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臨,鯽魚不咬鉤怎麼辦?

很多人都說冷天的鯽魚是最好釣的,雖說因為天冷魚的活躍度不高,但魚兒喜歡聚在一起取暖,如果找到魚窩是很容易連竿的。但冷天也是分時候的,冬天的冷和初春的冷就完全不同,特別是在冬季和春季交替的時候魚是比較難釣的。

很多人都說冷天的鯽魚是最好釣的,雖說因為天冷魚的活躍度不高,但魚兒喜歡聚在一起取暖,如果找到魚窩是很容易連竿的。但冷天也是分時候的,冬天的冷和初春的冷就完全不同,特別是在冬季和春季交替的時候魚是比較難釣的。別看現在影響還不大,過幾天溫度回暖之後就能感受到這種場景瞭。明明天氣很好,太陽曬得暖洋洋的但餌料入水後半天沒動靜,今天這篇文章咱們就來聊聊這個很奇怪的問題,希望能幫到新手釣友。 為啥季節轉換的時候魚更難釣?因為入春以後氣候變化比之前的冬天還要大,初春不僅冷,而且氣溫起伏不定,既有暖濕氣流帶來的升溫,又有倒春寒帶來的降溫。我們都知道魚是有非常明顯的趨溫性的,它們隻會待在舒適的水層以及舒適的環境下覓食,溫度變化這麼快魚肯定難釣。面對這種情況,很多釣友都會選擇大晴天作釣,因為這時候溫度比較高,魚的活躍度會比以往更高,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尤其是南方地區白天中午的溫度甚至有20度,很容易出現上層水域的溫度比底層更高,魚兒會出現底甚至上浮到水面的現象,特別是倒春寒之後的大晴天,水面上都能清楚地看到魚兒在遊動。所以遇到這種情況,還用老套路釣底是不行的,你得這樣釣。選擇溫度比較穩定的天氣出釣既然氣候變化大不好釣魚,那麼我們就選擇氣候比較穩定的天氣出釣。比如說你擔心早上和中午溫差太大導致魚離底上浮,那麼你可以選擇多雲天,陰天甚至降溫不明顯的小雨天。隻要不是大風大浪都可以出釣,在這種天氣裡雖說溫度不高,但勝在穩定,魚上浮的幾率比較低,都沈在水底,隻要找到合適的釣位還是能有不錯的收獲的。而且時間段上也可以調整一下,如果中午溫度高魚上浮,那就去得略早一些,略晚一些。改變作釣方式不同的魚情肯定有不同的釣法,不然漁獲肯定會慘不忍睹,所以在魚情變化很快的時候釣法也要根據情況來調整。比如說發現魚離底瞭還傻傻釣底肯定不行的,釣離底才是王道。去年2月份也發生過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我在釣魚的時候發現釣底一個口都沒有,當天溫度並不高,隻不過太陽曬得人比較暖和,一件薄羽絨服都有點熱。想著是不是魚離底瞭,結果試瞭一下果然如此,沒抽幾竿就上瞭條大板鯽。如果半途截口多的話甚至還可以釣飛鉛,釣浮,切勿認為隻有夏季溫度高魚才會上浮。跟著魚的活動調整釣位魚的趨溫性非常明顯,水溫升高的時候它們會到淺水區活動,會離底,水溫下降的時候它們會到深水區。所以遇到這些情況的時候建議根據情況換釣位,該釣淺的時候別猶豫,中午時分釣深水如果沒口不妨試試釣障礙物較多且朝陽的淺水位。隻要釣位夠安靜,照樣可以釣到大板鯽,而且建議使用傳統釣,單鉤更適合在復雜水域作釣,而且換釣位也比較方便。在釣位方面最好做到“一日三遷”早上釣深,中午看情況適當釣淺,太陽落山後又可以適當釣深一點,死守一個位置很難有好的收獲。最後:2月份是入春的季節,但整體溫度比較低,在暖濕氣流的作用下溫差比較大,氣候又不穩定,魚難釣是意料之中的。但隻要根據氣候變化靈活運用作釣技巧,漁獲還是比其他人好一些的。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67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