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魚”鬧窩排行榜:白條不算可怕,這10位一個比一個煩人
雜魚鬧窩怎麼辦,這是擺在釣魚人面前的第一大難題,也可以說是一個永恒的難題,尤其是在自然水域作釣不可能不和雜魚打交道。
“雜魚”隻是一個統稱,所有小個體的、釣友們不想釣的、來窩子裡幹擾我們正常作釣的,都可以稱之為“雜魚”,有的時候鬧窩的甚至都不是魚!
雜魚包含很多的種類,它們分佈在不同水層、有著不同的覓食習慣,這也是難避開的原因之一。
雜魚鬧窩怎麼辦,這是擺在釣魚人面前的第一大難題,也可以說是一個永恒的難題,尤其是在自然水域作釣不可能不和雜魚打交道。
“雜魚”隻是一個統稱,所有小個體的、釣友們不想釣的、來窩子裡幹擾我們正常作釣的,都可以稱之為“雜魚”,有的時候鬧窩的甚至都不是魚!
雜魚包含很多的種類,它們分佈在不同水層、有著不同的覓食習慣,這也是難避開的原因之一。而今天咱們就來說說讓釣魚人最頭疼、最難受的雜魚到底有哪些。
第十位:白條
既然是雜魚鬧窩排行榜,那麼白條必須得安排上,這也是最常見鬧窩的魚種之一。為什麼隻把它排到第十位,是看不起它嗎?當然不是,白條鬧窩是很頭疼的,但隻是相比以下幾種魚它還算好。
白條煩人,主要是勝在數量上,一來就是一大群,恐怖的時候你都能看到在水面上噼裡啪啦的響。
為啥要說看到噼裡啪啦響,而不說聽到呢?因為那場面太震撼,視覺上的沖擊遠遠大過瞭聽覺,有經歷的釣友應該懂得,就是那種頭皮發麻的感覺。
我以前看《遊釣中國》記得大毛老師說過一句話:“我頭發都站起來瞭”。我忘瞭當時出於什麼原因才讓他說出這話,但我覺得白條鬧窩嚴重的時候我的頭發也會站起來。
第九位:圓吻鯝(指鯝魚一類)
可能有些地方沒有這種魚,很多釣友也不認識,但我們這邊卻很多,這種魚可以長到很大,兩三斤也是有的。大的釣起來還可以,手感很好,但關鍵是長大瞭就很少咬鉤,或者換個角度說是小的太惡心瞭,搶食起來太猛。
這種魚唯一的優點就是手感好,其他簡直一無是處,為啥給它排第九位,首先它的嘴巴和白條差不多大(或者更小點),但它的嘴是朝下的,所以假信號就很多,你要是稍微釣靈點可能就很多空竿。
其次,白條隻是釣著難受,你要湊一盤拿回傢處理下,味道是很好的。但圓吻鯝就不一樣瞭,難釣還難吃,小的無所謂,油鍋裡一下也吃不出啥來,大一點的油炸炸不脆,隻能紅燒或清蒸那就很難吃瞭。
第八、第七位:鰱鳙
鰱魚和鳙魚是兩種魚,所以並列第七第八,網上也有一些寫雜魚的文章包括我以前可能也寫過,但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將鰱鳙寫進去的。原因是鰱鳙可以長到很大的體型,釣起來很刺激、很爽,而且也好吃,可以說是很多人最愛釣的魚種之一。
我說這兩種魚煩主要是指小個體的,當然其他魚種,在小的時候也會很煩,比如小鯽魚、小鯉魚都是群體活動,一鬧窩也是沒完沒瞭。
隻說鰱鳙是因為它們對作釣的影響太大瞭,像小鯽魚小鯉魚鬧窩,你隻要把鉤子放大點它們可能就吃不進,但鰱鳙嘴大啊,哪怕是小鰱鳙嘴也是大的,大鉤照樣吃。
其次,隻要是小鰱鳙數量多的地方,基本就告別商品餌瞭,它們對霧化好的、味道濃的東西十分地敏感。釣大貨,你霧化很好可能半天釣不著,但小的、你不想釣的,稍微有點霧化它就進窩,而且你又趕不走,砸石頭都沒用。
第六位:趴地虎
有一種說法:如果你這個窩子釣起瞭趴地虎,那基本這個窩就可以放棄瞭,不會有其他魚。我也不知道怎麼會有這種說法的,反正去年有幾次我在網上發趴地虎鬧窩的照片時,很多釣友都這樣來評論。
以前我並沒有覺得趴地虎鬧窩有多煩,因為我們這邊野河雖有各種小魚,但趴地虎數量卻不多,隻偶爾上一兩條。
直到後來我去瞭一個水庫,那個鬼地方就像被趴地虎占領瞭一樣,有多恐怖呢?就是無論你在哪個位置下桿、無論釣遠還是釣近,隻要掛蚯蚓,入水默念十秒,提竿必上趴地虎。
我去釣過幾次,一開始在水庫入口附近,發現趴地虎太多,於是第二次就跑到水庫最裡面,累個半死最後發現還是趴地虎。有次實在釣的沒脾氣瞭,把線組一丟想休息下,鉤子就丟在腳步,拿起來一看兩個鉤子三條魚,你敢信嗎?
第五位:鰟鮍
我小的時候一直以為鰟鮍就是沒有長大的鯿魚,隻不過顏色有點不一樣而已,後來才知道它比鯿魚惡心太多。小鯿魚鬧窩也是挺煩人的,但好歹還有個期待,等長到大鯿魚就爽瞭,但鰟鮍它一輩子就那麼點,毫無念想。
鰟鮍主要惡心在兩個地方,第一它雖然為底層魚類,但實際上經常會跑到中上層覓食,也就是會截食;第二,它體型小、嘴巴更小,所以我們會發現老是有口卻逮不著,常規釣鯽魚的線組哪怕再小也無法很好地釣到鰟鮍,想釣好就用0.3、0.5這種極細袖,一二號都勉強。
鰟鮍體型小,所以我要是釣的多,一般就是和餐條、麥穗一起炸著吃,但很多釣友說鰟鮍的肉是苦的,這我倒沒發現,釣友們知道嗎?
第四位:麥穗
這也不是什麼正經魚,不過對它想必不用我做過多介紹瞭,大傢都很熟悉,用“臭名昭著”來形容麥穗魚不為過。
釣魚人討厭麥穗到一個什麼地步呢?就是有的時候明明是其他小魚鬧窩,別人一問魚情,咱們也會順口說一句“麥穗在鬧”,可見大傢心中對它有多煩。
麥穗的煩人之處,第一和白條一樣也是一來一大群,第二是嘴巴小,很難釣,要想釣好感覺和鰟鮍一樣,也得用極細袖。
雖然它在某些地方和白條很像,但它比白條更惡心,首先白條稍微大點的,釣個二三十條就能湊一盤,但麥穗釣二三十條都不夠塞牙縫。
其次,麥穗的繁殖能力極強,一個地方隻要開始有麥穗,過一段時間你再去釣就會發現全是麥穗。
第三位:螃蟹
有些地方沒有,有些地方很多,以前我住在杭州的時候,那邊的每條河道幾乎都能釣到螃蟹,內河與錢塘江相連,大概是從錢塘江跑進來的。
其他雜魚鬧窩最多讓你心煩,螃蟹不一樣,它還“傷財”,運氣差的時候一板線都能給你切完,很多人都被逼的沒辦法瞭,隻能用大力馬。而且螃蟹不挑食,你掛啥他都吃,商品餌、蚯蚓、玉米給啥吃啥,不吃也給你鬧一下。
有人說:螃蟹多好,比魚值錢多瞭啊,為啥不直接釣螃蟹呢?也有專門釣螃蟹的,每年大概到九十月份吧,就比較肥瞭,有些人去漁具店買幾個專門釣螃蟹的線組,準備幾隻便宜的竿子,就跑到河邊釣。釣螃蟹很簡單,那種線組中間有根鐵絲,隻要往鐵絲上穿點豬肝,螃蟹聞到味道就會來,而鐵絲周邊都是一個個的線圈,螃蟹一踩就會纏住。我看他們釣螃蟹不用浮漂,過一會兒提一下魚竿就行,全靠手感。
但正常臺釣的人一般不會想遇到這種鬼東西,一是沒什麼樂趣,中鉤基本靠錨;二是口很多,但釣起來的少,畢竟隻有兩個鉤子,而螃蟹全身都比較硬;第三就是費線,用尼龍線一晚上要切好幾副,用大力馬釣鯽魚又不方便。
第二位:羅非
我曾經有寫過類似的文章,當時是螃蟹在前羅非在後,很多釣友看完後就吐槽瞭,為什麼羅非不排在前面,你知道指甲非有多惡心嗎?你感受過被奶非支配的恐懼嗎?你能理解我們的痛苦嗎?
因為我們這邊的所有野河都沒有羅非,所以確實沒有不知道羅非鬧窩有多惡心,但看瞭大傢這麼多的評論,我好像能明白一些瞭。
我總結瞭大傢的觀點,羅非惡心主要也是因為數量多、個體小,而且關鍵一點是它不挑食,普通餌料就不說瞭,像玉米小麥它也吃,用釣友們的話來說就沒有羅非不吃的。
還有,羅非鬧窩嚴重的地方,幾乎各個體型都有,所以你用稍微大點的鉤、稍微粗點的線也沒用,而在龐大的密度面前,什麼跑鉛、釣鈍也變得不堪一擊瞭。
第一位:河蝦
應該有很多人想不到河蝦居然會跑到第一位,河蝦鬧窩不常見,就算鬧一般也不會有很大的數量,可能隻是幾隻而已。但是,正是因為不常鬧、數量少,所以反而讓釣友們釣的懷疑人生。
河蝦吃鉤是什麼漂型,有些說是浮漂平移或者斜著被拉黑,這些情況有,但並不隻是這樣。有的時候它也會像鯽魚那樣上下點動,陰漂,甚至出現漂亮的頓口。但區別是河蝦鬧窩,你很難將它釣上來,甚至都發現不瞭。
自然水域常有走水,而輕微的走水也會導致浮漂平移、斜著慢慢淹沒、陰漂,有的時候出現這種漂相瞭,但你又沒感覺水在流動,就會很疑惑,不知道到底是什麼魚在吃鉤,疑心病重一點的人可能又要調整餌料、浮漂瞭。
把蝦排第一我覺得是,明著鬧窩的“雜魚”,哪怕釣不起來,至少你心裡是清楚的,但暗著鬧窩的“雜魚”,釣不到還看不懂,渾身難受。
寫在最後: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魚情,可能我這邊白條鬧的嚴重,你那邊羅非鬧著嚴重;每個釣魚人也有不同的想法,我覺得蝦子偶爾鬧窩,釣魚人往往不會立馬反應過來,抓不到口、釣不起魚就會懷疑人生,而你可能覺得蝦子偶爾鬧鬧能接受,但吃不消麥穗無休止的折騰。
對此,歡迎各位釣友留言評論說出自己的看法,你們當地哪種“雜魚”鬧窩最厲害,你最不能接受的又是哪一種?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註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59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