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次水下觀察,總結這幾個位置是魚窩,冬季野釣別錯過!

#頭條創作挑戰賽#
在冬季要想釣得好,不是看你浮漂多靈敏、不是看你窩料多牛x、也不是看你餌料多美味,就是看你屁股坐的正不正。
對於新手而言,這主要是靠運氣,運氣好屁股坐正瞭,那就連桿上,屁股不正就空軍。

#頭條創作挑戰賽#

在冬季要想釣得好,不是看你浮漂多靈敏、不是看你窩料多牛x、也不是看你餌料多美味,就是看你屁股坐的正不正。

對於新手而言,這主要是靠運氣,運氣好屁股坐正瞭,那就連桿上,屁股不正就空軍。而老手選位經驗豐富,能準確的找準魚窩、魚道,那麼就經常能連桿爆護瞭!

魚是活的,不會待在一個地方不動,冬天水溫低它們不怎麼愛動,但也不是一動不動,會根據天氣變化而變化,所以不能百分百確定哪些位置一定好!我下面說的隻是根據多次的水下觀察、實戰作釣,總結出的相對靠譜的幾種位置。

無草釣有草

這句話大傢應該都聽過,哪怕沒聽過也應該知道鯽魚就是喜歡躲草,咱們要是以鯽魚為主,一年四季都可以找水草釣,釣草邊、釣草縫、釣草頭、釣草洞等等。

無草釣有草怎麼理解?既然沒有水草,怎麼釣有草呢,難道變出來嗎?這個“無草”隻是相對而言,意思是指水草很少的情況,而在這種水草不多的地方,我們隻要找到一小撮水草就能靠著它下桿。

無草釣有草隻是上半句,那下半句是啥大傢知道嗎?下半句是有草釣無草!這個就很好理解瞭,就是水草多的地方就得釣沒有草的地方。

那“有草釣無草”對不對呢?最開始我也是這樣來選位的,但釣久瞭發現不太對,特別是有瞭水下攝像頭以後更不對瞭。我認為在有草、草比較多的地方應該找草更多更厚的地方,然後去釣草洞,如果是臺釣那就釣草頭、兩片大水草之間的縫隙(務必保證水底是幹凈的),無論明草暗草都可以。

有草釣淺、無草釣深

這也是根據經驗以及水下觀察得出的結論,水草有保溫和遮蔽功能,水草多魚膽子就大,哪怕很淺它們也會成群聚集。大傢可以看看玩傳統釣的,釣個草洞,幾十公分都連上大板鯽、能連桿!

所以有水草、特別是水草很厚實、很大片的情況下,不怕釣淺,反而要主動釣淺一些,唯一註意的就是最好釣遠一些,遠離岸邊就能安靜點!

如果這片水域一點水草都沒有,一眼望去光禿禿的,那這種情況下我認為就得釣深瞭,幾十公分肯定沒必要嘗試瞭,起碼釣個二米多三米多吧,特別是一些山體水庫、大江大河的,咱們應該找一些灣子、或者深坑、二道坎,你釣個三四米都沒事,不僅能釣到大鯽魚還能釣到大板鯽。

如果是連續大晴天、白天溫度挺高,晝夜溫差比較大,這種情況下白天溫度上來瞭就比較難釣,魚容易起浮到水皮曬太陽,如果非要釣就建議選擇淺一點的地方瞭。

流水釣洄灣,經常漲退水要釣深

洄灣本就是一個好地方,因為它能囤積食物。冬天食物少,這點魚也知道,所以他們要進食的時候不會像夏天那樣大範圍活動、到處找食物,冬天的魚活動範圍很小,就算餓瞭也會去那些最容易找到食物的地方,而洄灣就是不二之選。

如果你這條河走水瞭,那麼洄灣的優勢就更加放大瞭,因為冬天的魚不愛動,而走水的情況下它們就不得不動。小走水,洄灣基本上可以保證不走水,即使大走水,洄灣的水流也能小很多,所以是魚停靠的最好地方。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說你這個地方不但走水,而且水位的高度變化還很嚴重,比如退水時水位會退下去一大截,那麼這種情況下咱們就得釣深瞭。

如果你的釣位很淺,漲水時還能勉強湊合,但退水時可能直接沒水瞭,這種地方魚怎麼會待呢?最好是找大灣子,水又深的地方,然後用長竿,這樣影響小點。

釣避風向陽,不釣迎風背陰

這一點是最後考慮的,也就是說沒有以上幾點重要,我用水下攝像頭看過好多次,有些地方即使迎風、即使背光,依然有很多魚活動,原因大多都是水草多、或者地勢復雜。

我的意思是,如果其他的條件都差不多,你還是有選擇的餘地,那麼接下去就是找避風向陽的位置,先選避風、再選向陽。

原因是有風的情況下拋竿不準、人也不舒服,一二級風就算瞭,如果是頂著四五級風,你還能做到精準拋竿嗎?冬天大多用長竿,你拿個5.4、6.3的,恐怕是會非常難拋!

冬天一般不會缺氧,魚對氧氣的需求也沒夏天那麼高,所以咱們就不需要找下風口、出水口這類氧氣充足的地方瞭。

結語:

以上內容不是百分百準確的,因為每個地方魚情水情不一樣,加上天氣影響、地形的差異,魚的棲息之所肯定是不固定的,所以大傢需要客觀看待。

比如我之前老是強調釣水草,比如草洞、草縫什麼的,但有釣友就說自己釣光水狂拉,比他們釣草洞的多很多。這個我信,每個地方情況不一樣嘛,況且魚是活的,它要是心情好想出去逛逛,這也說不準呢。

我隻是建議,大傢如果實在不知道該什麼選位,可以參考我寫的這幾個位置。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58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