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釣大魚有技巧:不怕聰明,就怕笨。

冬天是個不太適合釣大魚的季節,因為很多大魚都不耐低溫,不怎麼吃東西,一般都是以釣耐寒的鯽魚為主。但這幾天和釣友聊這一年的漁獲的時候,有釣友突然發表瞭這樣一個感想。

冬天是個不太適合釣大魚的季節,因為很多大魚都不耐低溫,不怎麼吃東西,一般都是以釣耐寒的鯽魚為主。但這幾天和釣友聊這一年的漁獲的時候,有釣友突然發表瞭這樣一個感想。他說,總感覺一些比較“笨”的人釣到大魚的幾率會更高一些,比如說新手,老頭,反而一些基本功比較紮實,對調漂什麼的能說出一套套理論的釣友很少釣到大魚。不得不說他說得還是很有道理,有時候確實是一些看上去比較笨的方法更容易上大魚。為啥會這樣?這裡路人甲想和大傢分享一些自己的經驗。重窩才能將大魚誘進窩新手釣友對打窩的概念什麼的不太講究,也比較舍得打窩,每次出門都是大把的窩料往水裡拋,可是過不瞭多久就有人給他“科普”重窩的壞處。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很多人看不起打重窩的釣友瞭,總覺得這是浪費窩料。確實,如果平時以小小魚為主,沒必要打重窩,甚至隻需要抽窩就可以瞭。但同樣的,釣到大魚的幾率也就越來越低,甚至很多人疑惑,為啥我釣齡越久釣到的魚越小,釣瞭一年也沒釣到2斤以上的魚?或許是資源沒以前給力瞭,但路人甲想說如果舍不得打窩,大魚是不會進窩的。如果每次都是一小團窩料打窩或者抽窩,就別想著釣到大魚瞭。除非你那裡資源特別好或者你運氣特別好。所以別看新手釣友打窩很笨,但卻是釣大魚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釣得鈍魚的警惕性才會低咱們學懸墜釣是非常講究調釣的,特別是冬天有時候多一目和少一目都會讓漁獲產生巨大的差異。所以咱們釣魚的時候總是下意識的將浮漂的調釣變得更“精準”,好讓信號表現得更清晰一些。但並不是所有場合都適用的,尤其是在自然水域釣魚,小魚多,有水流,而且大魚會反復試探,釣得比較靈敏的時候會出現很多虛假信號,釣鈍一點反而更容易騙過大魚。在新手期的時候根本不會調漂,往往釣得比較鈍,尤其是一些上瞭年紀的大爺直接重鉛到底,浮漂都是斜躺著的,但他們中大魚的幾率就是比你高。記得我有次路過一條河,看到岸邊有人釣魚,下去看他們釣得咋樣,就看見一個大爺浮漂都是斜躺在水面的,黑漂瞭就提竿,魚護裡有4條大魚。我第二天去釣,隻釣瞭一條鯉魚其他都是小魚,大爺同樣釣瞭好幾條大魚。餌料的狀態沒必要太講究除瞭喜歡打大窩和不講究調釣以外,他們的餌料也不怎麼講究狀態。就拿我前面說的那個大爺舉例,他就是單開藍鯽,餌料和橡皮糖沒區別,拋下去就不管瞭,不黑漂不提竿。老爺子一條就四五個口,但能釣上4條2斤以上的大魚。可我呢?餌料狀態比大爺好多瞭,魚口自然也多,甚至可以說一下午魚口沒斷過,但除瞭一條一斤多的鯉魚,其他都是小鯽魚和其他雜魚。換瞭是你,你會選大魚還是小魚?如果喜歡連竿的感覺那是沒話說,但釣到大魚的幾率會小很多瞭。反正大爺的餌料小魚吃不動,吃不進,釣得又鈍,而且還是黑漂瞭提竿,中魚的當然是大傢夥瞭。不過需要註意一點,用以上辦法釣魚雖然中大魚的幾率會高一些,但是空手回傢的幾率也同樣比較高。因為在自然水域大魚數量比較少,並不是每天都能釣得到的。如果想要專門釣大魚還要做得更細致一些,比如說提前養窩,讓魚形成到這裡覓食的習慣,窩量的大小,窩料顆粒的大小,釣位的水深等等都是要講究的。如果耐不住寂寞或者作釣時間不夠,還是建議以釣小魚,快魚為主。但如果主釣小魚,快魚,像上面這樣釣就很容易空,畢竟窩料太大瞭魚早就吃飽瞭窩料不吃餌瞭。在天氣熱的時候窩量太大還容易引起水底水質發生變化,導致魚不進窩。餌料狀態不好和調釣不夠靈敏的時候,魚想吃也吃不動或者吃餌瞭也沒信號表現出來,所以該怎麼選擇,大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不過不要在釣小魚的時候羨慕人傢釣大魚,守大魚的時候又羨慕人傢連竿鯽魚。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6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