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釣失利:魚竿長度或許是關鍵

夜間釣魚,水溫變化影響魚口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釣鯽魚通常都能有好收獲。但有些釣友發現,晚上釣魚時魚口特別差,有時整晚都釣不到幾條魚。遇到這種情況,釣友們在餌料和調釣上會不斷嘗試,換餌料、調浮漂,可效果始終不盡人意。

夜間釣魚,水溫變化影響魚口

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釣鯽魚通常都能有好收獲。但有些釣友發現,晚上釣魚時魚口特別差,有時整晚都釣不到幾條魚。

遇到這種情況,釣友們在餌料和調釣上會不斷嘗試,換餌料、調浮漂,可效果始終不盡人意。原因在於,他們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源。

比如,將餌料換成蚯蚓,浮漂調得非常靈敏,但魚口卻越來越差。這可能是因為你忽略瞭溫度對魚的影響。

魚是變溫動物,對溫度的變化非常敏感。北方晚上的溫度大約在15度左右,白天溫度會超過20度,晝夜溫差較大。當太陽落山後,上層水溫度迅速下降,這時對溫度敏感的魚兒就會離開淺水,遊向深水,而深水一般遠離岸邊。

如果換瞭餌料、調瞭浮漂,還是沒魚咬鉤,釣友們就別在這方面費心思瞭。這說明你選擇的釣點周圍可能沒有魚,沒有魚,換什麼餌料都沒用。

那麼,魚都去哪瞭?可能就在你釣點一兩米的地方。你可以嘗試用5.4米的魚竿,如果魚口還是不好,就換成6.3米,如果還是不行,再試試7.2米的。

我最近夜釣的實戰經驗就是這樣。一開始用5.4米魚竿幾乎沒有魚咬鉤,後來換成6.3米魚竿有口瞭,但魚口很少。接著換成7.2米魚竿,魚口就變多起來瞭,而且還能釣到大鯽魚。

這說明,到瞭夜晚,隨著溫度下降,鯽魚開始向遠岸深水遷移。我們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用短竿釣近岸,而是要換成長竿追著魚走。

至於餌料,可以使用濃腥餌或者蟲餌。晚上小雜魚不太活躍,隨著溫度下降,夜釣幾乎見不到小雜魚,我們可以放心使用腥味餌料或者蟲餌。

如果用腥味餌料,可以直接購買濃腥味的商品餌,或者在餌料中加入赤尾青、動物內臟、紅蟲汁等動物製品,這些可以讓餌料味道更濃。

至於調釣,野釣時我認為線組不需要太靈敏。因為自然水域不平靜,即使水面看起來很平靜,水底也可能有暗流;而野生魚警惕性又比較高,吃餌之前會試探餌料。走水加上魚兒的試探,如果線組太過靈敏,反而會帶來許多虛假信號,釣魚人隻能疲於應付,看到浮漂有動作就提竿,不但釣不到魚反而會把準備咬鉤的魚兒嚇跑,導致線組越靈敏越釣不到魚。

因此,野釣還是以偏鈍為好,再加上此時鯽魚吃口還比較猛,不用擔心線組太鈍看不到浮漂的動作。所以,調漂可以讓調目等於釣目,或者讓調目比釣目低一兩目,讓線組偏鈍一些即可。

當然,這隻是針對正常的水域情況。如果垂釣的位置有大片水草,靠近岸邊的水域有草洞或者草縫,用短竿垂釣魚口也很好。這是因為鯽魚喜歡有水草的位置,濃厚的水草還有保溫的效果,水淺一些也會有鯽魚在其中棲息。

無論是自己的經驗,還是從其他釣友那裡得到的信息,發現現階段夜釣用長竿的收獲遠超過短竿。不知道釣友們近幾天有沒有夜釣過,你們使用多長的魚竿呢?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68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