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釣魚:長竿還是短竿?選錯魚竿,餌料再好也白搭

每年的春季都是釣魚的黃金季節,釣魚人是不會錯過的,盡管今年情況有些特殊,但是在疫情有所好轉之後很多地方都不禁止釣魚瞭。

每年的春季都是釣魚的黃金季節,釣魚人是不會錯過的,盡管今年情況有些特殊,但是在疫情有所好轉之後很多地方都不禁止釣魚瞭。可是很多釣友去釣魚的時候都蒙圈瞭,餌料和料換瞭個遍,為啥就是沒魚咬鉤呢?或者說即使有魚咬鉤也都是小雜魚,那魚去哪兒瞭?不是說春天的魚很好釣嗎?今天這篇文章咱們就來聊聊這個新手很困惑的問題,希望能給新手釣友一些啟發。從魚的習性上來講魚兒有三大習性,趨溫,趨氧和趨,不管什麼時候的魚都沒辦法脫離這3個大的範疇。同時魚兒還有非常明顯的躲避危險的天性。那麼春天的魚該怎麼釣呢?大傢公認的釣法就是說春釣灘,因為春天升溫瞭導致近岸淺灘的水溫比較高,食物更活躍也更有利於魚兒活動。同時春天的魚有比較急切的繁殖需求,也會到近岸來繁殖。貌似釣近岸就成瞭順理成章的事情,但路人甲覺得並不是春天就一定要釣近岸的,特別是釣個頭比較大的魚。理由如下。大個體的魚警惕性更高關於這點相信一般人都不會反對,因為江湖越老膽子越小,大個體的魚經歷的風浪遠遠超過小魚,警惕性不是小魚可以比的。在一般情況下它們不會輕易到近岸覓食,即使在產卵的時候它們靠岸也不會靠得特別近。可能有些釣友會反對,我見過誰用3.6的魚竿上瞭十幾斤的大鯉魚,怎麼可能釣不到。對於這點這個沒啥好爭辯的,你說是3.6米釣到大魚的幾率高還是7.2米釣到大魚的幾率高?還有些釣友肯定不死心,覺得釣長竿太麻煩,拋竿都不方便,認為隻要釣位不是特別差,窩料和餌料用好一點照樣可以釣大魚。有這種心態的釣友你實在是小看魚的警惕性瞭,你的餌料再好吃隻要你還在岸邊大魚都不敢輕易靠岸。你看很多釣友們吐槽說自己一尿急魚竿就黑漂,這難道是巧合嗎?很多時候你看岸邊有魚活動,等你把釣位選在那裡之後那裡又風平浪靜瞭,這難道是巧合嗎?不然為啥在一些不是特別寬的水域為啥有很多釣友喜歡用拋竿釣對岸呢?即使在春天,用長竿釣到大魚的幾率也更高春天是個升溫的季節沒錯,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魚一下子都寄到近岸來的,魚往往是分批分地區靠岸的。隨著水溫的上升,魚兒會逐漸從深水區往淺水區移動,但是大個體的魚靠岸的時間會比小魚更晚。具體晚多少這個看當地環境,反正我的經驗是晚2個星期的樣子。也就是說這時候大魚雖然已經朝岸移動瞭但還沒完全靠岸,你用短竿確實可以釣到魚,但個頭相對小一些,但你 試試長竿,雖說魚口慢一點,但個頭大。前幾天我就和幾個朋友去一個山體水庫釣魚,他們都用4.5的魚竿,我直接用瞭6.3的魚竿,比他們釣深瞭50厘米左右,最後漁獲數量沒他們多,但重量比他倆加起來還多,一條三斤多的鯉魚就讓他倆無語的瞭。特別是一些北方地區的釣友,這時候適當釣深一點還是有好處的。但是我要聲明一點,所謂的近岸,並不是很近才算近岸,難道說你認為3.6米的魚竿釣的是近岸,.3米釣的位置就不是近岸瞭?隻要水溫合適,光線合適能夠讓水生植物生長,能夠讓小魚小蝦存活,讓大魚有吃的地方其實都應該算近岸吧。特別是一些水域面積比較寬闊,岸邊地形比較平緩的水域,十幾二十米的距離真的稱不上“遠”。反而靠得太近瞭魚是真的不敢靠岸,哪怕你的窩料很厲害,餌料很美味也不管用。最後:並不是魚真的不靠邊。比如在水底放個攝像機,然後打個窩在水裡,在夜深人靜岸邊沒人的時候你肯定能看到它們來吃東西。但是你人一靠岸它們就跑瞭,即使你不抽煙,不打燈,不移動,盡量讓自己不發出聲音也會讓它們不敢靠岸。所以有時候釣友們為瞭釣大魚就用長竿釣很遠,或者用拋竿釣對岸(人離岸邊很遠也可以)。特別是一些熱門釣點,人很多的地方,你看人傢釣得多的人一般都是用長竿。而且現在電魚的人那麼多,來來回回的掃蕩,換瞭你是大魚也不敢靠岸,除非你是那些不怕死的小魚,或者繁殖期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被你釣到。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67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