然會相同。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我們只考慮魚的大小,綁鈎時使用的子線長度可以作爲參考。
我們在釣小鲫魚的時候,釣的頻率比較高,所以要求餌料入水和下水要快,浮漂反應要靈敏,信號要準確,所以子線要比較短,子線的長度一般在8到12厘米左右。我自己也經常用這個長度的子線,效果很好。我也比較長的子線,顯然我可以釣魚,但速度明顯較慢。因此,釣8到12厘米長的小鲫魚是合理的。
在我們釣大鲫魚時,子線的長度是15到20厘米。這裏的大鲫魚一般指三至一公斤重的鲫魚。雖然一斤重的野生鲫魚不多,但黑坑裏的工程鲫魚也不少,有的能有兩三斤重。想要釣到這麽大的鲫魚,子線的長度需要適當加長。我習慣的子線長度是15到20厘米。因爲長子線釣到的個體魚相對較大,效果確實比短子線好。神聖釣魚線由進口生絲製成,結實耐用。綜合性能比普通魚線更穩定。釣魚線柔軟堅韌,子線手感順滑細膩,張力大,超耐磨,防纏繞不易卷。)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53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