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王跑跑”,現今已和脫鉤跑魚徹底說“拜拜”,僅靠這幾招
曾经的一段时间邪了门了,每次钓鱼跑鱼率非常高,达到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六十,意味着钓住10条鱼,就会脱钩跑鱼5条甚至6条,作伴去的几位钓友笑侃“
本文共計1635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7分鐘。
曾經的一段時間邪瞭門瞭,每次釣魚跑魚率非常高,達到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六十,意味著釣住10條魚,就會脫鉤跑魚5條甚至6條,作伴去的幾位釣友笑侃“以後叫你王跑跑”得瞭!
這個外號可不好聽,一定不能讓釣友們喊起來,仔細回顧自己釣魚的每一個細節並和那些釣魚老手有著重點的交流,經過一段時間糾改實踐,到現在釣獲成功率大大提升,很少跑魚瞭,具體用到的幾招分享如下,希望能幫到和我原來一樣的釣友。
一、使用優質和合適的魚鉤
一個優質的魚鉤,應當具備鋒利的鉤尖和堅固的鉤條。這不僅能夠確保在刺魚時一擊必中,還能在遛魚過程中抵抗魚的激烈掙紮,減少脫鉤的可能性。
我把以前的幾塊錢就能買到上百隻的魚鉤徹底丟棄,它們表面看和高質量魚鉤沒有什麼明顯差異,其實缺點在使用中會暴露無遺,一是容易變鈍,二是在受力稍微大時會變形,也就是釣友們常說的“彈簧鉤”。
另外,在選擇魚鉤時,需要考慮釣點的實際情況。如果目標是體型較小的魚類,如鯽魚或白條,細條鉤身的溪流鉤或袖鉤將是不錯的選擇。反之,若是預計會遇到體型較大的魚,如鯉魚,則應選用強度更高的伊勢尼或新關東鉤型。
二、主線和子線要合理搭配
魚線的粗細與搭配也同樣重要。通常情況下,主線與子線的搭配應根據目標魚的大小和力道來選擇,以保證既能靈敏捕捉到魚的咬鉤信號,又能承受遛魚時的壓力。
還有,主線和子線的號數不能相差太大,最多差距一個號,當然是指使用同一品牌的釣線。如果主子線號數差距過大,很容易切子線,打個比方,同樣是1號子線,分別搭配2號主線和三號主線,當釣到同樣個體大小的魚時,使用三號主線易切。
其中原因是釣線的號數越大,其延展性越差,在瞬間受力時,線號大的主線把緩沖的任務都給瞭子線。相反,與子線稍微大一點主線可以承擔一部分緩沖壓力,子線不易切,
三、釣位巧選,預防脫鉤
有釣友會納悶,釣位也會和脫鉤跑魚有關?我要告訴你,不但有還很關鍵,平時釣友們都喜歡在水草密集或水中有枯樹枝的地方打窩,因為這些地方是魚類理想的覓食場所。可這樣的地方在中魚後往往會成為魚兒逃脫的藏身之處。
特別是當釣到大魚時,它們會本能地向這些障礙物區域沖刺,使得遛魚變得異常困難。
為瞭避免這種情況,就要將窩子做得稍微遠一些,給遛魚留出足夠的空間。另外,也要註意觀察釣點周圍的環境,盡量避免在容易掛鉤的區域作釣。這樣不僅可以減少脫鉤的幾率,還能降低因掛鉤而損失魚鉤的風險。
四、遛魚有術,避免切線
中魚後的操作和應對策略是防止脫鉤跑魚的關鍵。當釣竿梢頭傳來魚兒咬鉤的信號時,迅速而有力地用手腕的力量擡桿刺魚是第一步。刺魚的動作要果斷,以確保魚鉤能夠深入魚嘴。
隨後,應用雙手控魚,保持魚竿的彎曲,這樣可以有效地消耗魚兒的體力,防止其劇烈掙紮導致脫鉤。
在遛魚過程中,應采取倒竿的方式控製魚逃竄方向,避免其直線沖撞,造成拔河,當然也要特別註意避免讓魚兒靠近水草或障礙物。
再就是切勿讓魚露頭掙紮,因為一旦魚出水見光,其掙紮力度會大幅增加,一個突然回身說不定就會發生切線。在魚被遛至乏力時,再使用抄網將其抄獲,這樣才能大大提高成功率。
寫到最後,在釣魚的過程中,細節處理的正確性直接關系到是否能成功避免脫鉤跑魚。從釣鉤的選擇到線組的搭配,從拋桿的技巧到刺魚的力度,再到控魚的手法,每一個環節都要求細致入微、精確操作。
我就是這樣摘掉瞭“王跑跑”這頂“桂冠”,現在釣友們也從來不和我提“王跑跑”一詞瞭!#寶藏興趣攻略#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6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