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不同的魚情,哪種漂型的浮漂才最為合適?別再盲目選擇瞭
市場上各式各樣的臺釣浮漂琳瑯滿目,很多釣魚新手不知道面對不同的魚情到底該選用哪款浮漂合適,於是就埋怨廠傢出這麼多樣的浮漂幹嘛?隻出一種,沒得選擇,就不用茫然瞭。其實,這麼多樣式的浮漂就是大傢常說的存在即合理,因為不同的浮漂所對應的魚情不同,能表達出魚的吃口信號更及時、更準確。
市場上各式各樣的臺釣浮漂琳瑯滿目,很多釣魚新手不知道面對不同的魚情到底該選用哪款浮漂合適,於是就埋怨廠傢出這麼多樣的浮漂幹嘛?隻出一種,沒得選擇,就不用茫然瞭。其實,這麼多樣式的浮漂就是大傢常說的存在即合理,因為不同的浮漂所對應的魚情不同,能表達出魚的吃口信號更及時、更準確。本文就對常見漂型的浮漂做一個全面的闡述,讓釣友們不再迷茫。
浮漂的不同漂型主要體現在漂肚的形狀上和漂腳、漂尾的長短兩方面,下面分開來介紹。
一、漂肚的形狀
漂肚的形狀主要是由漂肚橫截面的大小而決定的,橫截面越大在水中受到的阻力越大,下降的速度越慢。橫截面從大到小依次分為圓球漂、棗核漂和長身漂。在不同的魚情下能擔負不同的作用。
1、圓球漂 圓球形漂肚的浮漂無疑是橫截面積最大的浮漂,由於受到水的阻力較大,它下降速度較慢,此類浮漂多用於搜索魚層或者釣浮,比如浮釣草魚或者鰱鳙以及其他中上層魚類。
2、棗核漂 這類浮漂是我們常見的也是我們使用最多的浮漂,它介於圓球型和長身漂之間,廣譜性強。它的下降速度適中,我們釣混養魚情最為合適,也是大多數野釣愛好者選用最多的浮漂。
3、長身漂 長身漂是漂肚細長的浮漂,由於它的橫截面積小,受到水的阻力小,所以細長身的浮漂下降速度快,到位快,常用於釣底層魚,尤其是在野釣中小雜魚較多需要鉤餌快速穿過小雜魚的魚層時,多選用這類浮漂。同時因為這款浮漂受到水的阻力小,較其他體型的浮漂要靈敏一些。
二、漂腳漂尾的長短
一般來說,漂尾越長浮漂越穩定,表達出魚的吃口越穩健;漂腳越長,浮漂站立所需要的時間越長,漂腳越短的浮漂站立得越快,依據浮漂的漂腳和漂尾的長短,我們可以分為以下四類浮漂。
1、長腳長尾浮漂 因為是長腳長尾導致整支浮漂也長。這類浮漂穩定性好,不論是在下降過程中還是靜止下來以後,適合大風大浪中或有暗流走水時釣深水使用。
對於魚情來說,因為漂尾長,它翻身後下行的行程長,可以主抓行程中的接口,不適宜釣魚口暴躁時的快魚,而適宜釣魚少、口少或輕口魚的魚情。
2、長腳短尾浮漂 這樣的浮漂重心高、翻身慢,但容易表現魚的吃口,適合釣魚的密度大、口又好的魚情。很多釣友在黑坑作釣的前期用這類浮漂。
如果適用於野釣中,常常因為小雜魚而出現淩亂的漂相,總體來說所表達出的漂相不穩定,這是現在這種浮漂不多見也不常用的主要原因。
3、短腳長尾浮漂 這類浮漂重心低、翻身快、頓感強、出口穩定,也是釣魚新手最好掌握並適合魚情最廣的浮漂,很適合用一支浮漂打天下的釣友。
靈敏度高、假口少、翻身快、反應魚訊的時間長是其主要特點,主要用於生口釣浮或釣行程。同時釣底時也有不俗的表現。
4、短腳短尾浮漂 這類浮漂主要用於釣友們常說的“釣水皮”,也有人稱它為“水皮漂”,這類浮漂站立快,魚口出得迅速,適合垂釣魚上浮時或上層個體不大的魚。
由於短腳短尾被稱為小浮漂,和其搭配的線組也相對小,是初學釣魚的釣友練習調漂、抓口最常用的工具浮漂。
最後總結
以上列舉瞭漂肚粗細和漂腳、漂尾長短不同而導致浮漂的性能和使用場景的不同,但漂肚的大小或漂尾、漂腳的長短都是相對而言的,所以大傢要靈活地看待所說的長與短、粗與細。同時要註意浮漂的號數越大,吃鉛越重,水阻越大,靈敏度越差,這相比漂型的影響會更大。因此選用合適大小的浮漂才是最主要的,沒有條件的情況下也不必太糾結浮漂的漂型。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58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