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水庫釣魚,打窩後竿竿掛底,原因何在?怎麼應對?

前幾天出釣野溝門水庫,遇到一個特別奇怪的現象,打窩後竿竿掛底,同去的一釣友帶去十幾副子線全部報銷。但打窩前沒事,說沒事其實是指在自然水域釣魚掛底幾率正常,偶爾出現掛底,絕對不是竿竿掛。

前幾天出釣野溝門水庫,遇到一個特別奇怪的現象,打窩後竿竿掛底,同去的一釣友帶去十幾副子線全部報銷。但打窩前沒事,說沒事其實是指在自然水域釣魚掛底幾率正常,偶爾出現掛底,絕對不是竿竿掛。當時同去的釣友們是百思不得其解,而又無可奈何。

野溝門水庫位於邢臺市西部山區,距離邢臺市區約40多公裡,是座典型的山體水庫,魚的種類有鯉魚、草魚、鰱魚、鯽魚、鯿魚、紅尾等,魚資源還算豐富,加之庫老板定期放魚供人垂釣,形成瞭具有自然水域垂釣環境的大黑坑。

我們去這個水庫垂釣並不多,原因並不是因為路遠,而是因為路不好走,說路不好走也不是指路途坎坷,是因為市區到水庫這段公路是連接山西主路其中的一段,來往運貨大車較多,因為事故頻發,交管部門設置的限速很多,多為40公裡/小時,原來還有20公裡/小時的路段,一不小心來個超速,就是100大洋。

去得不多的另一個原因是這個水庫多亂石底。比如這次出釣選的釣位水底就亂石叢生,雜石很多,浮漂露出水面目數忽高忽低。自然水域水底不平也很正常,小雜魚多也是自然水域的另一大特症,當出現水底亂石多和小雜魚多兩個條件時,就發生瞭前面說的奇怪現象——打窩後竿竿掛底。

我當時分析,打窩前掛底不多是因為窩點裡沒有什麼小雜魚,等打窩後小雜魚蜂擁而至,像這樣的山體水庫平時水底食物匱乏,有東西吃小雜魚還不成群結隊的聚來。當我們把包鉤的餌團拋到水底後,小雜魚會拱食,移動餌團在水底的位置,直到拱進石頭縫拱不動為止,這時我們提竿就會釣住大物——地球,發生掛底現象。

這種掛底不但是竿竿掛,而且很難通過抖竿等辦法讓鉤子解脫出來,隻得通過“拔河”的方式斷掉子線。

如果不想法解決這一現象,多少子線也得報銷在這。當時我建議大傢底釣改為釣離底,在現用線組的基礎上更換吃鉛量大的浮漂,先下拉浮漂座5公分,不行就再下拉5公分,以此類推,形成釣離底。

這樣就規避瞭亂石底,另外所搭配的餌料盡量減少腥味餌的占比,也就減弱的小雜魚追食的興趣。在浮漂漂相上主抓有力下拉的大頓口,放棄小幅度的上頂和下拉動作,雖然“空槍”的時候較以前增多,但避免瞭連續損失子線這一大缺陷。

有個釣友建議修改線組,使用單鉤通線,這樣的確是減少瞭掛底幾率,但一旦出現掛底,“拔河”時斷掉的不是子線而是主線瞭,浮漂保住保不住還兩說呢,所以這個建議我並不贊成采納。

大傢按照我的思路改變釣法,釣到最後收桿時,漁獲還算可以,說得過去,對得起跑這麼遠的路來一次。

由此可見,在自然水域垂釣,很可能出現這樣或那樣狀況,隻要我們找準瞭原因,解決起來也不難,不是有句話叫“辦法總比困難那多”嗎?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58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