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浮漂的4個要點,過度追求靈敏恰恰是釣不好魚的原因

在釣魚之前,選擇一隻“好”的浮漂是很有必要的,畢竟我們看不見水底的情況,魚兒進窩與否、以及進窩後吃餌蹭線等信息都得通過浮漂的反饋才能知曉
如果浮漂反映不及時或出現差錯,就會導致我們判斷失誤,在不該起竿的時候起竿瞭,輕則空竿重則炸窩!反之也一樣
但是!我說的好浮漂,和價格高低沒有必然聯系,也無關靈敏度
好浮漂的評判標準隻有一個,即適不適合當下魚情,能不能幫你把魚快速有效地釣上來
這樣說太籠統瞭,我覺

在釣魚之前,選擇一隻“好”的浮漂是很有必要的,畢竟我們看不見水底的情況,魚兒進窩與否、以及進窩後吃餌蹭線等信息都得通過浮漂的反饋才能知曉

如果浮漂反映不及時或出現差錯,就會導致我們判斷失誤,在不該起竿的時候起竿瞭,輕則空竿重則炸窩!反之也一樣

但是!我說的好浮漂,和價格高低沒有必然聯系,也無關靈敏度

好浮漂的評判標準隻有一個,即適不適合當下魚情,能不能幫你把魚快速有效地釣上來

這樣說太籠統瞭,我覺得還是直接講野釣選漂的一些要點然後舉例說明比較好理解

選擇浮漂第一要點:靈敏度高低

浮漂的材質、吃鉛量、形狀、長度、做工等參數不同,在釣魚中反映出來的信號就各有差異,而這種差異性通常被釣魚人概括為“靈和鈍”

釣魚總是在大靈與大鈍之間,那麼靈和鈍都是需要的,有些人過度追求靈敏,不好;有的人習慣釣的鈍抓死口,也有弊端

冬季魚口小,我們需要細線小鉤配上小號的浮漂來盡量放大魚口;夏季魚口大,加之雜魚鬧窩嚴重,就要稍微遲鈍一些的浮漂

這時過於追求靈敏反而徒增煩惱,餌料下去餐條麥穗就搶食,每一竿都是頓口黑漂,每一竿都是空槍,釣的懷疑人生

選擇浮漂第二要點:長短

浮漂的長短問題往往被許多釣友們忽視,說真的如果和吃鉛量、靈敏度等等參數相比,浮漂長短顯得不那麼重要,野釣也不必講究那麼多

但你說它不重要嗎,也不是,我舉三個例子

1、在水淺的地方,浮漂太長容易和子線發生纏繞,弄不好魚鉤還會紮傷漂身

2、隨著溫度升高,魚兒慢慢轉移到深水,我們在夏季釣深潭的時候,浮漂用的太短穩定性就不好

有釣友反映自己的浮漂總是傾斜狀態,也有可能是這個問題導致(浮漂太短也不抗風浪)

3、在黑坑釣魚,用長一點的浮漂能夠盡可能釣遠,同時漂尾長到位就慢,可以捕捉到更多的魚訊,對於中上層的活性不太好的魚,有一定程度的引誘作用(當然還得和餌料結合)

浮漂越短越靈敏、越靈活;浮漂越長越穩定、可以搜索魚層

長浮漂前面說瞭可以捕捉更多的魚訊,漂尾較長的還能釣行程,搜一搜魚層,黑坑垂釣時我基本都用40公分以上的浮漂,偷驢有時甚至用到49公分

而短浮漂靈度高,且在一些障礙區也能用,冬天的時候我看人傢長竿短線釣草洞,有用七星漂的,也有用5公分、10公分立式漂的,效果也挺好,正常環境我一般用30~40之間

選擇浮漂第三要點:吃鉛量

水越淺吃鉛量越小,水越深吃鉛量越大

竿子越短吃鉛量越小,竿子越長吃鉛量越大

魚口越弱吃鉛量越小,魚口越強吃鉛量越大

窩裡魚越少吃鉛量越小,窩裡魚越多吃鉛量越大

雜魚越少吃鉛量越小,雜魚越多吃鉛量越大

補充一點:浮漂還應該與線組、魚鉤大小所匹配,這個能影響調漂環節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59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