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友們還認為浮漂吃鉛比大的比小的好?有2個錯覺,讓魚遠你而去

浮漂的吃铅比竟是这么回事,后悔没早知道,我这得少钓多少鱼?不知道各位钓友有没有这么一个错误的认识,就是感觉“吃铅比”大的浮漂更好,反正小渔我当年

本文共計898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4分鐘。

浮漂的吃鉛比竟是這麼回事,後悔沒早知道,我這得少釣多少魚?

不知道各位釣友有沒有這麼一個錯誤的認識,就是感覺“吃鉛比”大的浮漂更好,反正小漁我當年是這麼想的,總感覺吃鉛比大的漂在同體積下鉛量多,容易拋得更遠更深,所以很是鐘情於這種浮漂,但真實情況又如何呢?本期《漁課堂》我們來看看。

一、吃鉛比是什麼造成的?

吃鉛比呀,其實是與浮漂的材料有極大關系的,舉個常見的例子,一支蘆葦漂,一支孔雀羽漂,孔雀羽浮漂就由於自身材質原因,其吃鉛比就難以做到2.5以上,而蘆葦浮漂則能到3.0以上,但是2種浮漂的用鉛量上,卻是一樣一樣的,而體積上孔雀羽的要大得多,因此孔雀羽的吃鉛比更小。

二、吃鉛比大的漂有什麼優劣?

吃鉛比大的浮漂,當遇到魚吃口時,其在水中的“動作感”會稍弱,但是它向下的行程卻長,這是由於魚拉動魚餌並拉動鉛皮時更吃力,就造成漂相產生的一刻下頓感不強烈,不過魚咬住之後則會因為鉛墜的沈重而使得下頓後的下行距離更長,因此不少釣友會感覺蘆葦漂等吃鉛比大的漂更靈,這其實是種錯覺,吃鉛比大的漂在剛開始是鈍的。

三、吃鉛比小的漂有什麼優劣?

與吃鉛比大的浮漂相反,吃鉛比小的漂在產生漂相的一剎那會有更大的動作,頓感強烈,因為魚在水下不怎麼費力就能讓它動起來,所以這種漂才靈,不過在隨後的下頓過程中,它的行程太短,幾乎是一下頓馬上就沒瞭動作,這也給瞭釣友一種錯覺,就是抓口困難,浮漂“遲鈍”,其實也是正好相反的。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64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