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近、深、淺”,冬季野釣鯽魚選位,先把這4個字搞明白
#頭條創作挑戰賽#
其實不管釣什麼魚、在哪裡釣,在選位置這一塊,都得先把“遠近深淺”這四個字弄明白的。隻不過冬季主要以釣鯽魚為主,所以本文就不講其他魚瞭,隻針對野釣鯽魚。
#頭條創作挑戰賽#
其實不管釣什麼魚、在哪裡釣,在選位置這一塊,都得先把“遠近深淺”這四個字弄明白的。隻不過冬季主要以釣鯽魚為主,所以本文就不講其他魚瞭,隻針對野釣鯽魚。
那有人肯定要說,釣點是否有障礙物、水底的結構這些也很重要啊,為什麼不提呢?當然重要,而且還得放首位,但本文不說是有原因的。
首先釣點有沒有障礙物是一目瞭然的事,反正有水草就找水草,草洞、草縫、草邊,這些說瞭八百遍瞭。至於水底結構,說實話,多數人懶得找,覺得麻煩、費事,你要願意那是極好的,我也講過不少。
而遠近深淺這四點,屬於很重要、但也不算太麻煩的事!
先說遠,什麼情況要釣遠
第一種情況就是你們當地這個釣點,無論是塘也好、河道也罷,隻要整體都比較淺,尤其是遠近深淺都差不多,那就要考慮釣遠。
這種情況下不是絕對釣遠,而是可以考慮釣遠,理論上說,先釣近,因為短竿方便舒服,不行再換長竿。
但也有幾種情況是一下竿直接可以選擇釣遠的,比如說當地大多數人都用長竿,或者有很多玩傳統釣的,那就肯定長竿為主瞭。
再比如,有水草,但水草不多,很稀疏很分散,這種情況下你看遠的地方有沒有相對水草較多的位置如果有,就用長竿。要是水草主要集中在遠處,那就更不要考慮瞭,一寸長一寸強。
再說釣近,什麼情況下釣近
好像很多人覺得冬季用長竿才是王道,都認為魚在遠處、深處,其實這個事不絕對。
有些地方短竿也行的,比如水草比較多的地方,水草多而厚,魚就會大膽往邊上靠,而且相對來說,近岸處相對淺一點,淺水升溫快,魚也喜歡,另一點就是食物多。
像一些水庫、河道,大多都是邊上淺越往中間越深,像漏鬥一樣的形狀,那麼這種地形,魚肯定會根據天氣水溫選擇合適的深度,我認為倒不絕對要用長竿釣遠釣深,有時你用個3.6、4.5也能上魚,可能比長竿還要好點。
釣鯽魚的竿,多長算長多短算短?這個我覺得每個人應該有自己的標準,可以結合當地釣友的用竿情況,我基本上以5.4米為分界線,小於5.4為短,大於等於5.4算長。
什麼時候該釣淺?
釣鯽魚,大多數時候我都選擇釣淺,有兩種情況特殊點,第一是這個地方整體都深,邊上可能都有二三米,那沒辦法;第二是大降溫後面的幾天,那也得釣深。
如果非要把釣淺的條件說的仔細點,告訴大傢哪些時候最適合釣淺,那麼就是看障礙物。水草多可以釣淺,比如一個水域有深水區、有淺水區,但淺水區水草多,那我肯定首選淺水處的水草區。
降溫前一天、降溫當天,魚要瘋狂進食,也會跑到淺水,平常如果溫度穩定,天天有太陽的,那也是淺水好些。當然,我這邊屬於南方,南方冬天不冷,才有這樣的結論,北方的魚情就不清楚瞭。
什麼時候該釣深
上面說瞭,整體都深的地方隻能釣深,還有就是降溫後的幾天要釣深。其實降溫後的幾天不好釣魚,魚不愛動,就躲在某個地方,你找到瞭也未必開口。
但這種情況下,我認為它們會跑到深水區,你釣深水區碰到魚的概率就大點,相對也容易釣到幾條還願意開口的。
多深算深呢?這個就沒啥標準,都是相對而言,正常我感覺嘛三四米的樣子差不多。可以靈活點,比如一些小河道,最深不過2米,那你就釣2米,盡量找最深處,比周圍深二三十公分也好,找一些灣子、坑、二道坎、障礙區,都好。
像山體水庫,邊上就有二三米的,那咱們的標準肯定得往上提提,此時就得配合長竿瞭,比如6.3、7.2,釣個四五米。
釣得越深,口越少,但上的魚相對大點,弄不好就搞到個大板鯽、甚至鯉魚草魚啥的。
大江大河大水面,小河小溝小環境,該如何抉擇
有人說小水面魚好找,有人說大水面受天氣影響小,反正各執一詞。這個事怎麼說呢,最主要還是看資源,出魚情況。
咱們肯定要考慮實際,你去一個地方釣魚總要做些準備工作的吧,不可能隻有你一個人釣魚吧,釣之前先打聽一下出魚情況,哪個地方出魚多、好釣,就選哪個。
如果不知道出魚情況,也沒人給建議,我個人還是比較願意選擇小水面、淺水、水草多、結構亂的地方。
理由:小水面魚躲來躲去也就這麼幾個地方,你今天釣這裡釣不著,明天就換,總能找到,尤其是像玩傳統釣的,多打窩、魚竿又長,找魚容易。
可是大水面呢,你釣幾天估計都釣不完一半,像中間那些位置根本就夠不到,魚能躲的地方太多瞭,它要是貓在離岸幾十米外的地方就是不進來,你有啥辦法?
文章就寫到這裡瞭,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58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