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石釣魚:真相揭秘,你可能不信!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這首詩出自唐代胡令能的《小兒垂釣》,前兩句就不說瞭,後兩句的意思是:聽到路人問路,遠遠的擺瞭擺手,不敢回應怕驚動瞭水中的魚兒。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這首詩出自唐代胡令能的《小兒垂釣》,前兩句就不說瞭,後兩句的意思是:聽到路人問路,遠遠的擺瞭擺手,不敢回應怕驚動瞭水中的魚兒。

由此可見,“保持安靜”是從古流傳至今且大部分人都默認的垂釣理念。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釣魚的時候說說話都會驚嚇到魚嗎?要是這樣的話,那往水裡砸塊石頭是不是會把窩子裡的魚全部嚇跑呢?今天我要發表點不同的看法。

往水裡砸石頭,不一定會嚇跑魚,甚至還有可能吸引魚

註意我說的是“不一定嚇跑魚”,而不是說絕對不會嚇跑魚,某些特殊情況下,是會嚇跑魚的,比如春季魚在淺水產卵,你砸個石頭下去,看它跑不跑。

說不一定嚇跑魚,是我試過。去年我就買瞭攝像頭,主要用於測試窩料,然後拍攝一些魚在水下活動、覓食的情況,這樣方便寫文章給釣友們分享釣魚知識。

然後就一直有釣友問,攝像頭是怎麼用的,如果直接丟窩子裡會不會驚嚇到魚。我的回答是不會的,因為我試過很多次瞭,除非是一堆魚聚集在一起吃窩料,而我又剛好把攝像頭丟在窩子中間,那魚兒會短時間散開,但過不瞭多久他們又會圍過來。

我也砸過石頭,拳頭大的那種,結果也是一樣的,而且很有趣的是,魚不但不跑,有的時候還會主動湊過來,看看這是啥玩意兒,能不能吃。

更有趣的是,測試到現在,我發現最容易跑過來的居然是鯉魚,對,就是被我們認為最膽小、謹慎的鯉魚!膽小謹慎是真的,好奇心重卻也是真的。

分享個實戰案例,人打窩,都沒能把魚趕跑

那應該是兩三年前瞭,記得是秋季來著,因為已經開始穿外套作釣瞭。當時有個釣友不知道怎麼回事,釣魚釣的好好的,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掉水裡去瞭,而且連釣箱也一起打瞭窩。

由於當時天氣比較冷,這位釣友爬上岸後,他的朋友怕他感冒,就說:反正你人都打窩瞭,窩子裡的魚也都跑完瞭(本來口很好、連上的那種),趁這時間趕緊去鎮上買套衣服。

這位掉下水的釣友本來是接受瞭朋友的建議,已經同意去鎮上買衣服瞭,但不知道為何,走之前又坐在釣箱上甩瞭兩桿。這不釣還好,一釣就不肯走瞭,因為剛拋下一竿等瞭沒幾秒就上魚瞭,再拋一竿又上,就跟沒影響似的。

當時在那個野河釣魚的人有十幾個,大部分人都覺得奇怪,那麼大的動靜都沒把魚嚇跑。

當然也有一些釣友打趣道:其實人下水那一瞬間魚都跑瞭,隻不過魚的記憶就7秒,遊出去沒多遠就忘瞭,聞到餌料香味又回來吃瞭~

哪些情況會影響到魚

說話聊天,往水裡丟東西,不一定會驚魚,但有些行為卻影響很大。比如說錨魚、斷線導致的跑魚,再比如在窩子裡面遛魚。

這種情況是很容易驚嚇到魚甚至炸窩的,魚的體型越大、數量越少、釣點水越淺,那麼影響就越大。

對瞭,這裡補充一句,前面說到往水裡砸石頭不一定影響到魚,那是要看水深的,比如釣鯽魚經常選擇幾十公分的深度,這麼淺的水,如果砸個大石頭那肯定炸窩瞭。

還有,錯誤的補窩也會驚魚。別認為窩料是食物,隻會誘魚為作釣提供幫助,有的時候補窩會起反作用,不誘魚反驅魚。

這種事我遇到過很多次,本來這個窩子是能釣到魚的,隻不過口慢瞭點,半天上一個,結果一補窩、直接給補死瞭,徹底停口、幾個小時都不帶動一下的。

所以這也是我經常建議不要亂補窩的原因。

魚越靠近岸邊、待的地方越淺,警惕性越高

前幾天分享瞭桑椹釣草魚,我說如果水邊有桑椹樹的話,我們就用桑果做釣即可,就把餌拋在樹蔭下,果實熟透後掉落在水裡的那些位置。

但離岸太近,魚的警惕性是很高的,我們作釣時就要小心,說說話我感覺沒啥問題,就是不要頻繁走動。如果水越淺,那麼魚越容易受驚嚇。

不知道釣友們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待呢?你覺得釣魚時需要保持安靜嗎?你認為說話、往水裡丟石頭的行為會驚嚇到魚嗎?歡迎各位留言評論說出自己的看法。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69607.html