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逗釣能連竿,你逗釣為啥沒魚搭理你?隻因做錯瞭這幾項
#頭條創作挑戰賽#在低溫環境下釣魚,為瞭促使魚開口進食,除瞭餌料味型要濃烈外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逗釣,因為魚天生就對活餌感興趣。那些釣魚老手逗釣,一逗就來吃口,甚至能進入連竿模式:但有的釣友不逗釣時還零蹦有口,能釣住個一兩條,一旦學別人逗釣,卻徹底沒瞭魚口,從此再沒有魚搭理你瞭。
#頭條創作挑戰賽#在低溫環境下釣魚,為瞭促使魚開口進食,除瞭餌料味型要濃烈外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逗釣,因為魚天生就對活餌感興趣。那些釣魚老手逗釣,一逗就來吃口,甚至能進入連竿模式:但有的釣友不逗釣時還零蹦有口,能釣住個一兩條,一旦學別人逗釣,卻徹底沒瞭魚口,從此再沒有魚搭理你瞭。
究其原因是你的逗釣手法和頻率出現瞭問題。再就是不註意作釣的外部環境。下面我們就從逗釣的原理開始分析,闡述你逗釣沒魚搭理的幾個原因。
一、逗釣的原理
逗釣的先決條件是窩點有魚,由於魚的活性低不開口進食或者給口太慢,此時我們才實施逗釣,從而刺激魚開口吃餌。
逗釣的過程是讓餌料動起來的過程,餌料動起來有兩個方向,也可以說有兩個方式,一個是水平運動,比如我們回竿,會帶動餌料往回移動;另一個就是上下運動,我們向上提竿,尤其是長竿短線操作尤為方便,效果也是最好的,大傢在實戰中的逗釣多使用的是這種方法(下面就以這種方式為例來闡述)。
上面提到逗釣能讓餌團活動起來,其實逗釣的益處不隻這易個,逗釣還能使餌料在再次下落過程中形成再次霧化,從而增強誘魚效果。另外,水底有障礙物時餌料很可能會掩藏其中,魚想吃卻吃不到,逗釣可以使餌料變換位置,大概率會露露出來,讓魚吞食成為可能。
還有一個作用也不容忽視,我們釣魚一般都是先打窩,溫度低時魚的進食量並不大,往往會形成窩料過剩的情況,那就出現有魚進食也隻吃窩料,釣餌在一邊涼涼,無魚問津的情況。此時逗釣,讓釣餌運動起來有別於誘餌,自然加大魚吃餌的概率。
二、逗釣時容易做錯的四樣事
通過以上闡述逗釣的原理或說是條件、作用看,可以清楚地知道,想逗釣出效果還需把每一步做到位,還有好幾個註意事項,下面就把大傢常犯的錯誤列舉出來。
1、逗釣的手法不對
逗釣的手法不對主要表現在逗釣的幅度太大,有的釣友在逗釣時提竿會讓浮漂露出漂腳,甚至把整個浮漂提出水面,這樣很可能造成餌料脫落,形成空鉤釣魚,再就是低溫環境下的魚雖然活性低,但並不代表沒有警惕性,餌團上下運動幅度過大或速度過猛會在一定程度上驚嚇到魚,造成魚不敢吃餌,沒魚搭理你也就好理解瞭。
這就要求我們逗釣時要輕挑竿尖,力度要輕柔,浮漂上浮2目至5目的幅度就完全可以瞭,具體的還要根據調目來決定。總之,隻要將餌料提離水底就完成瞭逗釣,不要去加大力度、速度和幅度。
2、逗釣的頻率不對
我記著化老爺子說過一句話,越沒魚越打窩,越打窩越沒魚,很多釣友逗釣也是如此,越沒口越逗釣,越逗釣越沒口,這就涉及到逗釣的頻率問題,逗釣瞭沒口就會來二逗三逗,以至於逗個不停,結果是把原來有的零星口也逗沒瞭。
至於說要把逗釣的頻率定為多少合適,這個真沒有統一規定,要靠釣友們自行掌握,如果逗釣後有口的話就不妨下一桿繼續逗,如果逗釣瞭沒見魚口,建議隔斷時間再逗,哪怕隔幾秒種也好。以我個人經驗,連續逗釣不但沒有魚口,還會起反作用。
所以說逗釣的頻率要掌握好。
3、逗釣時註意力不集中
釣魚時要求手不離竿、眼不離漂,在實際作釣中這樣長時間保持註意力高度集中的確很難做到,於是就有瞭沒有後掛的那種短炮臺,魚竿不得不時刻握在手中,這種炮臺支架在黑坑釣或競技釣時較為常見,到自然水域休閑釣的釣友還是用有後掛的長炮臺的居多。
這些釣友往往在逗釣完以後把釣竿放置到後掛上,手離開釣竿,精力也隨之鬆懈下來,導致突然有口提竿不及時,錯過瞭最佳提竿時機。另外,在低溫環境本來魚的開口就小、吃口就弱,表現在浮漂上的信號很輕微,又由於註意力不集中導致錯過吃口,隨後提竿“空槍”,估計大傢都經歷過。
所以在垂釣中要精力集中,尤其是在逗釣動作完成後的幾秒,要做到手不離竿、眼不離漂。
4、逗釣時所處的環境不對
逗釣時的環境不對主要指實施逗釣時所釣的水深不合適,比如超過三米的水深,我們在拋竿入水後餌料的下落過程相對較長,餌團由於霧化會有大的消耗,等到達水底時鉤上所剩餌料寥寥無幾,如果你此時再實施逗釣,僅有的那點餌料會消耗完或者脫落,很可能會造成空鉤釣魚。
所以逗釣適合淺水,太深的水就不要逗釣瞭,除非你配的餌料黏、上鉤的餌團大。
三、寫到最後
通過以上對逗釣的原理和逗釣中容易犯的錯誤的陳述,大傢對逗釣的正確操作應該有瞭一個初步的認識,釣友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相信多數釣友再通過多練習、多琢磨,一定能把逗釣這一利器用到如火純情的地步,最後會大鯽大鯉。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57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