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漂鈍,中魚快檢查!
對於野釣來說,調漂其實沒那麼重要,像我平常寫文章對於這方面聊的也不算多,偶爾寫幾篇主要也是針對新手。但有一種情況我們是需要註意的,那就是浮漂明明沒有動提竿卻有魚。
對於野釣來說,調漂其實沒那麼重要,像我平常寫文章對於這方面聊的也不算多,偶爾寫幾篇主要也是針對新手。
但有一種情況我們是需要註意的,那就是浮漂明明沒有動提竿卻有魚。
隻出現一次,可能是偶然性,或者你開小差瞭沒有看見,若出現二三次那一定要引起重視,大概率就是調釣出瞭問題。
按照我的經驗,這種情況多發生於冬季,由於天冷水溫低導致的魚不愛動,吸食餌料也沒有力度。
我們垂釣者的感覺就是浮漂動作小、陰上陰下總不出頓口,有些你感覺不會中的信號卻能中魚,取鉤的時候發現鉤子紮的很薄。
夏秋季節就不一樣,天熱水溫高魚很活躍,吃餌比較兇,就算吃餌那一下浮漂沒顯示或者你沒看見也不要緊,魚刁著鉤餌一轉頭一遊動浮漂馬上又會出信號。
冬天是不僅吃的淺,而且吃瞭以後魚還不動,所以浮漂要是調釣不當,第一下入口動作就很輕甚至不反應出來,魚不動的話後面也不會有動作。
如果發現這種情況,我們就要重新校驗一下浮漂,可能是剛開始沒調好,也可能是浮漂吃水導致漂目發生變化。
方法也很簡單,提竿、把鉤上的餌料殘留拿掉,然後下拉一浮漂多一點的距離,拋入水中、再把風線全部壓入水中,看浮漂的目數是不是原來的調目。
如果和一開始的調目不同,那說明之前調的有問題,如果調目沒有變,那就是你設定的調目和釣目有問題。
當然也有可能是浮漂選擇或者線組搭配有問題,大傢別覺得復雜,下面我一步步分析,按我說的操作就好瞭。
首先,如果我們在下竿的時候就正確選擇線組、合理搭配,調漂認真一點,那後面就不會出問題,即使出問題排查起來也很簡單。
天氣越冷,可釣的魚種越少,基本都以鯽魚為主,鯽魚的體型小拉力也不大,所以在搭配線組這一塊我們盡量精細一點。
我最常用的搭配是1號大線,.6號子線,搭配三號或者四號袖鉤,如果你能用溪流鉤或者類似溪流鉤這種細鉤條、比較輕的鉤子那更好。
若你們那資源差,魚個體普遍小,或者碰上降溫天、溫度非常低,猜測到魚活性不高,那我們可以用更細的線,+.4或者0.+,搭配軟竿。
再細的線我就不用瞭,大傢如果願意用,那理論上來說越細出口越好。
浮漂的選擇主要看吃鉛量,吃鉛量又和魚竿長度、水深有關。現在釣魚圈內卷也很嚴重,魚竿越用越長,有些地區釣個鯽魚都用到6.3的魚竿瞭。
魚竿長,首先要考慮拋投的問題,而不是考慮靈敏度,如果連拋都拋不出去再靈敏有用嗎?
咱們隻能說在能夠順利把鉤餌拋到窩點的前提下,浮漂小一點好。
水深方面,2米以內用一克多的漂沒問題,要是二三米就得用2克多,以此類推。
再說調釣,平常用商品餌作釣,我用的最多的調釣方式是調五目釣三目,而天冷魚口不好的時候我會調的更低,調個二三目釣個二三目就行瞭。
使用蚯蚓或者紅蟲的情況下,調平水釣二三目。
這裡補充2點:
如果你對自己的調釣不太放心,那就盡量用短子線,子線越短越靈敏。子線很短的情況下,哪怕鉛墜到底也是能反應出信號的,頂漂的動作會比較多。
咱們在調漂時,一定要把風線壓入水中,否則是會影響調目的。
最後是關於餌料,當你發現魚口弱、吃口很墨跡時,可以調整一下餌料,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將商品餌換成蟲餌,紅蟲最好蚯蚓次之。
用蟲餌,浮漂的信號就要比商品餌誇張,並且會連續出信號,哪怕你釣的特別鈍,魚一般也不會跑,它們很容易把蟲餌吞到喉嚨裡。
要是用的商品餌,就可以增加動物蛋白、放大味型,最典型的就是加蝦粉、赤尾青一類的餌料,同時加點輕麩或者雪花粉類的餌料減輕餌料的比重。
這樣調整以後魚更愛吃,並且入口性也會更好。
文章就寫到這裡,如果大傢還有什麼疑問可以給我留言,一起探討互相學習,要是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也希望點個贊關註一波。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69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