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進窩小雜魚逃離,這還需要釣魚人幫忙,這個忙該怎麼幫?
常言說“小魚不鬧,大魚不到”,這句話的意思從側面說明瞭小雜魚鬧窩並不一定是壞事,起碼說明所用的窩料或餌料沒有什麼問題;另外一層意思是小雜魚鬧窩會吸引大魚進窩,把壞事變成好事。釣友圈就有這樣的說法,小雜魚突然停口,說明把大魚吸引進窩子瞭,要集中精力觀漂,很可能下一個浮漂動作就是大魚咬鉤,實際垂釣中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堪稱為經驗之談。
常言說“小魚不鬧,大魚不到”,這句話的意思從側面說明瞭小雜魚鬧窩並不一定是壞事,起碼說明所用的窩料或餌料沒有什麼問題;另外一層意思是小雜魚鬧窩會吸引大魚進窩,把壞事變成好事。釣友圈就有這樣的說法,小雜魚突然停口,說明把大魚吸引進窩子瞭,要集中精力觀漂,很可能下一個浮漂動作就是大魚咬鉤,實際垂釣中這樣的例子也屢見不鮮,堪稱為經驗之談。
大魚進窩小雜魚逃離,對於我們釣魚人來說絕對是利好,煩人的小雜魚停口,又能釣獲大魚,而促成這個利好還需要釣魚人幫忙,順其自然、坐享其成不是明智之舉,那這個忙該怎麼幫呢?我們從大魚和小雜魚的特症入手,來闡述我們釣魚人此時應該怎麼做。
一、大魚和小雜魚的特症
隨著氣溫的升高,自然水域的小雜魚越來越活躍,給我們的垂釣活動帶來瞭無盡的煩惱。小雜魚的種類繁多,活躍在各個水層,但不論是中上層的白條、小翹嘴還是中下層的麥穗、鰟鮍,它們個個都是餓鬼,隻要能吃的都會咬上幾口,甚至成群結隊,有一種不把食物一掃而光決不罷休的勁頭。
我們垂釣時散落在腳下近水的餌料也會招致成群的小雜魚搶食,這種大無畏精神可窺一斑。
而大魚就截然不同,它們機警、謹慎,稍微有人為因素的動靜就可能會逃之夭夭,因為魚的種類不同,很少有成群結隊的現象,它們在進食時涮餌、蹭餌甚至用尾巴掃餌,在確認沒有危險後才會吞餌。
所以釣友們總結出所有的滑魚不一定都是大魚,但大魚一定都是滑魚,針對在自然水域大魚這話是很有道理的。
二、大魚進窩小雜魚逃離的真正原因
從以上的特症可以看出來,大魚對人類非常懼怕,而小雜魚卻對人類倒是表現得很無謂,但它們卻懼怕大魚,就是我們常說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汙泥”的原因,這種自然界存在的生物鏈在魚類的進化過程中深深刻在基因中。
雖然像鯉魚、草魚、鰱鯒等大體型魚類並不像那些掠食性魚類像黑魚、鱸魚、鱖魚、翹嘴、鯰魚等對食用小雜魚感興趣,但同樣也存在巨大的震懾作用,小雜魚也會望而卻步,所以隻要是有大魚的地方小雜魚都會逃之夭夭。
應該說這就是之所以大魚進窩後小雜魚會逃離的真正原因。
三、釣魚人怎麼做才能促成這一利好?
前面說到,大魚進窩小雜魚逃離是對我們釣魚人的利好,那麼怎麼讓大魚無所顧忌地進窩呢?小雜魚對人類很無謂,而大魚卻怕人,對人為因素很敏感,我們就在大魚進窩的過程中減少或杜絕人為因素不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瞭嗎?
針對窩點那麼大的區域來說,人為因素無外乎是拋竿入水,所以在大魚進窩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做到少拋竿或者不拋竿,這就是我們釣魚人需要幫的“忙”。
很多釣友遇到有小雜魚鬧窩,由於浮漂動作不斷會頻繁提竿,美其名曰: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口”。殊不知這樣頻繁拋竿,無疑是在窩點不斷出現人為因素,大魚哪敢進窩覓食,窩裡沒有大魚,你釣個“錘子”啊?
寫到最後
在大魚進窩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做到少拋竿或者不拋竿,收住自己的心,管住自己的手,對那些小魚吃口漂相做到熟視無睹。當然瞭,有經驗的釣魚人對大魚吃口和小魚吃口漂相很容易能分辨出來。
除瞭放任浮漂“跳舞”以外,幹脆把線組提出水面,抽支煙休息一會,不去做那些無用功,給大魚進窩創造有利條件,單等小魚不鬧瞭去釣大魚,何樂而不為?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58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