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魚資源匱乏,想要取得豐碩漁獲,試試這四個小技巧
魚資源好、魚密度大,一般來說隻要你釣技不是太差,漁獲都不會少。但近幾年來魚資源日益匱乏,在一些自然水域不但魚少而且被釣得非常滑,很多釣友出釣一天漁獲慘淡,很打擊積極性。
魚資源好、魚密度大,一般來說隻要你釣技不是太差,漁獲都不會少。但近幾年來魚資源日益匱乏,在一些自然水域不但魚少而且被釣得非常滑,很多釣友出釣一天漁獲慘淡,很打擊積極性。
但有的釣友卻漁獲尚可。如果是偶爾一次漁獲不少,那絕對靠的是運氣;可個別釣友次次都漁獲頗豐,那其中就有技巧可言。本文就介紹這類釣友的四種做法,也可以說是四個小技巧。
一、釣位選擇技巧
釣友圈有“三分釣技、七分釣位”一說,釣位選得好很大程度上可以彌補魚資源的不足,所以說釣位選擇成瞭野釣中的核心關鍵。
一些釣友到達釣場並不急於下竿,而是繞著釣場走走看看,通過觀察水流、水質、水深、風向以及地形和魚星等來確定釣位,一般來說是依據魚的三性“趨氧性、趨溫性、趨食性”來判斷哪個位置有魚或容易聚魚。
僅僅依據魚的“三性”還不夠,高手野釣選釣位還非常註重僻靜,我們權且稱之為魚的“趨僻性”,自然水域的魚尤其是大魚,對人為發出的聲響最為敏感,稍有動靜就會逃之夭夭。所以野釣選釣位盡量不要選擇釣魚人集聚或人來人往的地方,把那些偏僻、肅靜的地方作為首選,選擇這類地方選作釣位隻是要註意安全。
二、擇日出釣技巧
很多釣友說現在釣魚是靠天吃飯。的確,天氣不給力很可能讓你顆粒無收、空手而歸,像氣溫、氣壓、風力、風向等在野釣中絕對能左右你漁獲多少。
於是釣友們出釣前養成瞭看天氣預報的習慣,比如冬季選氣溫相對高的天氣,夏季找相對涼爽的天氣,像陰天、雨天、選擇夜釣等,氣壓能達到1000百帕或超過1000百帕都是適宜釣魚天氣。還有釣友們常說“無風不釣魚”,在有風的時候,魚的活性大、覓食欲望強烈、開口相對其他時候要好得多。
現在正值夏季,釣友們紛紛選擇夜釣,但在出釣前註重天氣預報的時候卻忽略瞭月亮的圓缺,甚至有的釣友還認為在皎潔的月光下垂釣會方便很多,事實上在有月光的夜晚魚是很難釣的。
有人認為是因為受月球會引起潮汐變化的影響,也有人認為在月光下容易有人身影,影響到魚的開口,不論是哪種原因,我們要盡量避開陰歷15前後幾天去出釣,而選擇初一前後10天左右出釣效果要好很多。
三、餌料搭配技巧
高手搭配餌料講究的是味型和狀態,在味型上註重魚的適口性,遵循釣魚諺語說的“春腥、夏淡、秋香、冬濃”;在狀態上講究魚的易入口性,一般來說軟餌優於硬餌,粉餌優於種餌,尤其是臺釣,講究的是誘釣結合。隻是在小雜魚多或走水時用硬餌和種餌,其實是一種無奈之舉。
這裡需要重點提醒釣友一下,諺語中的“夏淡”並非指清淡,而是指味淡要淡,不僅說腥味還包括香味,夏季野釣餌料中適量加腥香會數倍提高誘食效果,這段時間的文章中一直強調這個問題,有興趣的釣友可以翻看我前面的文章。
另外,在註重餌料的味型和狀態外還要註意餌料的顏色,雖說魚的視力不強,但大傢也不要忽略瞭餌料顏色對魚的吸引力。一般來說,釣鯽魚時,紅、白、黃顏色的餌料對魚有誘惑力;釣鯉魚時,泥沙顏色的褐色和棕色餌料有誘惑力;釣草魚時綠色餌料效果更好。
四、選擇目標魚技巧
我們平時垂釣的淡水魚有鯽魚、鯉魚、青魚、草魚、鰱鯒、黃辣丁等,他們的習性各不相同,有的喜暖怕寒,有的喜寒怕暖,有的喜氧,在水體溶氧量低的情況下活性變弱甚至會死亡,而有的耐低氧,在溶氧量低的環境活的依然優哉遊哉。
一年的四季交替,天氣的冷暖陰晴並不能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我們能做到的隻能是順應或選擇,針對野釣,我們可以根據外界環境條件選擇所垂釣的不同目標魚。
比如在夏季,在氣溫不太高、水體溶氧量好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釣鯽魚、鯉魚、青魚等底層魚;在相反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選擇釣中上層的鰱鯒魚和草魚;在氣溫高又缺氧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嘗試釣黃辣丁,往往會取得不錯的漁獲。
寫到最後
以上的四個小技巧體現瞭在常規操作中的變通,墨守成規甚至人雲亦雲,永遠釣不好魚,尤其是在自然水域的野釣,因為環境多變而導致魚情多變,能不能考慮周全、隨機應變、適時調整大概率就是釣魚高手和經常“空軍”釣友之間的差別,也應該是釣友們常說“釣無定法”的Z真實寫照。
我是悠魚樂好,後續會繼續分享我在釣魚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期待釣友們的關註和支持,我們下期再見!
想瞭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悠漁樂好!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58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