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不用魚鉤就能釣到的魚,小時候一天能釣好幾斤,如今很少有瞭
釣魚需要用魚鉤,這是小朋友都知道的生活常識,可要說不用魚鉤也能釣魚,而且還經常能同時釣上兩條,相信沒有幾個人會相信,但不信歸不信,有一種魚確實不用魚鉤就能釣到,這種魚就是——趴地虎。
趴地虎學名沙塘鱧,因為各地的本地叫法不同,趴地虎的俗稱有不下十個之多,例如烏鱧、呆頭魚、愣頭魚、土虎魚、土憨巴、貪吃虎、沙裡趴、土狗公等等,而趴地虎是大傢比較常叫的一個名字。
釣魚需要用魚鉤,這是小朋友都知道的生活常識,可要說不用魚鉤也能釣魚,而且還經常能同時釣上兩條,相信沒有幾個人會相信,但不信歸不信,有一種魚確實不用魚鉤就能釣到,這種魚就是——趴地虎。
趴地虎學名沙塘鱧,因為各地的本地叫法不同,趴地虎的俗稱有不下十個之多,例如烏鱧、呆頭魚、愣頭魚、土虎魚、土憨巴、貪吃虎、沙裡趴、土狗公等等,而趴地虎是大傢比較常叫的一個名字。
趴地虎屬於小型魚類,這個魚種裡也有分支出幾個不同品種,區別在於魚體的顏色和大小上的差別,常見的趴地虎顏色多為灰褐色,魚體表面分佈很多細小的黑斑,大小有小手指般粗細。
還有一種趴地虎個頭要大上許多,小編就釣過一條差不多有一兩重的,算是趴地虎中比較大的個體,這種趴地虎魚體顏色為烏黑色,河流裡分佈的並不是很多,偶爾才會遇上。
別看趴地虎是一種小型魚,它可是肉食性魚類,喜歡棲息於河溝及溪流近岸有亂石、水草、泥沙等環境,主要的食物是水中的小蝦米、水生浮遊生物,掉落水裡的一些小蟲螞蟻等,隻要比它小能吞得下的食物它都吃。
不用魚鉤釣趴地虎,現代的年輕人知道的不多,農村70和80的朋友印象最為深刻,小編打小時候起就喜歡釣魚,而小時候釣到最多的魚就是趴地虎,當時在我的傢鄉廣西,農村隨便哪條河溝都有這種魚。
比起現在各種各樣的釣具,那個年代釣魚連買魚鉤的錢都拿不出來,魚鉤都是自己純手工打造,用大頭針燒紅以後再擰成魚鉤的樣子,那造型現在想想也真是沒誰瞭!
趴地虎最好釣的時間是每年清明節前後這兩三個月,使用到的釣具比較簡單,一根小竹子做成魚竿,長度在一米到兩米之間不用太長,釣線則是用傢裡縫衣服的編織線,連鉛墜都是用的牙膏皮或小石子。
就是這樣簡單的釣具組合,再綁上現挖的蚯蚓,幾個小時下來能釣好幾斤趴地虎,那時候釣魚可不知道什麼要提前打窩,到河邊直接下竿,說來也奇怪,水裡的趴地虎一條接一條連桿,有時還能同時釣上兩條,源源不斷就感覺釣不完。
為何不用魚鉤就能釣到趴地虎呢,原因是這種魚非常貪吃,隻要吃到嘴裡的食物就不願意吐出,死命地咬住蚯蚓不放,釣上來你還得把蚯蚓從它們嘴裡給拔出來,就算離開水它們也不舍得鬆口,這可能就是它被稱為“虎”的原因。
這種魚情如今已經看不到瞭,河裡的趴地虎變得非常少,在個體上也小得可憐,以前在小編老傢幾個小時不用魚鉤就能釣好幾斤,現在裝備精良運氣好還能釣個十來條,運氣不好能釣幾條就算不錯瞭,到處都是小羅非魚。
趴地虎為何在各地的河流中慢慢銷聲匿跡,我個人覺得主要有三點,一是環境變化,二是生態水質汙染,三是新魚種出現,這三個原因壓縮瞭趴地虎的生存空間,才讓趴地虎的族群慢慢變少。
除瞭趴地虎以外,以前河溝溪流裡常見的一些不知名小魚蝦,現如今也不見瞭蹤影,所以說人類對自然生態的影響是最巨大的,如果我們再不去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可能現在還能看到的一些物種,若幹年後也會變少或者永遠消失,到那時留給人類的也隻有孤獨和回憶。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60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