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汙染威脅漁業:魚群數量持續減少
•
技巧
釣魚人在釣不到魚的時候總是忍不住吐槽一句,水裡的魚越來越難釣瞭。有時候是處於天氣無奈的吐槽,有時候是對電工網工的宣泄,但更多的是對環境持續破壞的自我安慰。
釣魚人在釣不到魚的時候總是忍不住吐槽一句,水裡的魚越來越難釣瞭。有時候是處於天氣無奈的吐槽,有時候是對電工網工的宣泄,但更多的是對環境持續破壞的自我安慰。其實不止是魚難釣瞭,釣上來的魚有“煤油味”瞭,有些事情回想起來其實是很恐怖的,比如說在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的時候,這幾種魚出現的頻率越來越低瞭,在一些水質不好的地方早已失去瞭它們的蹤跡。,鰟鮍鰟鮍可以說是釣魚人很討厭的一種小雜魚,它們成群結隊地搶奪食物,嘴巴還特別小,即使用很小的袖鉤也無法保證中魚率。可能很多釣友覺得沒啥,自己所在的地區鰟鮍還很多,甚至覺得在一些不太幹凈的進水口都能發現它們的蹤跡。確實,鰟鮍本身是比較耐臟的,在3類水質中也能存活,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鰟鮍並不能單獨繁衍,它們需要和河蚌共生(它們在河蚌中產卵)。而河蚌對水質的要求是比較高的,這樣沒有瞭產卵的地方,鰟鮍也就隻能逐漸消失瞭。所以,你在鰟鮍鬧窩的時候也別太生氣,說明這裡的水質還差不多,不信你問問深圳廣州這些大城市的釣友,有多久沒釣到過鰟鮍瞭?,馬口馬口也是屬於一種很特殊的魚種,習性和白條差不多,也喜歡成群結隊的搶食,隻不過嘴巴比白條要大,魚鉤用大點也能釣得到它們。馬口對水質的要求比白條要高得多,它們喜歡生活在水質清澈的河流湖泊,最好是流水。它們以前分佈是非常廣泛的,但是隨著環境一步步的惡化能釣到馬口的地方真的不多瞭。不知道別的地方怎麼樣,反正我這裡要釣馬口隻能去偷釣,正常能釣的地方都釣不到。特別是沿海工業發達的地方,估計很多年沒人釣到馬口瞭吧。,軍魚軍魚的學名叫“倒刺鲃”長得和草魚比較像,但是身體力氣比草魚更大,鱗片比草魚更大,嘴巴上有2對小胡須,很多人都把軍魚和草魚弄錯過。它們喜歡在中下層水域活動,喜歡在流水的河道砂石底生活,習性比較雜,手竿,路亞都能釣到它們。但是 它們對水質要求特別高,一旦河流的上遊有汙染,整條河的軍魚都能死絕。這也是為啥從以前軍魚不太出名,現在慢慢變成名貴魚種的主要原因。,裂腹魚看遊釣中國的釣友應該看過大毛老師專門去釣裂腹魚的那一集吧,這種魚現在都成瞭珍稀魚種瞭,就算養殖的一般都要幾百塊 已經,而且還沒幾個人能吃到鮮活的。為啥呢?因為它們生活地域比較偏僻,一般在雲南,貴州,西藏那一帶海拔較高的地方,所以比較少見,更因為它們對水質的要求特別高,非一類水質不可,而且還要流水。放到一般的河流裡面,最多半個小時就會死。更讓人無語的還是它們的生長速度,作為冷水魚種,它們實在是長得太慢瞭,長到一斤左右最少要4年,這也加劇瞭裂腹魚數量的減少。結束語:今天這篇文章舉瞭2個常見魚種和2個不太常見的魚種,相信釣友們都能感覺到一點。特別是前面2種很常見的小雜魚,最近幾年鬧窩的頻率都少瞭很多,底層往往是以麥穗,趴地虎為主,中上層則以白條為主,以前的刀鰍,鰟鮍鬧窩的幾率是越來越少瞭,特別是刀鰍,釣上瞭簡直算是驚喜。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67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