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野釣:窩與抽窩,漁獲差異大
•
技巧
在沒釣魚之前總認為釣魚是個很簡單的事情,隻要餌料用對瞭釣位選得不差漁獲肯定也不會差。但實際上自己去釣的時候就會被各種各樣的問題折騰得精疲力盡,卻不知道怎麼調整。時間長瞭時候就會各種糾結各種選擇,總擔心選錯瞭會影響漁獲。
在沒釣魚之前總認為釣魚是個很簡單的事情,隻要餌料用對瞭釣位選得不差漁獲肯定也不會差。但實際上自己去釣的時候就會被各種各樣的問題折騰得精疲力盡,卻不知道怎麼調整。時間長瞭時候就會各種糾結各種選擇,總擔心選錯瞭會影響漁獲。就拿打窩來說就能讓很多釣友糾結不已,打窩方法不但有很多種,而且有的釣友說不用打窩直接抽窩就可以,因為抽窩上魚快,有的釣友卻強烈建議打窩,因為不打窩釣不到魚。那麼到底該怎麼選呢?路人甲覺得還是要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咱們都明白為啥要打窩,主要是想誘魚和留魚,通過窩料(小麥,小米,玉米粒,其他糧食下腳料之類的)的顆粒,味道(窩料一般都會進行處理,比如發酵,煮熟,泡酒,添加其他小藥之類的來擴大誘魚範圍)來吸引魚,這樣水裡的魚就可以通過味道來進窩,被這些顆粒物留在窩子裡,釣到魚的幾率也就更高瞭。隻要控製好窩量,能讓魚吃到東西卻難吃飽,窩子裡就會有源源不斷的魚進窩。抽窩和打窩略有區別,抽窩的可變性更大一些,味型可以多變,也可以和酒米之類的窩料進行搭配。比如說水裡小雜魚比較鬧,那麼我們抽窩的餌料就可以清淡一些,如果小雜魚不是特別鬧,水溫偏低的時候可以適當加大味道刺激,讓魚快速進窩。而且抽窩的時候很容易形成大量細碎的散落物,很容易形成大面積的擴散,誘魚進窩更快,更重要的是魚兒進窩後不會先吃那些散落的碎屑,反而會先吃你鉤子上的餌料,所以會給人一種上魚速度更快的感覺。那麼問題來瞭,這2種方案該怎麼取舍呢?可以根據釣點水深來決定就拿釣鯽魚來說,如果釣淺水(早晚釣1米左右),那直接用打窩器打窩就行瞭,控製好量就可以,這樣窩料比較集中,聚魚也更快。如果釣深水鯽魚(3米左右),其實也建議打窩,用沈底打窩器是個不錯的選擇,用顆粒打窩可以用手拋,但如果用酒米之類的還是建議用水邊的泥巴捏成團打窩,不然被水流一沖,被風一吹,窩子面積就大瞭不利於聚魚。當然瞭,深水和淺水也都是可以抽窩的,淺水抽窩很簡單,餌料霧化好點,加大點頻率就完事瞭。深水抽窩就要註意瞭,首先拋竿要準,不然東一下西一下,魚群過於分散,上魚速度就慢瞭。另外餌團也要大一點,要經得起水流和風力的幹擾,也有利於我們拋準位置。狀態可以適當減少一些霧化,最 好讓餌團從中下層水域開始霧化。另外就是根據環境來決定如果水域面積小,目標魚還是小魚那麼抽窩就可以實現快速上魚的目的,反正這些地方碰到大魚的幾率比較低,一天釣一條鯉魚就不錯瞭。如果是大水面,比如說水庫,湖泊這些地方還是建議打窩,水域面積大瞭難免就出現水廣魚稀的現象,如果窩子裡沒東西,大魚是不會進窩的。釣位也建議選擇一些容易聚魚的地方,比如水草區,老釣位,進出水口,洄水灣之類的。大水面釣魚友條件的最好是打隔夜窩或者連續幾天打窩,以免發窩慢或者漁獲不給力的現象。總之,釣魚是個高度靈活的活動,有時候你現在的選擇是正確的明天就不一定合適瞭,因為外界條件變瞭。就好像昨天一個釣友約我去他新發現的釣點釣魚,他連續釣瞭幾條都有十來斤的收獲,但是昨天去岸邊十幾個人都沒釣到什麼魚,特別是我那個朋友還用前面的老套路,餌料不註重狀態,不打窩,釣到晚上3點回去的時候才釣4條2兩左右的魚。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67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