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鉛中魚多數是頂漂?詳解兩者的動作聯系,鈍中求靈才是王道
筆者在臺釣裡第一個學會的釣法就是跑鉛瞭,當時在河邊釣魚遇到跑水,有個釣友路過教會瞭我怎麼在水流比較大的環境下進行坐釣。當初最不明白的一點就是跑鉛這種釣魚上魚為啥老是頂漂呢?前幾天看見有釣友在問這個問題,所以今天就給大傢說說跑鉛和魚的那些關系,以及應該如何正確使用跑鉛。
筆者在臺釣裡第一個學會的釣法就是跑鉛瞭,當時在河邊釣魚遇到跑水,有個釣友路過教會瞭我怎麼在水流比較大的環境下進行坐釣。當初最不明白的一點就是跑鉛這種釣魚上魚為啥老是頂漂呢?前幾天看見有釣友在問這個問題,所以今天就給大傢說說跑鉛和魚的那些關系,以及應該如何正確使用跑鉛。
跑鉛在水底的狀態
首先我們要來看看跑鉛在水底的一種狀態,大傢也都知道跑鉛有大小之分。鉛塊的重量在一倍吃鉛(平水)到三倍以下稱為“小跑鉛”,三倍吃鉛以上的話稱之為“大跑鉛”,也有意見認為隻有鉛塊達到一倍吃鉛(八字環觸底)才可以叫“小跑”。
事實上無論是上述哪種重量的配比,釣組兩條子線在水底的狀態是一樣的,都是躺著的,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重量配比引起的鉛皮在水中的姿態不同。以釣兩目為例子,鉛塊一倍吃鉛八字環是觸底,鉛體較為筆直;吃鉛大於一倍小於三倍的話,鉛體和塘底呈現一個角度,重量越大傾斜得越厲害。三倍以上吃鉛的大跑鉛相信就不用多說瞭,鉛塊直接橫躺在躺底。
上面講瞭一下跑鉛的一些姿態問題,現在我們說說魚常見的吃餌動作,這兩個聯系在一起基本上就能解釋魚的動作在跑鉛情況下魚漂的反映。
魚吃餌三招
大部分魚的吃餌動作和鯽魚相差不遠,這裡我們就以鯽魚為例子來分析一下。鯽魚的一些動作被有些釣友總結為“吃餌三招”,分別是試、吞、遊。
試:魚在餌料旁邊開始試餌,手段包括用尾巴掃動魚餌,用頭撞擊、蹭動魚餌。
吞:鯽魚感覺到沒有危險時,張口吞噬魚餌。魚鰓內部會形成一個負壓,將餌吸入的同時將水排出,然後慢慢咀嚼。
遊:魚吞餌後沒有發現異常情況,會帶著餌料往上遊走,當然瞭魚口太差的情況這一步有時並不會出現。
魚動作在漂像上的反映
試口:漂沒有反應
魚試口是通過身體的各個部分對魚餌進行試探,懸墜情況下的話可以發現魚漂會有小幅度的上下浮動。跑鉛的子線躺著的,魚試口、遊動的動作不會對釣組產生一個扯動的現象,所以浮漂不會有動作。
吞:吞這個是否產生動作要看釣組的具體情況,如果子線在水底躺的夠直,魚吞噬的這個動作會通過子線直接扯動魚漂,我們可以在漂上看見一個幹脆利落的頓口。當然瞭這功勞要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子線躺著直,一部分是太空豆被拉開。
遊:魚吃餌完成後會帶著餌往上遊,子線會被魚從水底拉起,隨後鉛塊也會隨著離底。鉛塊離底會導致浮漂的平衡被打破,漂目會有一個很大的漲幅,這時我們提桿命中率是相當高的。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跑鉛不止上頂一種漂像,魚試餌被過濾瞭就暫且不論,但吞餌的頓口能不能被捕抓到這要看釣組的配置和釣手的操作,如果子線在水裡是彎曲的,那根本無法保證魚吞餌的那瞬間可以通過子線來拉動魚漂。所以我們直觀的感受就是跑鉛中魚多數是頂漂,因為我們的魚漂受各種限製並不能次次都捕抓到魚吞餌的動作。
跑鉛的正確玩法
跑鉛相對於懸墜來說靈敏度肯定是比較鈍的,但我們仍舊可以通過一些辦法來提高它的靈敏度。上面講瞭很多,想必大傢也都發現瞭提高靈敏度的關鍵就在於,浮漂要盡可能的捕抓吞餌的動作上。根據這個核心點,我們拋竿的時候盡量打滿、子線放短、浮漂到位之後記得把桿往後帶一下然後送回去,做好這三點跑鉛也能夠擁有不錯的靈敏度。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59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